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18日,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在河北承德兴隆揭晓,公民导刊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成琳榜上有名,其发表于《北京文学》2015年第4期的散文组稿《记忆驿道》,从全国众多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的最高散文奖项,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该奖根据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并捐资于2000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次。本期《文化》栏目,节选组稿中的一篇,以飨读者。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她的一篇随笔里这样写到:“最富于才华的文章,倘若脱离了它的基本生存要素,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
我不想让这则刚刚拉开帷幕的文字上演一场弥漫教条的“正剧”,蒙田说“我并不教诲,我只是叙述”。借用他们的话,是希望这个内心涌动着不安与繁复的夜晚,能在从容的叙述里得到平静和简单。
曾经在一个课堂上讲过文章的“生存要素”,即学问、才气、见识和情趣,缺一不可,就像一张凳子的四条腿。学问是底气,才气是“魔法”,见识是独到而深入的眼光和见解,情趣是拒绝迟钝、拒绝刻板的“个性”。
此时重温这“四条腿”,一阵阵的脸红禁都禁不住。想起若干年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有外国人始终弄不明白:用筷子怎么喝汤?我曾经侃侃而谈的学、才、识、趣也是这“筷子”吗?这“筷子”能用来喝汤吗?
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问题吗?把筷子放在一边,用勺子喝或端起碗来喝,就这么简单。真正渴望“我手写我心”的人会拘泥于这“筷子”吗?完全清楚的懂得“生存要素”的人是否一定能写出学、才、识、趣兼备的文字?
再回到“四条腿”的理论上来。这个比喻并非我原创,我只是借用而已。在我和黄建华先生合著的《新VS旧——关于文明的二人对话》一书里,有一篇《为何不能张口就是钱?》,我们在讨论“张口就是钱”的困惑与弊端时,他提出“钱”只能是个人或社会的一条“腿”,而任何一张凳子只有一条腿断然是立不住的。
这个比喻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唤起诸多联想。一个社会的“四条腿”,除了经济之外,是否还应该有法律、道德和文化?一份情感的“四条腿”,除了缘分之外,是否还应该有理解、尊重和责任?而一篇文章的学、才、识、趣用“四条腿”来作比,也就水到渠成。
而我此时进一步联想到的,是这“四条腿”的“凳面”呢?没有“凳面”,单打独斗的“四条腿”可能成为一张完整的凳子吗?当然,你会说,没有“凳面”的“四条腿理论”根本不可能成立,但我还是忍不住在学、才、识、趣这“四条腿”之上加上了一方心灵的“凳面”。我想,若没有心灵的“凝聚”与“熔铸”,学问可能成为“书袋”,才气可能流于油滑,见识可能呈现冷漠,情趣也可能造作而轻浅……
读一本好书,品一篇好文章,应该能听到一个灵魂的脉搏与心律。灵魂不在场的书,至多是舞台上的一个小丑,粉墨登場,让人一笑而过;灵魂不在场的文章,即便穿着浮华的外衣,也很难掩其内里的苍白与空虚。
书如此,文章如此,一份工作、一段情感、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借伍尔芙开篇的那句话,是否可以这样说:最富于才华的人,倘若脱离了他的灵魂,脱离了他真性真情,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
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的最高散文奖项,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该奖根据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并捐资于2000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次。本期《文化》栏目,节选组稿中的一篇,以飨读者。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她的一篇随笔里这样写到:“最富于才华的文章,倘若脱离了它的基本生存要素,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
我不想让这则刚刚拉开帷幕的文字上演一场弥漫教条的“正剧”,蒙田说“我并不教诲,我只是叙述”。借用他们的话,是希望这个内心涌动着不安与繁复的夜晚,能在从容的叙述里得到平静和简单。
曾经在一个课堂上讲过文章的“生存要素”,即学问、才气、见识和情趣,缺一不可,就像一张凳子的四条腿。学问是底气,才气是“魔法”,见识是独到而深入的眼光和见解,情趣是拒绝迟钝、拒绝刻板的“个性”。
此时重温这“四条腿”,一阵阵的脸红禁都禁不住。想起若干年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有外国人始终弄不明白:用筷子怎么喝汤?我曾经侃侃而谈的学、才、识、趣也是这“筷子”吗?这“筷子”能用来喝汤吗?
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问题吗?把筷子放在一边,用勺子喝或端起碗来喝,就这么简单。真正渴望“我手写我心”的人会拘泥于这“筷子”吗?完全清楚的懂得“生存要素”的人是否一定能写出学、才、识、趣兼备的文字?
再回到“四条腿”的理论上来。这个比喻并非我原创,我只是借用而已。在我和黄建华先生合著的《新VS旧——关于文明的二人对话》一书里,有一篇《为何不能张口就是钱?》,我们在讨论“张口就是钱”的困惑与弊端时,他提出“钱”只能是个人或社会的一条“腿”,而任何一张凳子只有一条腿断然是立不住的。
这个比喻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唤起诸多联想。一个社会的“四条腿”,除了经济之外,是否还应该有法律、道德和文化?一份情感的“四条腿”,除了缘分之外,是否还应该有理解、尊重和责任?而一篇文章的学、才、识、趣用“四条腿”来作比,也就水到渠成。
而我此时进一步联想到的,是这“四条腿”的“凳面”呢?没有“凳面”,单打独斗的“四条腿”可能成为一张完整的凳子吗?当然,你会说,没有“凳面”的“四条腿理论”根本不可能成立,但我还是忍不住在学、才、识、趣这“四条腿”之上加上了一方心灵的“凳面”。我想,若没有心灵的“凝聚”与“熔铸”,学问可能成为“书袋”,才气可能流于油滑,见识可能呈现冷漠,情趣也可能造作而轻浅……
读一本好书,品一篇好文章,应该能听到一个灵魂的脉搏与心律。灵魂不在场的书,至多是舞台上的一个小丑,粉墨登場,让人一笑而过;灵魂不在场的文章,即便穿着浮华的外衣,也很难掩其内里的苍白与空虚。
书如此,文章如此,一份工作、一段情感、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借伍尔芙开篇的那句话,是否可以这样说:最富于才华的人,倘若脱离了他的灵魂,脱离了他真性真情,也只不过是尘土、砂子和草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