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子女简朴作风的培养,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细节入手,引导子女形成艰苦朴素的家风。因此,现代的家庭教育应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家庭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注意教诲子女粮食来之不易,生活之艰辛,创业之艰苦,让孩子形成克勤克俭的好习惯。本文从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分析出发,探讨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在“奢简”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借古之艰苦朴素之风,培养孩子克勤克俭之精神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古代艰苦朴素教育;克勤克俭;奢简问题
1 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
1.1 勤俭以备不时之需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的优良作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要坚持以勤俭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向导,坚决反对无克制下的铺张浪费,坚决反对故意而为下的拜金之风,奢靡之态度。古人从生活中的细小点滴教育子女要养成俭朴的作风。众所周知的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典型的勤俭以备不时之需的人物。在苏轼40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以两袖清风为美,以艰苦节俭为德。尤其是在为官的低谷时期,他被降职贬至黄州,俸禄也随之降低,以至于穷得揭不开锅。后因祸得福,在好友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块可耕种的土地,以渡过低谷时期的漫长岁月。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经济开支。首先将钱汇总,后根据月份和天数细化,规定出每月和每天的用量,严格控制金钱的支出,最后把分好的钱按每月、每周、每天的分量,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只取一份,作为一天的日常开销。不仅如此,在取到当天的金钱用量后还需仔细规划,权衡家庭物资的采购,日常开支:做到必须买的才买,不必须的坚决不买,实行理性消费,尽可能做到每日均由结余。日积月累下的余钱便存储在一个专门的储蓄罐(竹筒内),以防意外之事。
1.2 勤俭能树人
古代家训:骄慢必然败德,奢侈必然败家,奢侈与否关系到家庭的维持。不仅如此,勤俭亦能树人,亦能兴国。只要自己艰苦奋斗,只要自己勤俭节约,迟早会有所得,进而生活无忧,造福国家。
古有《周易·否》讲述“君子以俭德辟难”,讲究的是辩证的简朴之风:一方面俭朴的优良品质能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贪污腐败之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困难或者人生的经济低谷时,节俭能有助于人客服重重困难。
古有《尚书·大禹谟》直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古往今来,历代仁人志士皆以自身的艰苦勤朴为小家谋幸福,为大家做贡献。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禹为治水患,数过家门而不入。尧帝非常关心基层百姓,认为治理下的百姓饥寒交迫,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职,是自己管理不到位。因此,他们都以身作则,穿粗布衣服,饮食简单,最终以休养生息之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国家的兴盛。
古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记载:“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是唐朝著名官员陆贽给皇帝上书之语,旨在强调勤俭节约的意义。上至国家,下至小家,量入为出皆是重要的借鉴之道。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财务是有规制性的,不能肆意挥霍,只能优化财务,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在“奢简”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孩子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玩耍、做游戏,可谓真正的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但正是优渥的环境养成了孩子浪费的不良习惯。比如吃住穿行肆意攀比高消费;任意使用一次性物品,浪费资源,糟蹋粮食;品性不端正,持宠而娇;对公共财物肆意破坏等。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在随手扔掉的一块馒头,是父母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的成果;当教室里的电灯、风扇在“孤独”工作时,要引导孩子想到西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要让其想到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当恃宠而骄任性攀比时,要引导其想起非洲孩子因饥饿瘦骨如柴的悲惨景象……
3 借古之艰苦朴素之风,培养孩子克勤克俭之精神。
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國方针。建国初期,毛主席曾说:国家的富强,不是一朝一夕所得;社会的兴盛,不是一朝一夕所铸;家庭的和睦,不是一朝一夕所建,这些均需要时间的流逝,厉行节约的磨砺,艰苦勤俭的品质累积而成。正是这些艰苦奋斗的方针,正是这些勤俭节约的思潮,才使刚成立的新中国在泱泱大国中站稳了脚跟,治疗了战争的创伤,一步一步走向强国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才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只要让孩子意识到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许多财富了。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建。
4 结束语
现代的家庭教育要以勤为本,教育孩子在各自的学习上、岗位上辛勤劳动,勤俭节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抵制奢侈,厉行节约。学习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精神,对今天的子女践行艰苦朴素的启蒙教育!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参考文献
[1]朱锐.“我国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J].考试周刊,2016(24):147-147.
[2]韩丽华.从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看现代子女教育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42-43.
