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β-环糊精可视化识别苯胺异构体

来源 :分析试验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my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基于金纳米粒子-β-环糊精(β-CD@AuNPs)的可视化检测苯胺异构体的方法.实验中β-CD同时起着稳定剂和还原剂的作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得到β-环糊精包裹的AuNPs.β-CD可以选择性识别3种苯二胺的位置异构体,以纳米金作为信号的转换元件,实现了3种异构体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表明,β-CD@AuNPs与对苯二胺的相互作用最强,AuNPs发生明显的团聚显色,最大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由519 nm变化至650 nm,据此建立了废水中对苯二胺的比色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0.36~10.8 mg/L,检出限0.12 mg/L,回收率为97.3% ~99.7%.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废水中苯胺类污染物的检测.
其他文献
建立了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花椒中191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花椒样品加水浸润后,使用全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经1%(V/V)乙酸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ENVI-Carb和Z-Sep+填料净化,ZORBAX SB-C18(100 mm×2.1mm,3.5μm)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含5mmol/L乙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C-MS/MS)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
利用三维荧光检测肌氨酸氧化酶(SOX)内源荧光物质的特征峰,探究SOX热失活机理以及在粗酶液中快速检测活性蛋白的应用.采集色氨酸(Trp)、酪氨酸(Tyr)、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SOX三维荧光光谱数据,确定SOX中Trp、Tyr和FAD内源荧光峰位置.考察不同温度(30℃~90℃)热处理15 min后SOX内源荧光峰位置和强度变化,建立FAD荧光强度与SOX活性蛋白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在重组菌粗酶液中验证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SOX中主要存在氨基酸残基和FAD两种内源荧光特征峰.光电信增管(
采用INFICON 3000微型气相色谱仪,建立了一种测定聚变堆燃料气氘(D2)中Ar,N2,CH4,CO,CO2气体杂质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微气相色谱的柱温、柱头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D2中气体杂质分析的影响.结果 表明,通过微色谱分析条件优化,最佳实验条件下,D2中杂质气体均能在76.0 s内全部出峰,各组分气体分离度大于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各组分检测限均小于7.0 μL/L.该方法能实现对D2中各种杂质组分的快速完全分离和准确定量检测,能满足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系统对气体杂质快速定量分析的要
以铂丝(Pt)为正极、银片为负极制备了柱状电极探头,经超声纳米雾化喷涂氧化石墨烯,构建了一种纳米颗粒修饰的新型柱状电极.利用酶固定化技术,在柱状电极探头表面直接固定乙醇氧化酶,制成乙醇直接酶电极,并用于检测乙醇含量.结果 表明,乙醇检测时间为12 s;在pH 2~ 11,温度范围为15℃~40℃;线性范围为0.01~2 mg/mL,检测限为10 μg/mL;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0.7%;首次定标调试后,再次开机时不需要重复定标,33 d内酶电极活性扔保持稳定,RSD为1.1%.加标回收率范围99
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荒漠肉苁蓉花序部位和茎部位的液相指纹图谱,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其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与相似度评价,发现不同部位之间相似度较低,其指纹图谱在峰数量和峰高上存在明显差异.其次对荒漠肉苁蓉的7种苯乙醇苷类成分进行测定,发现花序与茎部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花序部位检出5种苯乙醇苷成分,茎部位7种成分均有检出.主成分分析将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聚为相对独立的类群,表明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性较大.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其品质评价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比较了单变量比率校正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基于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以及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对生物基质(血浆和尿液)中6-巯基嘌呤(6-MP)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数据的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只有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能够对加标血浆和尿液样本中6-MP的SERS光谱数据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7%,回收率在93.6%~107.4%,检出限约为6.0 nmol/L.SERS光谱技术结合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有望成为一种适用复杂生物样本中6-MP定量分析的替代方法.
以蓖麻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比表面分析仪对改性前后蓖麻秸秆粉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NaOH浓度、时间和温度对改性后蓖麻秸秆粉末对Cd2+吸附的影响,并分析了改性前后蓖麻秸秆粉末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 表明:NaOH改性使蓖麻秸秆中较多的羟基暴露出来,使得蓖麻秸秆的表面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增加、有效吸附位点增加,提高了改性蓖麻秸的吸附能力;10% NaOH在150℃、反应8h后制得的改性蓖麻秸秆粉末对Cd2+的吸附率最大,达71.24%,是改性前的1.79
建立了巯基棉(TCF)分离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测定LBE中痕量碲(Te)的分析方法,解决了ICP-MS无法直接测定铅铋共晶合金(LBE)中小于1μg/g痕量Te元素的问题.利用TCF的选择吸附性使溶液中Te与Pb,Bi分离,溶液中Pb,Bi的含量降至0.01 mg/L以下,而Te的损失率小于1%,成功消除了溶液中大量Pb,Bi产生的基体效应.优化了TCF的用量、滤液的流速、洗脱等条件.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信号强度与Te标准工作溶液质量浓度在0.01 ~ 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
建立了快速协同浊点萃取-荧光分光光度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测定水中2,4-二甲基苯酚(DMP)的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为萃取剂,乙腈为协同诱导剂,与无水Na2SO4共同作用,室温1min内完成对DMP萃取,并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目标分析物.选择化学计量学中的PLS建模,以排除水样中主要干扰物苯酚的影响,实现对DMP的准确测定.结果 表明,PLS建模时,提取2个主成分最佳,DMP分析结果的相对预报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DMP的线性范围是0.10~3.0 μg/mL,检出限(LOD)为3.4 ng/mL.该
采用纳升电喷雾源(Nano-ESI)-便携式离子阱质谱(Portable Ion Trap MS)建立了滴眼液杀菌成分苯扎氯铵(BAC)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将滴眼液样品稀释后注入纳升电喷雾源的毛细管,毛细管出口与离子阱质谱进样口距离为10 mm、喷雾电压为2000 V;毛细管电压,毛细管温度和离子漏斗电压分别设为5V,30℃和40 V.用3种苯扎氯铵的[M-Cl]+峰作为定性判据;用纯物质配制溶液制作定量分析校准曲线.3种苯扎氯铵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1~ 500 mg/L,相关性系数(R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