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参加了2006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至少参加了2008、2010年度任一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卒中、肿瘤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共63 040名,研究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以心肌梗死、卒中为终点事件。依据2006、2008、2010年度健康体检期间静息心率数据,使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了4种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和高-低轨迹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静息心率轨迹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差异。

结果

4种静息心率轨迹组人群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教育程度、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和中-高轨迹组人群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均依次升高,高-低轨迹组人群的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低于中-高轨迹组,但高于中-稳定轨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BMI、TG、LDL-C、HDL-C、FBG、hsCRP等混杂因素后,中-高轨迹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稳定轨迹组的1.3倍(HR=1.3,95%CI 1.0~1.6,P<0.05)。

结论

开滦研究人群中存在着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高水平的静息心率轨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

其他文献
报告1例颅额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查结果。患儿 女,8月龄,因生后即发现面容异常就诊。经体格检查及相关基因检测发现患儿EFNB1基因杂合缺失变异:c.632_633delCT(p.T211SfsX20),此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患儿父母外周血样本未见该变异,确诊为颅额鼻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无病例报道。
期刊
期刊
儿童脓毒症在全球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儿童重病监护病房(PICU)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健康。目前全球脓毒症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及PICU患病率均高于发达国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脓毒症认识的提升,脓毒症的病死率在发达国家有下降趋势。细菌为脓毒症的主要病原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及耐药菌比例升高是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论心外膜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心脏磁共振对于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具有独特价值,其新技术是冠状动脉微循环诊断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心脏磁共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该研究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107家医院的NSTEMI患者5 896例。对NSTEMI患者进行TIMI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 Ⅲ型血管塞(AVP Ⅲ)治疗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AVP Ⅲ治疗的外科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患者21例,对其术前、术中资料及术后近中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瓣周漏患者年龄(54.9±11.7)岁,男性12例(57.1%)。二尖瓣替换术后患者8例(38.1%),主动脉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