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猝不及防,如何打赢心理防疫战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被确诊了,我该怎么办,还连累了家人!这个病能治好吗?”
  ——确诊患者的自我疏导
  【实例】刘女士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自己肺部占位性病变,随后,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当地某医院就诊,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刘女士在出院后第7天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的症状,3天后因需要进行术后复查检查肺部CT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刘女士患上了病毒性肺炎,门诊检查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为强阳性,当时立即被医院感染科隔离治疗。此后刘女士的丈夫和儿子相继出现咳嗽等不适症状,经查新型冠状病毒均为阳性。随后,刘女士的丈夫也入院隔离治疗,儿子则因症状轻微,在家自行隔离治疗。刘女士入院隔离治疗后病情及情绪均不稳定,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但其经常拒绝吸氧、输液等治疗措施,对治疗极不配合。据了解,刘女士对于自己前往医院进行肺部手术的做法十分后悔,同时也因为自己连累了丈夫和儿子而感到自责,觉得因为自己的关系而导致本来和睦的家庭支离破碎。不仅如此,在进行隔离治疗期间,她还常常觉得这个病太严重了,根本治不好,不仅要花很多钱,还说不定会死去。
  一、确诊患者的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
  患者出现情绪反应的强烈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常出现以下几种情绪反应。
  1.焦虑与恐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大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差、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现象,其中,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本身就会使患者产生类似于濒死等极度恐惧的情绪反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从未有人研究过的病毒,目前尚无明确的特效药,这就使得确诊感染患者对于未来自己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而感到极度的担忧和不安。这些患者通常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无法治愈,甚至会冒出很多可怕的念头。同时,感染患者在隔离病房这种严格封闭的环境中,身边都是全副武装、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抬眼能看见的都是各种从未见过的医疗设备,再加上此起彼伏的监护仪器声响,还时不时会听到其他病患的痛苦呻吟或死亡的消息,这些状况让确诊患者常常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之中。
  2.孤独与寂寞。隔离病房是一个严格封闭的环境,病房内不能有家属陪伴,同时,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同病房病友之间应尽量减少接触或不接触,患者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在这个隔离病房中,活动最远的距离就是从病床到洗手间的距离,甚至于重症患者由于呼吸困难,气喘严重,与家人电话交流都很困难,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医生或护士查房时说的那几句话。因此,确诊患者经常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会有一种因为自己患病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的感觉。
  3.后悔与自责。患者在发现自己被感染后通常会对自己之前的行为充满悔恨,后悔当时为什么要去那里,为什么会被感染,之后为什么没有跟家人隔离,为什么要跟家人和亲戚朋友接触,如果自己传染给了他们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后悔与自责使自己深深陷入其中,不能释怀,觉得是自己害了所有人,自己是个“罪人”。案例中的刘女士就是因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丈夫和儿子被传染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4.抑郁。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得感染患者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事实,患者会出现丧失感、无助感,会对生活感到绝望,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感觉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对生活充满痛苦与绝望,出现无法坚持、失眠、食欲减退、性欲下降等身体不适感,严重时甚至有悲观厌世的想法。
  5.愤怒。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感染患者对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充满恐惧,隔离治疗的生活也充满失控感,这些会让患者感到无助和愤怒,这种愤怒不仅体现在对医护人员的攻击情绪,还体现在对治疗的抵触和不配合上。
  二、确诊患者的自我疏导
  对于确诊患者来说,身体在遭受疾病重创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在对疾病恐惧、社交限制、环境封闭、有效治疗缺失的状态下,患者心理可能陷入崩溃和绝望的境地。心理问题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康复,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动机体功能。确诊患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正视疫情信息,客观评估自我状况。理性、客观的认识疫情信息,能够帮助稳定确诊患者的情绪状态,避免因片面、不实、情绪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患者情绪波动。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有较强的传染性,但绝大多数以轻症为主,目前治愈患者数也在不断上升。因此,确诊患者应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病情与估计预后。既不低估病情、满不在乎,也不盲目夸张,认为一旦患病,将必死无疑。
