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剧”为载体 助推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tao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人格的完善。而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具有反思、警醒以及传播的功能。将戏剧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艺术教育能够为戏剧提供展示的平台,而戏剧融入学校艺术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学科综合、“人人艺术”、学校艺术风格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美育的发展。
  【关键词】戏剧;学校艺术教育;学科综合;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了美育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在认识上有着局限,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在国务院颁发的文件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最终实现学校美育的全面发展。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为了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做着各种努力和尝试,而以“剧”为载体,助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方式。那么什么是以“剧”为载体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呢?
  一、“剧”的价值体现
  (一)“剧”的定义
  所谓“剧”,又称戏剧,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二)“剧”是社会与人格的反映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 、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戏剧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功能表现在五个方面:审美性、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是社会现状、人的主观意识、人性精神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民族文化底蕴的体现,能够反映出社会与人格最真实的一面。
  (三)“剧”对人格与社会的价值意义
  戏剧艺术的现代价值是巨大的,它已超越了艺术自身的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在影响其他艺术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艺术要充分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同时传统艺术要吸收现代艺术的形式,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更加彰显现代价值,为艺术的更好发展服务。
  好的戏剧能够传播并增强民族性、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最终实现人性的升华。
  在教育方面,戏剧具有融合作用。它能将音乐、美术、舞蹈、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综合起来,促进学科融合;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以“剧”为载体的基本教育模式
  以“剧”为载体的理念来源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所谓“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就是鼓励每个学校能够在以“美育标准”为标准的基础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美育标准”是针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原则性文件,并不是唯一标准,中国的学校艺术教育不可能一模一样毫无创新的发展,只有在以此为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剧”为载体的发展模式就是“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一种展现形式,以“剧”的呈现方式来展现本校的特色,促进每个学校有一个关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成果标志,从而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科综合,促进美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以“剧”为载体的定义
  以“剧”为载体的发展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各种“剧”为呈现方式,各个地方、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地理环境、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学生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不同类型的剧本,包括歌舞剧、音乐剧、舞剧、话剧、课本剧甚至默剧等,比如擅长歌舞的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选择歌舞剧作为学校特色,而一些聋哑学校也要发展艺术教育,就可以选择默剧。因为“剧”的类型有各种各样,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校就有了很多类型的选择,促进“人人艺术的发展”和学科综合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课堂内容与“剧”相结合
  以“剧”为载体的发展模式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学校的艺术教育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剧”的排练中,所以一定要将“剧”的排练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在完成原本的艺术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剧”的完成。此处所说的课堂内容并不是单单指艺术课程,包括所有的课程,有语文课、地理课、体育课等,在语文课中可以练习台词,在历史课上可以了解此剧本的创作背景及意图,在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将课堂内容与“剧”相结合,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利用“课后三点半”促进“剧”的完成
  “課后三点半”的教育模式是在放学后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制定的方针。想要促进“剧”的发展一定要利用好课后的这一时段,一个“剧”的发展除了演员的努力还有很多因素,服装,舞台等,课后可以开设比如台词课、剪纸课、音乐制作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课程,参与到“剧”中,使每个学生都为了一个“剧”的完成做出同样的努力和贡献,实现“人人艺术”,提高学生对艺术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的提高。   (四)注重学科综合,促进“剧”的发展
  学科综合的发展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美育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剧本的完成与演出不可能单单靠艺术课程,需要的是学校上下所有老师、学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台词需要语文课,民族特色文化需要历史课和地理课,背景音乐需要计算机课,大型道具的制作需要各个学科……只有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努力,各个学科各尽其职,为实现目标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使剧本有条不紊地向前进行、参加展演,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以“剧”为载体的现状探究
  自从发展艺术教育被提出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学校艺术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各种学校艺术活动都更加配合、关心,现在,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会定期举办开展各式各样一系列的艺术节、合唱节或是戏剧节等,这些形式都大大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虽然这些周期性的艺术类的活动能够提高学校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以“剧”为载体打开这一局面,比如北京市的中关村二小用一元钱买下了舞剧《野斑马》,充分证实了“一校一品”这种局面的可实施性,还有清华附小的戏剧进课堂,也充分发挥了“剧”自身的功能性,建立并体现了本校的特色,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简述北京市普通学校“剧”入课堂先进案例——中关村二小及清华附小
  1.中关村二小《野斑马》
  大型童话舞剧《野斑马》现在已经成为中关村二小艺术教育的重要标志,童话舞剧《野斑马》的演出成功不僅仅是一次演出,而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部舞剧不仅有着中关村第二小学金帆交响乐团、金帆舞蹈团、银帆合唱团共同的努力,舞台上场景的布置、剧本的改编、灯光的选择、服装的配置、统筹等多方面的事情需要全校上下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贡献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才能够呈现出如此惊艳的一场演出。
  2.清华附小——用戏剧教育开启儿童第二重生活
  清华附小有着悠久的戏剧演出历史,每年都会演出校史大剧,当今,在“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清华附小将戏剧纳入学校“1+X课程”中“艺术与审美”领域中的课程,将戏剧课程学科化。通过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校园生活,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呈现出来,把课程融入戏剧中,让课程活动化,让活动课程化。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特点,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发展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意见建议
  通过以上两个比较成功并且已经较为成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校园剧”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剧”有着自身的功能性,完成一部剧需要大量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进来,促进艺术教育全面平稳的发展。如果能够利用好,结合本校特色以及学生特点,因校制宜,统筹发展,利用好学科综合,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就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所以,以“剧”为载体是助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四、以“剧”为载体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现实助推意义
  从以上对以“剧”为载体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以及现状探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艺术教育以剧本的呈现对师生素质、学校历史、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推动的作用。以“剧”为载体的学校艺术教育模式具有自身的功能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科综合的发展、促进“人人艺术”的发展、促进学校艺术风格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最终推动美育工作的实现。
