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通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和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通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通识课程 高职院校 项目化
  通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通识教育的概念被提出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通识教育不是单一向学生传授生存与发展的技能,而是专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丰富情感、高尚品德、完善思维的社会人。因此,其培养目标是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只会进行专业化操作的工具人。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对其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其改革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
  一、设置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一)设置通识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而不是仅仅提高其职业技能,帮助其明确其社会角色。通识课程的功能正是避免简单职业化、技能和知识的专业化和片面化。教育应关注认定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其社会分工。
  (二)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现阶段,高职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以专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囿于简单的、单一的专业训练,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的视角、培养其内在的兴趣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通识课程通过提供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的心灵之间的对话,实现思维的飞跃、道德的提升和视野的拓展。
  二、高职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设置不够系统
  由于对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统一,同时受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功利主义成为通识课程设置的一个巨大障碍。许多课程只专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显性能力,让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通识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分析,使之未形成培养完全社会人的规范体系。一些院校还存在因人设课,不同课程内容缺乏必要逻辑关系,将学生的学习精力用互不关联的碎片所占据。
  (二)通识课程的工具化倾向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氛围中,通识课程为了迎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其地位和价值,使教学效果由隐性转为显性,由长期效果转化为短期效果,逐步向工具化、仆从化、辅助性方向转变。其定位逐渐调整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或是专业课程的辅助课。面对专业课程显性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识课程对自身存在价值产生莫名的焦虑。
  (三)通识课程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设定,如何考查通识课程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通识课程如何定位,现阶段仍在进行探索。通识课程的设置形式发散,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实质性教学内容,让教师、学生缺乏成就感,让教育管理者缺乏方向感。
  (四)通识课程的高职特色不够明显
  虽然同属高等教育,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生源特点等决定了高职通识课程应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只是本科高校通识课程的精简、删减或是缩略版,缺乏应有的特色。
  (五)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通识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价值观念的形成、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完善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方法难以有突破、考核方式相对宽松,高职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够令人满意。
  三、通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明确通识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通識课程使所有专业之间建立了相通的精神文化基础,而基于道德、精神、思维、人格的教育是各个专业都需要的,同时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地位的体现。
  (二)努力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统一
  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许是隐性的,但是其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不与专业课程相对立。通识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专业课程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力的突破和方向的确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为专业能力的掌握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构建以“全人”教育为取向的通识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通过毕业生调查、学生潜在就业单位需求分析、潜在雇主访谈、学生就业倾向性分析和新生入学基本能力分析等途径,了解学生的起点,同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学生素质模型,进而确定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协调统一、相互促进、互不叠加”的原则将通识课程根据人才目标分为不同模块,进而确定各个模块内的课程,以及课程的目标、内容、课时等。
  (四)改进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学习起点多样,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一般都采用“工学结合”或“项目化教学”等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乐趣,实现自我,因此乐于投入其中,因此单一的、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无法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甚至无法实现知识的传递。这就同时需要课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通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此种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模式,不是只针对专业教学而提出的,而是针对整个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进行重新解构,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实现系统的人才培养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选项之一。
  (一)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通常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而产生的,不是通过简单的输入而获得。因此,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高素质的养成只有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在交流沟通、做人做事的交互中实现。项目课程正是打破了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做人、做事所需要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能够养成的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使学习者在体验中得到升华。专业课程教学的项目化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来实现的。而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能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但同样可以构建基于生活经历的场景来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实现角色认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则认为一切的习得均来自于现实的体验。实用主义理论的代表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和体验过程是统一的。将通识课程项目化,让抽象的素质以具体事件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一种经验形成和传递的过程。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实现素质的提升。分组合作、项目内部协调、对外沟通、内部激励、冲突解决、绩效评定、奖励分配……完整、统一的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完善和成长。
  (二)通识课程的项目化
  1.打破原有知识体系
  打破原有的以理想化认知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对不同通识课程中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充分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建立“全人”成长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来源于现实或是接近现实的项目,让知识的掌握和素质的提升在工作情境或是模拟工作情境中自然生成,使认知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习惯和特点。不是建立在语言教导、反复练习和各种考核基础之上,而是渗透在所做、所思的过程中,进而逐渐内化。基于通识课程的特点,其目的已经不是对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显性的掌握,因此即使是严苛的考核和较好的成绩也无法注定实现教育内容真正能够体现在日常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评判中。
  2.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识课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突出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团队通过任务设定、角色分配、规则制定等形式进行协作和探究式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3.学习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实现的
  传统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生掌握程度经过考核后,学习内容无论是技能性还是知识性的,都能够在需要时实现自然迁移的。因此,内容的设计注重系统性和全覆盖。但是,在现实中,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其应用顺序不会与人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通识课程教学目标的隐性特点,使得其依靠知识体系和考核来实现是有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设计与其生活或未来工作息息相关,与学生现实基础、培养目标等精准对接的项目,实现项目完成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是通识课程项目化的重要目标。此种情况下,学习者的专注不在于自己是否实现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而专注于项目的实现,但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却在角色定位中得以实现。
  五、结语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高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阶段还存在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问题,但是随着项目化教学思想的不断融入,其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在不断得到认同。虽然项目化教学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通识课程,但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习者融入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能力迁移的思想仍然对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晓婷.以基本就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通识课程改革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2] 李会春.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5(5).
  [3] 杨濯.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苏开发大学学报,2014(12).
  [4] 盧云峰,关于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不仅可作为传统型无源听诊器使用,更可用于强噪声环境的抗噪声有源听诊器。该听诊器通过切换开关在传统的听诊器和有源听诊器之间切换。在有源模式时收发合置的超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文章以峡江县农村信用社为个案进行了专项调查.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已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出现的啃边、缺角、断板、错台等病害,严重影响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
家庭理财需要精打细算,“算计”好了才能大大提高你的收益。八大比率标准是家庭财务状况中最关键的,可以说掌握了它,您的家庭财务安排就有理有序、财富积累轻松自如了。 Fam
期刊
研究了水声图像高速传输信号处理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声相干通信信号处理方法,其中:(1)多普勒频移补偿,在数据包的前后两端插入已知线性调频(Chirp)信号,拷贝相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流动也更加频繁。同样,基层公务员人才受市场经济刺激以及现行保障、管理机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加之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强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政治风险越来越高,相继向外流失。笔者主要分析了基层公务员流失主客观原因,并对进一步创新思路实施人才战略、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
从教师的角度,结合大学法语教学经验,以武汉商学院为例,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 From the teacher’s point of v
理论证明线性信号处理可以分辨两个不完全相关的目标。针对宽带双目标问题,根据矢量水听器信号模型,设计了并行的两路结构相同的处理通道,每个通道先将接收信号做子空间旋转,
研究了环境流体有吸收时弹性球壳和圆柱壳的共振散射特性。利用严格弹性理论和分离变量法导出的经典简正级数解仍然成立。但是,散射形态函数要根据介质吸收而进行修正,否则将
对弹性薄板吸声结构在水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载流弹性薄板结构声阻抗的解析解.提出并计算了薄板结构的势能因子Bnm、动能因子Anm和载流因子系数x.得出薄板结构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