  2.适度活动,规律作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免疫力在感染者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应适度活动,规律作息。确诊患者可回顾自己近期的日常生活,检查是否存在活动较少的情况,如出现每天卧床时间多于8小时(特殊的医疗要求除外),活动次数少于3次,长时间看手机等情况,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如每天走2000步、打太极拳或八段锦、完成读书或听音乐等。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发生变化,就需要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也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过微信、语音、视频倾诉;也可以听喜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難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3.为自己营造安全感。虽然疫情很严峻,也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确诊患者在面对疫情时,应通过积极关注,帮助自己营造安全感,以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第一步:当你被隔离住院治疗时,可以尝试观察和关注所处环境中能够带给你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国家和社会对疫病治疗的物质支持、症状所得到的部分改善、心理压力的减轻。
  第二步:重复告知自己这些已经找到客观存在的安全信息,通过不断地暗示改变内心对疫情的消极认知。
  第三步:注意体会当自己完成前面两个步骤的时候,自己体会到的安全感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很轻微的,也可能是很强烈的。   4.保持人际联系,学会放松。患者虽然在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封闭的空间内,但应与外界保持联系,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和家人、朋友打电话、发微信,从他们那里获取支持,感受温暖和力量。同时, 患者自身也应学会放松,保持平静,以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正念冥想方法可有效缓解感染患者的不良情绪。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闹钟计时15分钟。
  (2)选择一个让你感到舒适的姿势进行冥想。
  (3)肌肉放松,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慢慢从头部到脚底逐步放松每一块肌肉,从头顶开始,慢慢向下移动,从头顶到额头、眉毛、眼睛、双侧的太阳穴、耳朵、面颊、鼻子、嘴、下巴、脖子、胸腔、背部、双臂、手指、腹腔、臀部、小腿、脚掌、脚趾等。
  (4)想象放松,可以找出一个曾经经历过的,给自己带来最愉悦的感觉、有着美好回忆的场景,可以是海边、草原、高山等,用自己多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觉、回忆。
  5.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如无法自我调适,确诊患者还可通过医务人员、心理热线或线上咨询平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获得可靠的有关疾病和相关服务的信息,向专业人员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如果确实有严重失眠、焦虑等症状影响康复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药物治疗。
  “作为家属,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我快崩溃了!”
  ——确诊患者家属的自我疏导
  【实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家属宋某是某酒厂员工。宋某妻子约1周前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宋某被要求在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宋某初期感到害怕担心,时刻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的消息,反复在手机上寻找信息,总是觉得自己出现了“嗓子痒痛”“呼吸困难”的症状,担心自己可能是被感染了,甚至控制不住地想如果妻子死亡,自己又被感染后家庭可能面临的惨状,宋某反复对自己消毒清洗,甚至相信网络上的谣言,大量饮酒,以期杀死病毒,他又担心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随时戴着口罩,心慌心悸,坐卧难安,完全无法入睡。随后,宋某逐渐出现愤怒情绪,认为妻子不听劝告,不应参加同事聚会,害了自己和孩子。遂自行停止隔离,强行离开小区,后被民警强制劝回。
  一、确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
  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家属不仅需要担心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后果,同时作为密切接触者,还会忧心自己被传染的可能性,并对这些情况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产生忧虑和担心,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1.否认。人在急性应激状态下,第一反应常常为否认。不相信自己的家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一事实,认为是医生诊断出错,患者只是普通的感冒或其他肺炎;会反复地向医生确定轻症的可能性,抱有侥幸心理,以期望和幻想来代替现实,甚至可能出现对患者的症状视而不见,掩耳盗铃的现象。
  2.焦虑与抑郁。被确诊患者的家属这时既担心亲人的疾病及预后情况,又担心自身是否被传染,还担心家里的孩子、老人等情况。会不自觉的四处收集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的资料,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及确诊患者病情的变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生活上,部分人群可进一步出现睡眠问题。对确诊患者的病情波动及身体出现的任何变化或不适都感到惊恐万分,甚至会因过分不安而对患者的态度失控,使患者在感情上受到不良影响;严重时自身可继发性出现心悸、气促等躯体变化。此外,在医学卫生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对网络上的错误信息深信不疑,并采取相应措施,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患者家属情绪问题如果持续发展未得到解决,可能会出现较为持久的抑郁或愤怒情绪。抑郁时,可出现情绪低落、日常兴趣及动力减退、哭泣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达到抑郁症的程度。部分人会悲观地 认为这种疾病无法治愈,或者担心确诊患者进一步将疾病传染给子女等;愤怒时,可能会出现不配合国家防疫政策,不戴口罩到处乱窜、网络发泄情绪等,或简单地认为亲人若是无病,就不会有这些不幸和麻烦,责怪患者,如实例中宋某责怪其妻子不该参加集会。
