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布艺术“框正式”导引少儿绘画创作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儿童画表现贵在提取创意元素。探究花布艺术与儿童画表现,笔者不断实践,导引学生巧妙选择花布元素中的创作点,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轻松体验与创作。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花布 造型 构图 色彩 创新
  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延——开展美术作品创作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人在辅导儿童画创作时,思考如何让儿童画创作创新与发展?作品如何表现才能形成一定的风格?如何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创作性和独特性?在辅导的数年中,感受到辅导的最大困惑是创作思维和艺术语言上容易产生固定的程式,创新不够。因此,探寻儿童画创新表现势在必行,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探究“花布”的特点导引到儿童画的创作中,运用“框正式教学”,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明显、取点更加有力,能够挖掘风格、图案、构图、色彩等创新的元素,这些直观的元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完成每个元素创新的基础上,再逐渐把各元素融会贯通,引到另一个新高度,形成新的风格。
  一、整体切入,视觉框正——风格创新表现
  在倡导多元文化注入绘画创作的今天,儿童画创作同样需要呼唤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和突出地方特色。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尤其创作题材丰富。我校是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基于江南本土特色,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花布,尝试儿童画风格创新表现。当面对一块花布,再联想到一幅儿童画,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创作思路。
  1.视觉模糊框正法
  “视觉模糊框正”即眼睛盯住花布,或远或近,选择恰当的视觉角度进行联想,从而联想画面有事物的反应,使原始素材逐渐形成有画面意识。发现花布特色是重点,例如是大块面的花布,创作出的绘画作品即以块面为主;如果是小点的花布,创作出的风格自然以小块面为主的。采用四步模式:凝视——联想——发散——添加。(1)凝视。首先要有意识的选择花布,眯起眼睛凝视花布一会儿后,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如图1,原本是比较大的一块有花朵图案的花布,因为面积大呈现的画面比较琐碎,于是可以用折小一点的办法,然后可以转着看,选择喜欢的角度。(2)联想。渐渐地你就会感受到眼前呈现了一个水乡画面的构图,红色的是夕阳下的渔村,黑色底就像四面环水,渔船陆续回村了,于是很快可以呈现画面。(图2)(3)发散。接着就是情节的发散联想,渔村的房子怎样、渔船归岸渔民又在忙碌些什么,使画面内容逐渐丰富。(4)添加。一幅美的画面需要不断地添加,特别是细节的考虑,才能使画面更加丰富,逐渐完整。例如图2中,可以添加傍晚的渔村特点,游回岸的鸭子、冒烟的烟囱、回村的人们等等。当然,每个人即使面对同一花布,灵感不同,联想的事物情节也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画面必定趣味十足。
  2.图案特色框正法
  形式联想指根据不同的花布图案特点,寻找不同的表现形式,经过大胆联想后,
  呈现出有风格的作品。采用的步骤有:找形式——联图案——加情景——提作品。
  (1)找形式。我对于花布是喜爱的,平时也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各类有审美价值的花布,这样需要借鉴的时候便可随时拿来用,花布的形式有很多,从图案上来看有点状的、线状、几何图案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类似装饰画、水彩画、油画等等。这些无不给创作者带来表现的灵感(图3)。(2)联图案。不同的花布形式能联想到不同的事物。如图4,学生联想到:满池的鱼儿在嬉戏,或是鸭群在芦苇荡里穿梭,或是秋天的田野硕果累累,一块花布就可联想到这么多的事物,拓展了视野,使原生态的布提炼到作品内容的高度。(3)加情节。从花布中联想到了不同的事物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组织成有情节的画面尤为重要,如图5就是学生们根据花布联想情节创作的简洁明快的画作,从学生的画面看出有很多的“点状”,因为这块画布中给她们的创作元素就是“点”。(4)提作品。提高作品的内涵,最重要的是融入情感。在儿童画作品中如果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则会使作品中的造型变得充满张力,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画面形象的“活”,终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二、图案切入,元素框正——造型创新表现
  在利用花布创作儿童画的过程中,学生的灵感也许来自一小块图案、老师的启发。关键是不同图案的花布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元素来进行造型联想是重点。
