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养生命,写作涵养情怀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我刚刚高中毕业,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中学代课,任教初中语文。那时,我文化底子薄,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怎么教好学生呢?只有一个法子——读书。那个时候,信息量不像现在这么大,人也年轻,读的都是些当时文艺青年的最爱,如琼瑶、三毛、汪国真等。后来,我读《平凡的世界》,看《十月》《收获》这类的文学期刊,还有读一些像《红楼梦》之类的经典名著,越读越觉得自己肤浅。都说读书养气,那时对我来说是读书知耻。为了增加一点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底气,我诚惶诚恐地读书,兢兢业业地教书,特别认真。后来,我借调到区教研室工作,专业方面的书籍读得多了些。那时,网络也开始覆盖我们的生活,我就想开个博客,给自己取个网名。因为书读得少,我就想取个带书卷气的名字。于是我选了“听风”这个网名,并做了这样的解读:“听风者,諦听天籁,坐看云起;听风者,察纳雅言,有容乃大;听风者,直抒胸臆,言无不尽;听风者,独善其身,不以物喜。”其实,它不仅成为我那个阶段的座右铭,也是我在读书写作的世界里自我追求的一种个性化体验。
  南昌市的青苑书店经常会有一些读书活动,在圈内小有名气。“青苑”总是能请到很多知名作者、学者来书店做讲座,有着非常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记得有一次,“青苑”邀请了知名学者龚鹏程教授来做讲座。我提早了半个小时去,书店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但店内非常安静,因为人的心很静,因为大家都是读书人。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研员,我对我们的语文老师也经常说这样的话:“你想要在业务上取得成绩,首先要潜心读书,用心教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付出终有回报!”读书拒绝功利和速成,教书育人也是如此。所以说,阅读让我们在喧嚣中获得宁静,从而培养一颗稳健而淡泊的心。我想,这可能是读书人的共识。
  在教研岗位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也给老师们提出过以下读书建议: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粗读史书,做到放眼古今,胸有丘壑;我们应该接触哲学,借以丰富思想,启迪智慧;我们必须咀嚼文学,用以打磨文字,提升品位。但不管是读哪类书,我们都需要汲取思想的精华。记得张晓风把母子关系比喻成“一根借来的琴弦”,为此,我们理解了母亲对孩子的大爱和宽容。记得毕淑敏亲切地提醒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珍惜和感恩岁月的馈赠。记得周国平犀利地指出,婚姻看似是这个世上最不道德的事情,它把两个可能是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人,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甚至是捆绑一辈子;但他最终告诉我们,正因如此,我们要做的是让婚姻富有长久的爱情,才能让婚姻更道德、更美满。所以,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可以让我们在困惑中保持清醒,在迷失时寻找自我,在淡泊中坚守初心。
  阅读也让我们在平凡中肩负使命。我们做教师的,每天大都是两点一线,职业带给我们时空和视野上的局限。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诸多的失序和弊病,同时对我们教师职业群体也会有苛责和不公,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是崇尚真理和追求光明的。每个时代都有思想的先驱者,我们读他们的文字,观照自己的内心,会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依然内心向暖,信仰教育,且为之尽心尽责。因为阅读最高的意义是让我们存有良知,且不辱使命。
  俗话说得好,读写两相宜,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方面。我们语文老师都有一个优点,就是特别喜欢表达。在教研岗位上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理念,提倡“用生活丰富语文,用语文回馈生活”。我们提倡老师们多读书,多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内心,营造读写氛围,带动影响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我带头在博客里写下两百多篇文章,并细分了《真情写实》《人生感怀》《旅途写意》《诗露花雨》《碎句短章》等多个栏目。比如我喜欢旅游,我就写下这样的文字:
  旅游对我而言,就好比是心灵的“蓄水期”。山川风物、民俗百态,异域的一草一木都是甘霖雨露,都是涓涓细流,汇入思想和心灵的水库,让情感更饱满,理智更充沛……
  我从青岛出差回南昌,在火车上枕着滚滚车轮声,即兴写下了这样的感怀:
  当你在“崂山索道”上感受北方山谷的空旷和奇秀,当你在“觅天洞”中找寻大自然神秘的出口,当你在“神龟探海”的石崖边眺望远处湛蓝的海湾,当你从“华严寺”中踩踏完最后一朵莲花归来……如同被佛手点化,你的魂梦中从此有了海的气味,有了山的骨感,有了贝的斑斓……啊,青岛,对于匆匆而过的我来说,你是视觉的盛宴,你是神采的聚现,你是生活的缩影。从此,你不再是一个神奇而渺远的传说……
  受我影响,我们学科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的年轻人,也都喜欢用文字抒发胸臆。大家在一起推荐好书趣文,谈论影视作品,感怀观光趣事,交流教学心得,用文字装扮生活和心灵。我们用心地将生活的丰富引入语文课堂,同时也将语文的精彩回馈给生活。读书滋养生命,写作涵养情怀。我还将我们的研修成果汇编成了一本合集,作为我们语文学习快乐写真的美好纪念。这对我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
其他文献