  3.隐瞒。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强,社会大众普遍出现了对此病的恐惧及担忧,对患者的排斥,甚至对疫区人员的排斥和辱骂等不良反应和行为。患者家属可能由于怕遭人嫌恶、回避等原因,对外隐瞒亲属患病情况,唯恐被人得知,甚至治疗都偷着进行。
  4.怀疑。面对完全未知的新型疾病,政府公布的每日确诊及死亡人数逐日升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音的信息,这些都会让患者家属出现怀疑态度,并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担心主治医生经验或资质不够,想要带患者逃往医疗资源更为先进的地方,对治疗缺乏信心。
  二、确诊患者家属的自我疏导
  确诊患者家属在面对亲人染病,自身可能被病毒感染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反应。因此,确诊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来进行心理干预,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清楚自己的情绪。患者家属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情绪。假如当你因看到某些人员防疫不力而在网络随意谩骂时,这时应该问问自己:“我為什么会这么做?有什么感觉?”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愤怒做更好的处理。许多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人有七情六欲,不可避免,压抑情绪反而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情绪激动时对自己进行管理和疏导。
  2.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确诊患者的家属也需要释放压力,给情绪一个宣泄口。倾诉是很好的方式,可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倾听对象,倾诉自己的不开心和担忧。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机进行录音,讲完后自己倾听几遍,然后删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泄作用。
  3.给自己独处的空间。在特殊时间,确诊患者的家属可以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来放空大脑,做些使人愉快的事情。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4.学习自我调节。确诊患者家属可以试着用一些调节方法进行自我疏导,如呼吸放松、冥想技术、安全岛技术等,选择一种自己感觉 最舒服的技术,坚持每天练,也有利于面对困境。
  “我究竟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要是没有去疫区该多好啊!”
  ——疑似患者的自我疏导
  【实例】45岁的王先生曾到疫区出差2天,回来后开始出现乏力、咳嗽的症状,测量体温为38℃。王先生开始变得焦虑恐惧,担心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他不断地看新闻、刷微博,在网上搜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学信息,尝试自我诊断,结果越查越害怕,越看越担心,即便关掉电脑躺在床上也难以自拔地继续用手机浏览相关文章。隔天早上,王先生开始犹豫要不要去医院,一方面害怕医生会将自己隔离,也担心如果自己得的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去了医院反而会被传染;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如果得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万一传染给家人该怎么办?感觉自己是在作孽。犹豫再三,王先生独自来到医院,医院了解了王先生的情况后将其留院观察隔离。在等待确诊的留院观察期间,王先生夜不能寐,“我究竟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念头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多次不断地找医生询问何时有化验结果;不断地回忆去疫区出差的点点滴滴,焦虑恐惧,坐卧难安,隔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甚至想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一阵一阵地感到心慌,胸闷气短,咳嗽加剧。
  一、疑似患者的心理变化
  疑似患者在等待确诊的日子里,一方面是身体不适,另一方面是巨大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甚至出现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中,疑似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未知恐惧。
  1.不确定感。与确诊患者相比,不确定感是疑似患者最大的心理特征。尽管确诊患者、患者家属、医护工作者等也会有诸如能不能康复、会不会有后遗症、疫情会如何演变等不确定的感觉,但疑似患者因为有自身是否已被感染这个悬念,所以不确定感几乎是最强烈的,而强烈的不确定感会让患者感到巨大的焦虑和恐惧。
  人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健康状况摇摆于正常与危险之间,需要急切地寻求某种确定性的答案,从而出现强迫性的搜索行为,患者常常会寻找和渴求任何看似确定的信息,又不断地怀疑信息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焦虑感增强。同时,不确定感会让所有的感受都被蒙上焦虑的色彩,让人变得敏感多疑、犹豫。
  2.孤独与寂寞。为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通常疑似患者会被单独隔离,长时间的独处会使被隔离者感到孤独与寂寞。
  3.疑心与恐惧。部分疑似患者病原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患者对结果半信半疑,会发出“试剂盒是不是不准?标本是不是弄错了?有没有假阴性的可能?”等怀疑。他们稍微咳嗽或乏力就开始担心甚至相信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于是反复测量体温,反复去医院检查,阴性结果只能暂时打消其顾虑,但不久又会陷入猜疑与恐惧之中。