  (一)以“剧”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剧”的类型有多种多样,而剧本的内容包括校园、社会、历史等,大多数的剧本在创作改编的时候都会融入当地的文化以及历史,或者有些剧本的主旨立意就是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重要性,多多少少会出现有关民族文化的故事、诗词、音乐等,而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民族文化,所以,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加入“剧”的表现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促进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积极性,使“民族性”以及“人文性”得到提高。
  (二)以“剧”促进学科综合发展
  无论哪一种“剧”都不是只依靠一个学科就能完成的,一定是要依靠某几个学科甚至全部学科和全校师生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关村二小的歌舞剧《野斑马》就动用了全校所有师生的努力,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美术社团等,每个学科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每个学生为了一件事做出努力,不会对学校的活动置身事外,提高参与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学科的综合发展体现的作用不单单在这一个剧中,对今后的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三)以“剧”促进“人人艺术”发展
  美育提出学校艺术教育要加强人文性,而这前提是人人都要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来,而以“剧”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呈现模式能够使学生展现特长,各司其职,只有人人都参与进来,才能促进“人人艺术”的发展。
  (四)以“剧”促进学校艺术风格发展
  一个学校艺术风格的设立对一个学校今后艺术教育的发展甚至整个教育模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决定因校制宜开展某一个“剧”的时候一定是融合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借此机会强调学校的历史文化性,以此为前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艺术风格,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五)以“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剧”为呈现方式的学校艺术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人人艺术”的发展,促进学校学科综合的发展,提高整个学校的艺术水平,还能够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一模式除了需要学习自身的技能以外,还要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全人教育”的发展。
  五、以“剧”为载体助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实践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剧”为载体助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会使学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另一种发展模式,然而这只是根据现阶段的艺术教育现状以及几个较成功的案例提出的一种设想,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问题,在实施阶段我们一定要因校制宜,选择类型,发展校本剧;统筹全体学生担当不同角色;将“剧”融入学校生活;以“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科综合,促进校本剧发展……在注意到这些问题后,能够更好地提高“剧”的功能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因校制宜,选择类型,发展校本剧
  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因校制宜。因地制宜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学校来制定,范围仍然太大,教师水平、学生素质等方面仍然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学校为单位发展艺术教育。校本剧就像校本教材一样,一定是根据本校的文化建设、校园历史、教师水平、学生素质等方面而制定的,而且要有较强的实施性,所以还要考虑学校的教学配置、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配合度等,这样才能因校制宜地发展校本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统筹全体学生,担当不同角色
  如果一个学校决定要完成一个较大型的、带有本校特色的,对今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剧,那就必须要使学校的全体师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因为这反映的是整个学校的素质水平,并不是某些擅长艺术的学生的舞台,台前幕后需要各种各样的学生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要让全体学生都为了一个目标努力起来,这样才能促进这一目标更加完美地进行与呈现,否则,如果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参与,就绝不会成为这一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重要成果。
  (三)将“剧”融入学校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部剧的发展不会单单靠艺术课上短短的时间来完成,想要更好地完成一部剧,一定要将其融入到校园生活,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时间段都能出现,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这样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在发展一部剧的同时,整个学校的文化以及风气也会随之改变,学生在茶余饭后谈论的内容也会渐渐改变。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剧”的发展完成,“剧”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双赢。
  (四)注重学科综合,促进校本剧发展
  实现学科综合是发展一部劇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一部剧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剧”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学科综合,其中包括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全学科的综合。艺术学科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戏剧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必须相互依托存在,不可能单独存在,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剧”的完成,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而全学科的综合也是必然趋势,比如歌词与语文密切相关,而语文的观后感又与应是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以“剧”为载体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仍处在构想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障碍,比如有些地区师资力量的薄弱,根本就没有能力构建一部剧;或者一个学校的教学发展目标难以达到统一会使这一方式搁置;再或者有些学校根本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或许有更好的更适合自身的方式……种种问题表明这一设想的提出还需要不断地更正、揣摩、创新、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完善理念,紧跟国家的步伐,坚定目标,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才能完善本身,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美育工作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全人艺术教育的提升。
  作者简介:韩菲(1994—),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学术成就:跟随导师郑莉教授学习并推进《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民歌进校园”种子工程》等课题的完成。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且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有必要从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的视角,借鉴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集约化办学合理配置和充
校长 周建生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生命,求大、求强、求优、求技,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我相信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一定大有可为!      北京市财经学校是一所公立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二十多年来,以“需求为先,质量为本,开放灵活,全方位服务”的办学理念,满足“社会进步、市场需求、个人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办学实践中,学校连续五年
【摘要】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课堂使用的是黑板、电子琴、教材等教具,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在当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和教师彼此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可以有效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学弊端,将文字、音符与音节旋律反复拖动切换,加强学生对于不同调式的记忆掌握,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挖掘了学生对于音乐所展现的天赋,使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还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钢琴教育中不注重学习者审美能力的培养。鉴于音乐中存在文学性的因素和内容,倡导钢琴教学中采用文学描写的方法,使学习者深刻体会作品中的美学意境,不断培养其审美能力,从而促进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钢琴;钢琴教学;文学;描写;审美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钢琴教育的规模和每年接受
【摘要】课堂有效提问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怎样做到让课堂上的提问变得有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我们上其他科目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向学生们提一些问题,音乐课堂也需要让学生们回答问题,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能够有效的集中注意力,能够全神贯注的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达到学好音乐的目的。在提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问题是否能够有效的反应音乐知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