我承认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岁至中年,人在异乡,却越来越无法融入这座繁华的都市,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母亲做的米粑、山粉圆子、红烧鲫鱼,想念着故乡荒野里的那条河流、那几株老树,这些常折磨得我夜不成眠。有人说,当一个人追忆往事的时候,他就老了。可老了有什么不好呢?老了就老了吧。  这个冬天,又该是江村鲫鱼肥美的时节。  江村的冬天,无非是这般模样:草木零落,山瘦水寒,天空堆满铅色的阴云,北风“呜呜”地吹过空
期刊
前几年,我与一位老同学闲聊,她告诉我,她儿子在读高三,最近一段时间,成绩每况愈下,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听了她的叙述,我仿佛心里已经有了底,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们通常说的高三后期的“高原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我对她提出建议:“找一个孩子休息日的晚上,你把他带到我这里来,我来给他做一次心理辅导。”她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读懂了彼时彼刻她那期待的眼神。  在距
期刊
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隐患往往成为生命陨落的导火索。教师在工作中,如果注意防范学生的心理敏感刺激,那么就能减少学生心理冲突,达到“避难”的效果。  学生犯错是常见的,教师就学生所犯错误批评学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批评环境、批评话语的选择上是需要警觉的。我历来主张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批评应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这里“个别”与“谈话”其实是两个要求:没有第三者在场,方能称为“个别”;没有大声的训斥与责骂
期刊
[玉兰溪]  在深山,我钟情随口拈来的名字  比如双生树,玉兰溪  多年后  这是杯盏中摇晃的记忆  明月入怀,风雨皆醉  山中的时光过于静谧  有人溯水而上大声歌唱  实在令人开怀  一群人恋上一个山涧  一个山涧系住一群人  这缘分太奇妙  女人在溪水边清洗蔬菜  她的丈夫依旧把我们当作座上宾  而孪生玉兰  太像乖巧的女孩立在溪岸边  满树繁花映着天空寂静而开  寂静而落,顺水而下  此时 
期刊
“焦点解决”是心理辅导的一种技术,具体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谈话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传统咨询一般寻找问题原因、追溯个人成长史、宣泄不良情绪等。把这一技巧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眼前和未来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细微进步,引导学生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很多老师都认为自己班上有品德差、行为差、成绩差的学生,而且对他们总是“恨铁不成钢”。如果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估
期刊
作文本收上来了,我打开其中一本,看到这样一段话:“最喜欢的就是在田里逮蚂蚱。在田地里,看到一只绿色的蚂蚱,我轻手轻脚走过去,一扑,蚂蚱跳出几十米远……”我笑了,用红笔圈出“几十米远”这几个字,在旁边写道:“蚂蚱怎么可能跳几十米远呢?七八米是可能的。写作要尊重生活事实,不可随意编造。”  作文讲评的时候,看到这个男孩盯着评语发呆,我就笑着说:“是没逮过蚂蚱,还是不知道一米大约是多少呢?写作的第一要义
期刊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关于青少年抑郁、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令人惋惜。  2020年,陕西西安一名9岁女孩在家中跳楼去世,生前留下遗书,说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广西南宁一名12岁男孩被父亲责备沉迷手机,次日从32楼跳楼身亡;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这一切,都像是给我们敲响的一声声警钟: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
期刊
人为什么需要成功?我的回答是:成功是人的成长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是人进一步成长的推动力。人如果有成就动机,就不太可能没有目标地混日子,就不太可能得过且过,就有可能发展出一种宝贵的品格——坚毅。有句话说得好:“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成功会带给人成就感,带给人自豪感与自信心,会提升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个人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整体上讲,成功的人有着更良性的气场,有更多好的品格
期刊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其中A(Activating event)指代事情发生的诱因;C(Consequence)指代的是后果,即事情产生后的感受与行为;B(Belief)指代对事情产生的看法与解释。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为了便于理
期刊
朱永新老师在《教育:创造无限可能》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保全和延长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生命辉煌。每个生命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的使命,就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教育都应围绕生命展开。十三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接手过十几个班级,遇到很多孩子。每一个班级情况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瑞,一个高高大大、很白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