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装配式住宅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以及结构体系,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工业化体系、设计和施工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的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生产构件,然后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成型的建筑。主要装配式建筑包括木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有建造的速度快、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较小,节约劳动力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国家的政策主要偏向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本文主要阐述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北美地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长期研究与推广预制建筑,预制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很普遍,所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比较普遍。特点是大型化和预应力相结合,有优化结构配筋和连接构造,减少制作和安装工程量,缩短施工工期,充分体现公约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特征。此外PCI也总结很多预制结构抗震设计的最新科研成果,对指导预制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广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欧洲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房荒,开始实构件化话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积极的推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方式,积累了很多的设计施工经验,并且形成了各种专用预制建筑体系和标准化的通用预制产品系列,编制了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对推动预制混凝土在全世界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韩借鉴了欧美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新加坡也开发了15层到30层的单元华的装配式住宅,数量达到了全国住宅的80%,充分其住宅的装配率达到70%以上。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了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期,尤其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多种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80年代末,全国已有数万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全国预制混凝土年产量达2500万m3。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结构设计开始很少使用装配式建筑,主要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中严重受损,是人们开始担忧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而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较好,逐渐取代了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使现场现浇的施工方式再次受行业内的审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目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以实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高校、开发商、研发单位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展开构件研发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施工工藝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构配件产品形式单一,相比较装配建筑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比较落后,机械化工业化水平低,生产的构件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装配式建筑对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流程的要求较高,但我国装配式构件的
2、前期一次性成本较高
前期研发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装配式住宅构配件增值税需按照制造业的税率进行纳税,高达百分之十七,这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百分三的增值税税率相比相差较大,利益率较低,导致开发商对装配式住宅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导向作用较差。
3、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愿意开发装配式住宅。另外即便个别开发商愿意开发装配式住宅,消费者也会因为普及率不高,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优势含糊不清,大多对其采取保守态度,不愿意购入。
三、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引导
目前,国家已经大力支持装配式住宅,在新技术推广的前期,由于成本偏高,市场所起的导向作用有限,是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较慢,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受力专门部门负责张培市建筑完善及推广,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如政策扶持、拿地政策优惠、容积率奖励等。
2、技术体系方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形成了独特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而我国还没形成自己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通过标准化、系列化、配套话设计建筑产品建筑结构,包括对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厨卫、设备等建筑产品的补品和构配件进行系统设计。研发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施工的结构体系,如大板结构、框架-框剪结构、轻钢结构工业化体系等。另外,我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种类繁多,构件之间存在模数不协调的问题。所以也应该发展多模数形式。
3、利用BIM技术加强产业管理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过程需要联系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后期维护四个过程,一整条完整的生产线。现在国家正大力的推广BIM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统,通过把设计、采购、生产、配送、存储、施工、财务、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集成在建立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共享信息和资源,对建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在开发商、构件生产商和施工单位之间使用BIM技术有利于推进装配式住宅的产业化进程。
4、降低经济成本
为了解决经济成本的问题,首先应该提高住房的装配程度,增大装配式构件的市场需求量,使PC构件的生产规模化,调动构件生产厂家的积极性。此外应该降低装配式住宅构件制造厂商的增值税税率,同时应该尽快的编制装配式建筑定额、清单计价规范,为装配式建筑造价提供依据。
四、结语
目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装配式建筑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形成产业化仍存在很多问题,应该从技术体系、将BIM技术引入产业管理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促进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坤,田春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J].住宅产业,2010(9):28-32.
[2]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3]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5):1-8.
[4]宫文军,曹杨,巩俊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构件系统设计与优化[J].技术推广安装,2014(01):55-57.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生产构件,然后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成型的建筑。主要装配式建筑包括木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有建造的速度快、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较小,节约劳动力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国家的政策主要偏向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本文主要阐述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北美地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长期研究与推广预制建筑,预制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很普遍,所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比较普遍。特点是大型化和预应力相结合,有优化结构配筋和连接构造,减少制作和安装工程量,缩短施工工期,充分体现公约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特征。此外PCI也总结很多预制结构抗震设计的最新科研成果,对指导预制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广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欧洲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房荒,开始实构件化话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积极的推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方式,积累了很多的设计施工经验,并且形成了各种专用预制建筑体系和标准化的通用预制产品系列,编制了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对推动预制混凝土在全世界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韩借鉴了欧美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新加坡也开发了15层到30层的单元华的装配式住宅,数量达到了全国住宅的80%,充分其住宅的装配率达到70%以上。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了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期,尤其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多种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80年代末,全国已有数万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全国预制混凝土年产量达2500万m3。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结构设计开始很少使用装配式建筑,主要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中严重受损,是人们开始担忧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而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较好,逐渐取代了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使现场现浇的施工方式再次受行业内的审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目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以实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高校、开发商、研发单位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展开构件研发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施工工藝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构配件产品形式单一,相比较装配建筑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比较落后,机械化工业化水平低,生产的构件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装配式建筑对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流程的要求较高,但我国装配式构件的
2、前期一次性成本较高
前期研发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装配式住宅构配件增值税需按照制造业的税率进行纳税,高达百分之十七,这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百分三的增值税税率相比相差较大,利益率较低,导致开发商对装配式住宅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导向作用较差。
3、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愿意开发装配式住宅。另外即便个别开发商愿意开发装配式住宅,消费者也会因为普及率不高,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优势含糊不清,大多对其采取保守态度,不愿意购入。
三、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1、国家政策引导
目前,国家已经大力支持装配式住宅,在新技术推广的前期,由于成本偏高,市场所起的导向作用有限,是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较慢,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受力专门部门负责张培市建筑完善及推广,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如政策扶持、拿地政策优惠、容积率奖励等。
2、技术体系方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形成了独特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而我国还没形成自己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通过标准化、系列化、配套话设计建筑产品建筑结构,包括对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厨卫、设备等建筑产品的补品和构配件进行系统设计。研发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施工的结构体系,如大板结构、框架-框剪结构、轻钢结构工业化体系等。另外,我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种类繁多,构件之间存在模数不协调的问题。所以也应该发展多模数形式。
3、利用BIM技术加强产业管理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过程需要联系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后期维护四个过程,一整条完整的生产线。现在国家正大力的推广BIM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统,通过把设计、采购、生产、配送、存储、施工、财务、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集成在建立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共享信息和资源,对建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在开发商、构件生产商和施工单位之间使用BIM技术有利于推进装配式住宅的产业化进程。
4、降低经济成本
为了解决经济成本的问题,首先应该提高住房的装配程度,增大装配式构件的市场需求量,使PC构件的生产规模化,调动构件生产厂家的积极性。此外应该降低装配式住宅构件制造厂商的增值税税率,同时应该尽快的编制装配式建筑定额、清单计价规范,为装配式建筑造价提供依据。
四、结语
目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装配式建筑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形成产业化仍存在很多问题,应该从技术体系、将BIM技术引入产业管理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促进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坤,田春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J].住宅产业,2010(9):28-32.
[2]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3]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5):1-8.
[4]宫文军,曹杨,巩俊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构件系统设计与优化[J].技术推广安装,2014(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