  1.捕捉闪光元素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花布时,要寻找花布中的趣味、特别、美感元素,进行联想创作。(1)观察图案。当只是一个图案时,将图案放大、改变、夸张,这时你会发现有趣的造型图案。(2)探究元素。那么学生找到的图案可以探究出什么造型呢?记得我在上《窗花艺术》一课时,我就利用花布(图6),让学生找到很多装饰窗花的元素图案,进行概括主要的几个图案,进行有趣组合。图7就是该课的学生作业。
  2.呈现新意内容
  通过主观印象和討论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表现的内容,再进一步探究如何分配画面的布局要素,使得内容安排具有视觉冲击力。因为这种选择并不是为了“造型”而“造型”,而是呈现一个新的“创意画面”。可以采用的策略有:变造型——定主题——组画面——提艺术。(1)变造型。提取花布中的一个细小的元素,可以是一个亮点图案,进行联想事物,例如:我拿出一块花布,让学生找出不规则的图形画在黑板上后,其它同学联想到各种事物,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打开了学生联想的思路。(2)定主题。联想到不同的事物后,就可以定一个主题来创作,内容逐渐丰富起来。(3)组画面。同一幅画面,对每个角色、事物的刻画也应当是相互呼应的,这种呼应主要体现在画面中人物间的交流、事物与事物间的对应、人物与事物间的融合。(4)提艺术。为了增强艺术感,甚至从人物表情的微妙变化,某些小物体的色彩定义也能衬托整个画面的气氛,逐步从构图着手提升作品的艺术感。
  三、结构切入,轮廓框正——构图创新表现   儿童画创作的构图上力求完整,为了达到满意的构图效果,教师利用花布导引孩子从主到次的构图启发,巧妙地用线进行空间分割。采用变形添加的手法,敢于突破常规,独出新意,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
  1.提取主线新构图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凭空想象的构图总逃离不出脑海中固定的几种想法。当看到一块花布时(图8),可以主观地用线分割主块面构图,从而巧妙地提升了构图的新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转——想——联——创。特别是在“转”这个环节中,可以转动花布,寻找合理主线来分割画面。学生们经过观察后,有的表现出层层叠叠山的新构图,有的表现出波光粼粼水面起伏的动感构,有的勾勒出了许多的帽子,还有的创作了“大蜘蛛”,真是创意无限。(图9)
  2.发现另类特殊构图
  每次创作时,总有些特殊的花布图案给的作品创作提供重要的线索。例如,借鉴条纹的花布,创作的风格可以用很多条纹来表现,画面会有灵动感;用点状来装饰也会有其不同的效果,想起梵高的点状作品是那么有吸引力啊! 图11这位小作者的灵感也是来源于图10的花布,作品有了比较特殊的构图,很有创意。通过这样的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创意设计。图12又是另一番创意构思。
  四、色彩切入,特色框正——色调创新表现
  表现江南地域特色的儿童画,创作手法可以使用鲜艳的色彩,烘托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农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写照。借鉴花布的色彩来运用到儿童画创作中,拓展了儿童画的色彩创新表现。
  1.色彩移植法
  花布的色彩纷呈,我们直接看花布,感受到有不同的色调,例如图13同样是花布,呈现的色调多样的,有绿色调、红色调还有灰色调,再细细观察,不同的色调中夹杂的色彩变化是多么细腻,能够恰当的运用到儿童画色彩创作中。(1)从“花布色彩”啟“作品”。例如图14的创作就是借鉴图13花布中的红橙色调,整幅画构图饱满,暖色调中,恰当地加入少量蓝色,在色彩冲突中体现唯美质感。(2)从“作品”找“花布色彩”。图15中,是学生构好图在思考用什么色彩比较恰当的时候,找到了绿色调的花布,于是学生在上色时采用满树的绿叶中夹杂着点点的红鸟,色彩统一又有变化。正是花布的唯美色彩启发了学生对画面色调的把握和处理,增强了作品艺术感。
  2.抽取元素法
  有句话说:“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用的巧不巧。”借鉴花布局部的色彩,可以使儿童画的颜色体现的少而精,可以借鉴它的简单色彩和构图特点,创作出不同的儿童画。在图17的作品就是根据图16的花布进行联想创作的,红色的低,绿色的藤,一直黄猫愉悦地扑蝶,虽然最多只有五种色彩,但令人赏心悦目,这些纯粹的色彩运用,其醒目而和谐。(1)扩展连续涂色。图18中,就是选用黄橙绿重复的画面。画面虽然花纹复杂,但是采用这样的涂色方法后,显得色彩和谐精致。(2)放大色块涂色。即从画布局部中找的几个色块有面积大小变化得用在作品中,注意色彩的主次。图19的用色就体现了简洁的色彩美。
  学生在一系列的花布体验创作过程中,不断构建新的探索性儿童画。教师为他们的创作又找了一个巧妙的元素,成功的愉悦感使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花布的创意过程中得以和谐发展。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创作元素,激发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美术创作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浙江嘉兴)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摘 要:剪纸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教学内容。它对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审美及美术素养有重要作用。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各年级均有剪纸课。本文将对小学低段美术教材剪纸内容梳理、分析,以“小单元式”进行目标、内容、实践、评价四大方面的编排重组,并与教材教学实践相结合。既满足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要求,也更系统、有效地开展小学低段美术剪纸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 剪纸 小单元式  剪纸作
