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就业”问题已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更应理清形势,充分了解就业能力的含义,全面的分析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迎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考验。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择业能力
  
  一、就业能力的起源及发展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欧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就业能力概念的最早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不同的时期,就业能力的含义和研究角度也各有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就业能力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社会经济目标,其研究主要关注下层民众的就业态度和自我形象,并已政府干预来激励失业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到20世纪70年代,就业能力仍然致力于在政策上如何实现全面就业,但在微观上主要设计如何增加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劳动者尽可能的具有就业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后,就业能力的研究转移到公司或组织层面,主要关注如何在员工管理上增强组织的弹性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能力的研究集中到个人层面,也就是个人(而不是政府或组织)要对自己的就业负责。
  在我国,‘就业能力’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提出的。据调查分析,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这一概念的是郑晓鹏,他在2005年5月的一篇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就业能力》论中认为,就业能力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全面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是作为一个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则取标准的评价参数应用而生的。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所谓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七方面:
  (一)理论知识能力。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 ,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二)勤于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无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
  (三)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定居。它们所处的环境都是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以后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五)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六)沟通交往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七)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地方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毕业生数目急剧增加但岗位缓慢增长,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冲突,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相矛盾等问题,无疑给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作为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要想立足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就必须以以下七种能力为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考验。
  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能是指完成学习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实践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动手能力,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一种实践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专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能力。
  2.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只懂得技术原理不行,没有操作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完成技术任务的。学电子的要使用电烙铁,要求焊接速度快、质量好。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
  3.自我学习能力
  由于地方院校办学条件差,办学思路陈旧,没有找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方向,致使学生毕业后,有可能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如果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个时候如何去适应新的工作技术要求,即使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由于一到实际的岗位,就有了具体的行业,不同的行业在技术应用上就必须结合行业的特点,如何去把握行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加上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观念、专业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学生如何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4.研究创新能力
  作为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更应该养成及时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发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存在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研究,在这方面展示出来的才华和能力就称为研究能力。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对事物的主题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推动事物不断更新于发展的活动。创新就是要在旧的观念、技术、体制下,培育出新的观念、技术和新的体制、创建新的事物,人们在这些方面变现出来的潜在的工作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5.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所以,适应社会的意识不是很强,能力不是很高。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作为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的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6.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的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败。大学毕业生在刚刚走上职业岗位时,由于初谙世事,阅历较浅,缺少经验,往往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苦于无法适应,常常感叹“工作好搞,关系难处”。因此,大学生自觉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7.理性择业能力
  作为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应转变到国有单位、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转变一次性就业定终身的观念,要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要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要有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迫切愿望,要有去非公有制单位、到基层工作的心理准备。要有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的择业意识。树立竞争与艰苦奋斗的意识,做到灵活就业和多渠道就业,要正确面对挫折,培养终身学习、终身择业的心理。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的形势,需要充分了解就业能力的本质含义,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以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志文.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2007(6).
  [2]郑晓鹏.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3]谢志远.关于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4]陈素珍.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2007(1).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c.址hil。rc,ARF)患者情况都相当危险,一般需要送人重症病房(ICU)进行救治。ARF病情发展快速,会在短期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和血肌酐及尿素氮持续升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治疗费用也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ARF在ⅡCU的病死率极高,约占全部ICU住院病人的35%一37%。近年来ARF的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尤其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ICU的应用使危
目的 探讨对离休干部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宣教,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番禺区人民医院是广州市番禺地区最大的一间综合性医院,医院设病床800张,各级医务人员1600人,其中高级职称83人,设15个临床一级科室。与其大批先进临床医疗设施相比,图书馆发展显得很滞后:只有不足3万册藏书,4台公用电脑,可以使用公共网络检索,2个初级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对图书信息的需求。医院图书馆是专业信息服务部门,理应成为医学信息中心。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都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的比例达到60%,厌学情绪特别明显,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645例停经70天内早孕妇女自愿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并对其停经天数、年龄、孕次进行分析.结果 口服药物流产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65例CHD患者和5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腹壁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36例低位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结果 29例病例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常见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需及时手术治疗,临床医生仪依靠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误诊漏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