  4.自卑与失望。疑似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身上清晰地刻着“我是疑似患者”六个大字。政府为顾全大局、控制疫情扩散,会发布公告寻找密切接触者。当亲戚朋友看到公告后会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分享传播,你一言我一语地猜这个人是谁,接着就是“啊!原来是他(她)啊!还好我没跟他(她)见过面,赶紧远离他们全家!”“他(她)怎么这么倒霉哦!在家好好待着吧,别出来祸害人了!”等冷嘲热讽。疑似患者本应该得到大家的关心、同情和鼓励,却很不幸地遭受各种白眼和歧视,让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5.侥幸。更有部分疑似患者会出现“我就是普通的感冒,可能是我旅途劳累或者水土不服造成的,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况且我又没有去过疫区或接触疑似患者,至于独立隔离吗?这么倒霉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这样的侥幸心理,这样的心理会导致他们掉以轻心,不愿意做好防护措施。
  二、疑似患者的自我疏导
  疑似患者在面对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感,使疑似患者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的反应。因此,疑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疑似患者应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同时做到合理饮食,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不吃不喝或暴饮暴食。
  2.接受事实,积极应对。在疫情暴发期间,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患者应告诉自己即使被病毒感染也没有那么糟糕,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虽强,但毒性较弱,治愈的可能性很大等积极认知。学会接纳现实,积极面对。
  3.觉察自己的内心。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爆炸信息激流,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无力感。使于疑似患者人群更是如此,这时更需要疑似患者放下手机,适当地与网络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以下的自我对话进行内心的自我觉察和探索:此时此刻,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很担心?我很害怕?我很愤怒?还是我很难过?我很担心,那我是在担心什么?我很害怕,我在害怕什么?
  4.保持亲密关系,巩固支持系统。与人交流即是释放,是最有效的舒缓情绪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维持情感联系的方式。虽然隔离期间不能和亲友团聚,但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语音等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络,保证强劲的心理支撑力量,以增加信心。
  5.尋求帮助,共渡难关。当疑似患者的情绪反应通过自我调整无法得到缓解时,可积极寻求同伴或家人的支持;也可通过心理热线或线上咨询平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获得可靠的有关疾病和相关服务的信息,由专业人员疏导自己的负性情绪,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当我看到每天都不停地有患者送来时,看到那些不幸去世的患者和他们悲痛万分的家人时,我的内心充分了自责和悔恨。”
  ——医护人员的自我疏导
  【实例】张医生是某三甲医院的感染科医生,有着20年的工作经验。作为一名高年资医生,张医生需要安排、带领年轻的医生救治患者。随着工作强度越来越大,收治病患越来越多,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他常常感到恐惧,有时几乎要崩溃。面对亟待治疗的患者、茫然无助的家属、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他感到压力巨大,快要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还产生了强烈的自责感,觉得自己没有做得更好,没有救治所有的患者,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同事。再加上不断地从各地获得的疫情信息,他几乎不能入眠。在有患者不幸去世后,需要告知家属不能向遗体告别,不能送别最后一程时,他看到患者的家人悲痛万分,内心也感到非常悲伤与自责。不仅如此,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他更怕传染给家人,每次回家前都要反复洗手、洗澡,内心忐忑不安,不敢和家人亲密接触,只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中单独的房间里,反复“看手机”,总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有更多好的消息,但是又会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消息所影响,心情更加低落,无心进食,入睡有些困难。   一、医护人员的心理及生理变化
  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同时,由于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使医护人员有更大的风险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此外,他们可能还面临着经验不足、不被理解等压力,经历着与亲人分离和担忧亲人等痛苦。因此,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风险出现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心理方面的危机。
  医护人员的心理变化
  1.担心恐惧。医护人员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病房工作,都充满了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门诊患者较多,个别患者如果出现愤怒攻击的行为,容易让医护人员产生担心和恐惧的情绪。头脑里会反复出现各种担忧、回避的念头,伴随心慌、出汗、发抖等躯体症状,出现畏惧的行为。