期刊
袁 坚   1982年出生  浙江寧波人  现供职于余姚市教育系统  青年艺术家  师从徐芒耀、管建新、黄发祥、黄鸣、顾致农教授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  余姚书画院画师  杭州师范大学桐荫画会名誉主席  曾任教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特聘教师)  2018年赴法国巴黎深造,艺术考察  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大展中入选获奖  2018年11月《痕迹二》在浙江省第二届水彩、粉画
期刊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源于民间。选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习,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乡情感,树立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之意识。东阳木雕历史悠久,雕饰精美而蜚声海内外,更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品类众多,应用广泛,本课以东阳酒壶垫为题材进行开发与利用,对东阳木雕这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图案设计进行提炼,使美术课堂处处绽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之花。本课依照先观察,后分析、研
期刊
王佳宁  祖籍山东威海,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成员,兰亭书法社社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草书创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法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文章、作品、专题介绍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观察》《
期刊
摘 要:布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随处可见,是幼儿教育的极佳资源。当前,布艺裁剪创作活动在很多幼儿园都有所涉及,得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同。布艺裁剪创作活动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但是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布艺裁剪创作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环境设置一般、课程内容安排不当、形式单一等。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重点从环境创设、课程内容、课程活动三个方面提供了活动开展的新途径,对幼儿园布艺裁剪创作
期刊
作品描述:  李宗瀚录周贺《宿开元寺楼》、喻凫《游云际寺》、马戴《寄剡中友人》、湯悦《早春寄华下同志》五言古诗四首,行书四屏镜片(原应是四屏轴,可能因海外带入关不便故将其轴裁去。)纸本,尺寸124.5×29×4,每幅约3.3平尺,约六十年代左右精工重裱,具有典型的重裱后久藏未悬挂之明显特征,包手处岁月自然包浆显著;保藏较好,画面完整(除重裱前“醉”字处稍有一点破缺外,其他无明显瑕疵,请察看本原作图
期刊
摘 要:现在的一些美术课堂中的欣赏评述环节存在“伪评述”的怪现象,让美术学科特点变味儿,使欣赏走入了误区,造成学生欣赏评述的表面化。笔者尝试从“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评述”;“有效引导,让学生学会评述”;“丰富语言,让学生善于评述”;“促发情感,让学生激情评述”等策略入手,层层深入,慢慢递进,逐渐练就学生的一双会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从而提高儿童美术评述能力。  关键词:评述 兴趣 引导 语言 情感
期刊
安徽宣城人,,祖籍舒城。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画印创作和研究,导师为王镛先生。  现供职于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俄罗斯国立交通大
期刊
孔雅蕊  女,11岁,现就读于西湖区嘉绿苑小學六年级。自幼喜欢拿毛笔涂鸦,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9月受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学(书法篆刻)的研究生李玉广老师指导书法篆刻,现习汉印篆刻已有一年有余,刻印几十方,集此印屏以投其好,以志此学。
期刊
从小学时期学生的绘画发展来说,画画是一种本能,表现手法不受某种绘画技法的限制,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纵观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低效无趣”是当前美術课堂的普遍问题。  一、成因分析  1、重竞赛轻课堂  当前,美术学科参与的各项竞赛层出不穷,应付这些竞赛就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没时间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何况学校、教育系统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也更注重竞赛成绩。因此,美术教师对教材体系编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