[3]廖怡华.从原始理念到现代理论——关于我国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66-67.
[4]佘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01):116-122.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第一中学 辽宁省阜蒙县 123100
【关键词】古代艰苦朴素教育;克勤克俭;奢简问题
1 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
1.1 勤俭以备不时之需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的优良作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要坚持以勤俭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向导,坚决反对无克制下的铺张浪费,坚决反对故意而为下的拜金之风,奢靡之态度。古人从生活中的细小点滴教育子女要养成俭朴的作风。众所周知的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典型的勤俭以备不时之需的人物。在苏轼40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以两袖清风为美,以艰苦节俭为德。尤其是在为官的低谷时期,他被降职贬至黄州,俸禄也随之降低,以至于穷得揭不开锅。后因祸得福,在好友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块可耕种的土地,以渡过低谷时期的漫长岁月。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经济开支。首先将钱汇总,后根据月份和天数细化,规定出每月和每天的用量,严格控制金钱的支出,最后把分好的钱按每月、每周、每天的分量,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只取一份,作为一天的日常开销。不仅如此,在取到当天的金钱用量后还需仔细规划,权衡家庭物资的采购,日常开支:做到必须买的才买,不必须的坚决不买,实行理性消费,尽可能做到每日均由结余。日积月累下的余钱便存储在一个专门的储蓄罐(竹筒内),以防意外之事。
1.2 勤俭能树人
古代家训:骄慢必然败德,奢侈必然败家,奢侈与否关系到家庭的维持。不仅如此,勤俭亦能树人,亦能兴国。只要自己艰苦奋斗,只要自己勤俭节约,迟早会有所得,进而生活无忧,造福国家。
古有《周易·否》讲述“君子以俭德辟难”,讲究的是辩证的简朴之风:一方面俭朴的优良品质能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贪污腐败之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困难或者人生的经济低谷时,节俭能有助于人客服重重困难。
古有《尚书·大禹谟》直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古往今来,历代仁人志士皆以自身的艰苦勤朴为小家谋幸福,为大家做贡献。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禹为治水患,数过家门而不入。尧帝非常关心基层百姓,认为治理下的百姓饥寒交迫,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职,是自己管理不到位。因此,他们都以身作则,穿粗布衣服,饮食简单,最终以休养生息之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国家的兴盛。
古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记载:“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是唐朝著名官员陆贽给皇帝上书之语,旨在强调勤俭节约的意义。上至国家,下至小家,量入为出皆是重要的借鉴之道。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财务是有规制性的,不能肆意挥霍,只能优化财务,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在“奢简”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孩子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玩耍、做游戏,可谓真正的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但正是优渥的环境养成了孩子浪费的不良习惯。比如吃住穿行肆意攀比高消费;任意使用一次性物品,浪费资源,糟蹋粮食;品性不端正,持宠而娇;对公共财物肆意破坏等。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在随手扔掉的一块馒头,是父母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的成果;当教室里的电灯、风扇在“孤独”工作时,要引导孩子想到西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要让其想到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当恃宠而骄任性攀比时,要引导其想起非洲孩子因饥饿瘦骨如柴的悲惨景象……
3 借古之艰苦朴素之风,培养孩子克勤克俭之精神。
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國方针。建国初期,毛主席曾说:国家的富强,不是一朝一夕所得;社会的兴盛,不是一朝一夕所铸;家庭的和睦,不是一朝一夕所建,这些均需要时间的流逝,厉行节约的磨砺,艰苦勤俭的品质累积而成。正是这些艰苦奋斗的方针,正是这些勤俭节约的思潮,才使刚成立的新中国在泱泱大国中站稳了脚跟,治疗了战争的创伤,一步一步走向强国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才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只要让孩子意识到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许多财富了。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建。
4 结束语
现代的家庭教育要以勤为本,教育孩子在各自的学习上、岗位上辛勤劳动,勤俭节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抵制奢侈,厉行节约。学习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精神,对今天的子女践行艰苦朴素的启蒙教育!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参考文献
[1]朱锐.“我国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J].考试周刊,2016(24):147-147.
[2]韩丽华.从我国古代家庭的艰苦朴素教育看现代子女教育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42-43.
[3]廖怡华.从原始理念到现代理论——关于我国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66-67.
[4]佘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01):116-122.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第一中学 辽宁省阜蒙县 1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