  2.过劳枯竭。由于疫情暴发,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很多医护人员都是超负荷运转,一个人时常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加上穿上全套防护服后,呼吸受到一定限制,体力下降,医疗操作需要更长时间,甚至为了节约防护服而不敢吃饭、喝水、上厕所。同时饮食不规律,夜班增多,睡眠得不到保障。另外,在面对着急的患者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解释,进而导致身心疲惫,精力耗竭。因此,医护人员容易出现晕眩、胸闷、胃痛、心慌、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3.紧张焦虑。由于呼吸科、感染科医生、护士不能满足疫情需要,很多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也需要到一线抗击疫情,但由于这些医护人员不太熟悉隔离病房的环境,也不熟悉某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找到特效药物和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病房或门诊遇到难治患者或者危重患者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感,甚至手足无措。
  4.委屈无助。在疫区,由于疫情发展迅猛,发热患者太多,医院病床不能满足需求,部分患者只能安排居家隔离观察,当门诊医护人员遇到症状比较严重而无法住院的患者,或者患者对医院检查、确诊不及时而发泄不满时,容易产生委屈和无助的情绪。
  5.挫败自责。由于一些患者因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治疗常常陷入困局和危局,当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迅速发展导致死亡时;或者医护人员因隔离操作不当而感染病毒,甚至传染给同事时,都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和挫败心理。
  6.激动亢奋。当外地援助医护人员到达疫区接替轮岗医护人员时,或首次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时,由于看到大量患者需要救治,容易产生应激,表现出激动亢奋的情绪,难以休息,不能正常入睡。
  7.抑郁悲伤。当患者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时;当看到患者去世、家属悲痛时;当听说亲友感染而自己不能帮助时;当疫情发展迅猛,大量新的患者不断涌现时,会产生无助和悲伤感,甚至抑郁情绪。
  医护人员的生理变化
  1.疼痛。由于持续高负荷工作,出现肌肉紧张度增高,全身不同部位肌肉疼痛,尤以颈肩疼痛、腰痛明显。
  2.消化功能减退。无食欲,食量减少,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3.疲劳。因劳累而致疲劳感明显,少数人休息后也不能缓解。
  4.入睡困难,易做噩梦、惊醒。由于过度紧张,入睡慢,甚至数小时都难以入眠。入睡后也易出現做噩梦、惊醒等情况,惊醒后又迟迟无法再次入睡。
  5.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有头晕、头痛、口干、出汗、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尿频、尿急、月经紊乱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二、医护人员的自我疏导
  医护人员可以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1.学会积极认知。如果能将社会上的积极评价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价值,就会获得职业的神圣感,从而充分意识到自身价值, 为自己增添信心和勇气。在面对患者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不要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因此不必自责。要告诉自己,患者的等待是必须的,你没有办法一次性照顾到所有患者。要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医疗救援、每一个医疗处置都是有价值的。
  2.及时疏泄情绪。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允许自己出现负性情绪,并及时察觉与调整。与同事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从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情绪宣泄的方法:
  (1)活泼发泄法。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在生活区也处于隔离状态,活动空间较为局限。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寻找一些适宜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如踢毽子、跳绳、散步等。
  (2)转移注意法。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情绪的功能。节奏明快有力的旋律可以使人振奋;优美悠扬的旋律能够让人进入轻松愉快的心境。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一些放松技术,如呼吸调节技术、肌肉渐进放松技术、想象放松技术等,都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3.合理安排,适当休息。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在前,让自己对要做的工作提前有一个心理预期;同时,要学会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健康的饮食,可以以运动、深呼吸、听歌等方式去放松调节自我。
  4.允许自己示弱。当感觉到无法承受压力时,请及时与负责领导沟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也要允许自己在悲伤、难过、感动时哭泣,医生、护士不是钢铁,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也会有不安、恐惧、焦虑、害怕。坚定地告诉自己,在这样重大的公共事件里,在这样严酷的战场上,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自然的,等这样的应激事件结束后就会恢复的。不要自我贬低,不要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保持对生活的希望。
  5.寻求专业帮助。医护人员如果出现无法入睡,情绪低落、焦虑、心慌等症状,且持续两周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的,可向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诊治。可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辅导。
  “我如果传染上了,我肚子里的宝宝能健康的生下来吗?”   ——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的自我疏导
  【实例】王女士是一位妊娠28周的“准妈妈”。2周前,王女士的丈夫参加公司年会,后来得知年会上有一位同事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此之后,王女士就开始担心自己的丈夫是不是被感染上了,自己也有可能因为丈夫而被感染。此后,王女士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心烦意乱,乱发脾气的症状,还会不停地去看关于疫情的消息,但是看到的都是一些不正面的消息,这让王女士越来越感到害怕,害怕自己被传染上,害怕自己肚子里的宝宝发育不健全,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能生下来。
