最后一颗子弹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烧的炉火中,
  投射着牺牲者的脸庞。
  荒芜的原野上,
  彼此深爱的人作出诀别。
  黎明前的暗夜,
  胜利前的绝望,
  刻画在他们的脸上,
  都是光亮。
  生于暗潮汹涌的年代,
  生于古老衰颓的国度,
  山河破碎,赤血犹殷,
  他們不得不选择,
  与魔鬼打交道。
  血色暗战,风雨绝境,
  幽灵鬼魅,阴森炼狱,
  血肉可以燃烧殆尽,
  却也始终紧紧相依。
  于无声处,没有惊雷,
  他们用密码和电波,
  传递出生死存亡。
  于无声处,没有硝烟,
  他们将忠诚与相信,
  潜伏在千钧一发。
  天下之大,无处逢生,
  却为黎民安一个家。
  时间的尽头再见吧,
  黑暗的尽头再见吧,
  留给自己的,
  是最后一颗子弹。
  呵,黎明来了,
  那淡淡的光,
  穿越百年风烟,
  将大地和天空照得透亮。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
其他文献
一本红色的小册子  一粒闪着星星火光的种子  一艘整装待发的昂扬的航船  还有什么,能比它们给我更多  干净,明亮,熾热,雄奇的想象  起初,它只有几页纸  一群穿着草鞋征服苦难的人  用沾血的十指把它越写越厚  直到它慢慢积累成高山  积累成一部无法逾越的征服苦难的辉煌史  只有烈火才能将它打开  只有高亢的声音才能将它宣读出来  镰刀和铁锤,砸毁了一扇旧的门  而它封面的红,新鲜、蓬勃  在阳
期刊
到延安去,  看一队战马腾空,  嘶鸣着,一掠而过;  看战士们年轻着,  来去匆匆,有说有笑,  他们从来不想  今天的活着和明天的死去。  到延安去,  南泥湾歌声犹在耳边,  劳动的号子,  昭示着自力更生后,  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群年轻的姑娘,  光着脚,裸着小腿,  穿过庄稼地。  到延安去,  延河沉默不語,  长在她的思念上,  绿草郁郁葱葱,  鲜花娇艳欲。  阔别已久的战友们
期刊
一直以来,张虎都很感激抗美援朝战争带给他们一家的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缓缓流淌的鸭绿江水,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引领着他们不断前行。  2011年,从辽宁省沈阳市检察院退休后,张虎选择回到家乡丹东市享受平静安稳的晚年生活。丹东位于鸭绿江畔,是一座美丽安宁的边境城市,因为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而被誉为“英雄城市”,张虎深以为豪。  直到现在,张虎仍保留着当检察官时养成的习惯,只要脑海中闪
黑夜,看不到尽头  漫长,令人绝望  油灯如豆,灰暗  照不透牢房的密和沉  时针,渐渐定格、停顿  行刑的枪声,已在路上  一张褶皱 残缺了一角的纸烟盒  密密麻麻,挤满嘱托和叮咛  一支铅笔,头已磨秃  不舍与决绝跃然纸上  力透纸背的是一行向死而生的信念  字字滚烫,句句千钧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此刻,你终于做了一回普通人——  以儿子的名义  对父母,说了一声抱歉  对妻子,道了一声珍
期刊
这是一个普通  而又有些木讷的战士  在遍布积雪的延安  在黄土高坡清冷的山沟  守一孔炭窑  月朗风清  犹如唤起树木,沉潜的觉悟  他愿意用这简单的劳动  将微小的喜悦  拿出来,呈现给阔大的世界  他知道,那些炭火  会紧随几双大手  彻夜,温暖着中国革命  他不知道  一个人的品质  如果与一块烧炭的境界  高度一致  他的名字,就是另一塊烧炭  以至于  七十多年过去  因领袖1944年
期刊
一次公出回家,见母亲胸前佩戴着一枚火红的徽章。母亲说:“这是党徽,好看吧!”她说自己走在街上,周围人投来的目光,仿佛胸前挂着金牌。  母亲的遗物被父亲执拗地收藏着,他允许我挑两件做纪念:一件是母亲市劳模的证书,另一件是母亲常年佩戴在胸前的党徽。父亲说,这是你妈这辈子最在乎的宝贝,是她的金牌。  “和党断了联系,就像孩子离了娘一样!”在邻居家坐小板凳看黑白电视的童年,每每听到剧中男女主角耳熟能详的这
期刊
我的父亲覃计亮先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检察院、百色市检察院和自治区检察院三级检察院任职,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第一批到岗的检察官.rn端午节前夕,我们一家来看望
期刊
低一些,再低一些  和街邊不知名的草儿视线齐平  然后一点一点抬头,从泥土出发  依次是杂草、灌木、苍劲的大树  依次是平原、丘陵、挺拔的高山  依次是总角、束发、强悍的巨龙  方向清清白白  可是会有风霜过境,可是会有夜雨漫漫  再冷锐的骨也撑不住草叶长久的笔直  于是只能匍匐,湿漉漉的  和泥泞、潮湿、幽暗不分彼此  或者举旗投降,或者缠绵不休,或者挣笼出逃  自然是后者,理应是后者  那就把
期刊
橫断山横断了千万年  乌拉差役溜索舟楫  或者马帮驼铃绕山响过  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千年未有的来了十八军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怒吼之江的业拉山谷  战士从四千米高山悬绳而下  凿开顽石炸碎山岩  也炸飞血签的生死书  一排战士消逝在峡谷峭壁  排长跳入激流中拉索而去  战士浇灌在水泥桥墩里  川藏线每公里长眠的英灵  用身体书写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新大桥飞架东西  老桥墩屹立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