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称写作也是用文字表演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ntity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刘恒任编剧的话剧《窝头会馆》日前在京首演,刘恒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论是写小说、写剧本、写电影剧本、写话剧剧本,我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最爱的人的情书。所有文字都渗透着我的爱。”从这个角度看,写作与生活无异,遗憾和欢欣里,功不唐捐;苦苦求索又全情投入的创作时刻,恰似对生命的书写。《窝头会馆》当年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话剧,显得有点“特别”。剧中迂回地通过对解放前北平破旧院落底层人物点滴生活的描写,洞察和折射一个旧时代的崩溃。“写电视剧是瓦匠砌砖头垒墙,写电影剧本是木匠打家具,写话剧是石匠雕塑像。一个比一个细腻,或许一个也比一个难。”在“雕塑像”过程中,刘恒一方面从历史资料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在他看来,《窝头会馆》不仅是向生活致敬,也是向遥远的过去和近在眼前的现实致敬,向北京人艺的独特风格致敬。《窝头会馆》的三幕戏剧结构,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龙须沟》和《茶馆》,苑国钟式的走投无路和自我调侃像极了老掌柜王利发的背时倒运,有着共同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審美意味。然而,这种致敬并非克隆经典和自我禁锢,“我希望能在这部剧里用自己的方式对这种风格给予新的开拓和展示”。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小说,笔者在教学中以“窗”为核心设计教学,以剖析人物为中心环节,通过评价人物和情境再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结合生活实际,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树立崇德向善的美德,形成正确的價值观。  关键词:《窗》 人物内心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小小说,本节课以“窗”为核心设计教学,以剖析人物为中心环节,通过评价人物和情境再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J.K.罗琳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她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是J.K.罗琳创作的“神奇动物”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剧本,她也是国际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故事发生在1927年,故事的场景从纽约转移到伦敦、巴黎,甚至还回到了霍格沃茨。这个充满魔法又极为神秘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魔法世界中精彩绝伦的新篇章。《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讲
一直以来,如何处理个人与现实的关系,始终都是诗人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不但关系到诗人对生活的现实态度如何,更关系到他是以显性还是隐性的表意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我们非常欣赏单刀直入、直接介入现实存在的那样的勇敢诗人,比如杜甫、白居易,前者以直接批判的姿态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三吏”与“三别”等诗篇,后者直接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念写出了大量的“新乐府”;但同样我们也欣
日前,由日本文学振兴会主办的第156回芥川奖、直木奖颁奖仪式将在东京都内举行。此前公布的结果显示,山下澄人凭借《新世界》摘得芥川奖桂冠,恩田陆凭借《蜜蜂和远雷》将直木奖收入囊中。两人还将分别获得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奖金。山下澄人已4次入围芥川奖。《新世界》是一部以作者本人在富良野私塾期间的经历为蓝本的青春小说。恩田陆则是第六次入围直木奖,终于如愿。《蜜蜂与远雷》是一部以日本国际钢琴大
《小别离》作者鲁引弓日前在广州同读者分享其新作《小舍得》,与广东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丁之境,作家、阅读推广人麦小麦一道探讨“教育之度”,呼吁“家长,别慌张”。鲁引弓曾当过记者,媒体人的素养促使他重返校园体验当下的学习生活,小说也因之而有了牢固的现实基础,所触及的教育痛点,真实而又让人习以为常。鲁引弓与身处教育一线的丁之境老师对谈,认为教育之度说起来可能玄虚,但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深入孩子
杨遥对体制内的生活深有体验,也深有感悟,他曾从事过多年的基层政府文秘工作。某种程度上,《鲽鱼尾》中“写材料”的江渔和燕非长期陷于工作之困之苦,身体和精神遭受摧残,大约也有着他的夫子自道。一般而言,“体制内”(指行政工作)的作家并不多见,因为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一切特质均与“体制”相悖离。杨遥却做到了不动声色的平衡,实属不易。   《鲽鱼尾》讲述在一个等级森然、秩序井然的行政单位里,江渔长期从事写材
英国科斯塔图书奖最终结果日前在该奖官网揭晓。共有五位作家的五部作品分别获得处女作小说奖、小说奖、传记奖、诗歌奖和童书奖。其中,斩获今年科斯塔小说奖的27岁爱尔兰作家莎莉·鲁尼是科斯塔图书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她的获奖作品《普通人》曾入选2018年度布克奖长名单,但与短名单无缘。科斯塔图书奖为英国著名的图书奖项,每年,科斯塔图书奖会在上文提及的五个领域中,各选出一本年度最佳图书,获奖作家将获得5
●第三届“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举行颁奖典礼  第三届“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颁奖典礼日前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伊万·西梅年科凭借翻译作品《孟子》一举夺得“古典文学翻译奖”;马丽娅·谢梅纽克因翻译《长恨歌》摘得“现当代文学翻译奖”;“诗歌翻译奖”获奖者为娜塔莉娅·奥尔洛娃,其翻译作品为白居易的《百绝句》;此外,“出版社奖”的殊荣落户俄罗斯TEXT(TEKCT)出版社。“品读中国”文学翻译奖是莫斯科
王蒙日前参加国家大剧院开幕九周年纪念日的相关活动时表示,“大剧院会员一开始只有几千人,9年以后已经有几十万,我很欣慰”。王蒙认为,国家大剧院对于演出、作品的选择颇具责任感。他指出,现今市场在某些时候对于文艺作品的影响太大,“值得警惕,一些作品,只要票房好挣到钱就万事大吉,这对于我们文艺的发展十分不利”,王蒙甚至认为,这会培养出某种氛围,“若是一群只会欣赏段子作品的观众,這与真正经典的民族文化是无法
作家冯骥才日前发文称: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人为地简化或淡化年俗,是文化上的怠慢与缺失。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中国人的传统是敬畏天地的:我们生活的一切受惠于天地,自然心怀无尽感激;天地有自己的规律与特性,不能违反;天地奥秘之于人类,还有很多尚未可知。因而,按照傳统习俗,要在除夕这一天恭恭敬敬地拜一拜天地、祖先、亲人、师长,表达虔敬天地、善待万物、感恩生活、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