  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变化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儿童、老年人、孕产妇这类处于生理与心理特殊时期的人群则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不仅由于生理上免疫力相对低下所带来的弱势地位,更是由于特殊时期复杂的心理环境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
  1.紧张、害怕、不安、擔忧、无助与绝望。疾病来袭,因其高传染性而产生的常见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惶恐不安、害怕、紧张,甚至会出现无助与绝望等情绪。儿童虽然无法理解目前的情况,但可以通过周围成人的行为、情绪变化而感知到危险的存在,由此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但由于儿童的表达方式不同,8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分纠缠亲人、难以与亲人分离等表现;9~12岁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发脾气或攻击他人,过分在意父母情绪的反应。
  2.警觉性增高。由于担心疾病,夜晚难以入睡,即便睡着了仍然眠浅多梦、易惊醒,或者反复做噩梦。对于环境及周围人表现出过度担心,反复清洁触碰过的东西;周围出现打喷嚏或者咳嗽的人,便惴惴不安,担心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担心自己被感染,甚者会因此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一旦自己出现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就担心自己是否被传染。
  3.躯体不适。取代情绪上的不适,部分人可能出现反复的躯体不适,如无任何原因的头晕、头痛、疲乏、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
  4.焦虑、抑郁。特殊人群处于生理及心理的特殊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如孕产妇,由于正处于孕期,激素等急剧变化可导致情绪不稳定,加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压力,更容易出现持续烦躁、焦虑、恐慌、坐立不安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活动减少、体力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自卑自责等抑郁情绪,甚至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对于儿童及老年人,他们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且自我掌控性较低,因而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特殊人群的自我疏导
  1.建立安全的生活环境。熟悉稳定的环境及充足的饮食可以使老年人、儿童、孕产妇这一类特殊人群更好地建立安全感。当条件不允许时建议给予这类人群相对安静及舒适的环境,帮助增加舒适程度,建立充足的安全感。特殊人群应按照以往的节奏生活,规律作息。
  2.充分表达情感,获得情感支持。鼓励并倾听特殊人群个体对疾病的内心感受,认可其目前所表现出的恐慌、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不强求勇敢与坚强,积极给予支持及陪伴。适当时可以给予共情,向特殊人群个体表达自己对于疾病的担心。
  3.由家人或熟悉的人进行照顾。特殊群体应尽量由家人提供照顾。但当家人因需要进行隔离等情况无法亲自照顾时,尽量由熟悉的人进行照顾,以帮助建立安全感。
  4.明辨信息,防止误导。 特殊人群对于报道的信息内容应进行适当筛选,避免因错误信息而导致内心出现害怕、恐慌、焦虑等情绪。
其他文献
随着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保险资金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近几年保险市场日益繁荣,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政策层面的不断放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给保险资金投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只有在实践中具有实效方能发挥作用。我国在立宪时已认识到言论自由和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于《宪法》中规定了言论自由的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自中国开始追求工业化以来,中国乡村的稳定与发展就被裹挟入整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不再是单纯的农业或农村问题。新乡村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绩效管理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中,还存在着绩效指标单一化、评价指标与企业战略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基层群众工作呈现出工作对象的不稳定性加深、工作范围的持续扩大化、工作方式的新要求日益增多等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的技术在中国飞速发展,而且它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前瞻技术,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FPGA
目的观察牛黄为主的中药组方加减对化疗导致的毒副作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并连续服用2
传统档案馆服务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档案人员、档案用户三个要素,并且把档案信息作为服务系统的核心,是一种被动的以档案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它缺乏主动服务的理念,轻
丹尼尔·笛福是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常被人称为“第一位英国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涉及政论文章、经济著作、散文评论等诸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