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主要的一种学习任务布置模式,能夠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生活化作业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从现代化教学观念的视角上看,部分教师由于存在功利性较强的心理,通过大量布置同种类型作业的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种作业布置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性等方面存在多方面影响,学生容易因为作业数量的不合理布置而产生厌恶学习、畏惧学习的心理,同时还容易增加家长方面的教学压力,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最终造成学生学科素养、学习兴趣与理论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布置与设计工作中,教师需要进行优化与创新,确保学生能够在合理的生活化作业布置中进行较好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教学;布置
一、引言
数学和生活化作业主要建立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任务安排,从而构建较完整的学科教学模式。但从国内近几年的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上看,生活化作业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部分小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认为生活化作业依靠数量就能使学生深入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巩固。该过程疏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实际应用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性课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布置一般情况下教师主要是以课后作业为主,通常在课前的生活化作业没有过多提及,而小学生并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进而在课前预习的作业过程中,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学生认为没有实际性的检查项目,则忽视预习的作业要求。部分学生虽然进行预习作业,但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提升效果,一方面,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家长对于预习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意识不强,不能给予学生有效地帮助。因而在优化这一部分的作业过程当中,在关注于课前作业设计时,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课前作业。在此过程中,作业的形式可丰富多样,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前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一展开预习工作,抑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与之能力相符的作业内容,比如,收集关于时间的趣味小知识、制作手工钟表、绘制钟表等等。[1]
三、生活化作业层次化设计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意识到学生的与众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则不能如同以往一般,统一作业的内容形式。在立足于维度的作业设计之中,教师可采用层级式作业设计,以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以有效地完成作业。例如,在二年级下学年中学习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一副图书馆阅览室的动画图片放置幻灯片中,进而给予具体的数字内容,比如“上午人数共为53人,中午离开人数为24人,下午进来人数为38人。”进而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如“任务一:分别计算中午、下午以及全天人数;任务二: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寻找其中的运算规律;任务三:分析‘4×3=12,12+7=19’‘4×3+7’‘7+(4×3)’的特点,并总结混合运算的法则。”等,通过这样递增式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能力较低的学生有效的跟得上课程进度,并完成作业任务,学习课堂知识,同时,亦能够培养学习能力较优的学生思维拓展。在此过程当中,需注意的是,作为课堂作业的设计,教师应当参与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以促进作业实施的有效性。[2]
四、设计开放性生活化作业
家庭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阶段,在此部分的优化设计上,教师可关注实践性、合作性以及开放性为主要原则,进而将层次与维度融会贯通,以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优化传统作业的题海形式,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改善冗杂的练笔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喜爱。例如,在二年级下学年中的重量单位转换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则可布置以实践性质的作业内容,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天平随机称重家里的物品,并读出其中的克数,记录收集,进而将所称内容比较其重量大小。抑或者展开实践调查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附近的超市,收集关于克和千克的物品数据,将其整合起来,分别进行相互转换,如超市内洗衣粉的重量在袋中的标注是3.8kg,那么记录这一数据之后,再将其转换为以g为单位的数据等等。如此一来,作业形式变得多样化,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作业练习,还能够促进学生作业的动力,使得各个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有效的练习促进。
结语:综上,在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作业布置模式下,可以从不同思维方式进行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庆伟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2]周中亮,刘兆红,杜艳.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1-1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教学;布置
一、引言
数学和生活化作业主要建立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任务安排,从而构建较完整的学科教学模式。但从国内近几年的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上看,生活化作业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部分小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认为生活化作业依靠数量就能使学生深入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巩固。该过程疏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实际应用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性课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布置一般情况下教师主要是以课后作业为主,通常在课前的生活化作业没有过多提及,而小学生并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进而在课前预习的作业过程中,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学生认为没有实际性的检查项目,则忽视预习的作业要求。部分学生虽然进行预习作业,但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提升效果,一方面,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家长对于预习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意识不强,不能给予学生有效地帮助。因而在优化这一部分的作业过程当中,在关注于课前作业设计时,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课前作业。在此过程中,作业的形式可丰富多样,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创设多种形式的课前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一展开预习工作,抑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与之能力相符的作业内容,比如,收集关于时间的趣味小知识、制作手工钟表、绘制钟表等等。[1]
三、生活化作业层次化设计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意识到学生的与众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则不能如同以往一般,统一作业的内容形式。在立足于维度的作业设计之中,教师可采用层级式作业设计,以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以有效地完成作业。例如,在二年级下学年中学习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一副图书馆阅览室的动画图片放置幻灯片中,进而给予具体的数字内容,比如“上午人数共为53人,中午离开人数为24人,下午进来人数为38人。”进而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如“任务一:分别计算中午、下午以及全天人数;任务二: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寻找其中的运算规律;任务三:分析‘4×3=12,12+7=19’‘4×3+7’‘7+(4×3)’的特点,并总结混合运算的法则。”等,通过这样递增式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能力较低的学生有效的跟得上课程进度,并完成作业任务,学习课堂知识,同时,亦能够培养学习能力较优的学生思维拓展。在此过程当中,需注意的是,作为课堂作业的设计,教师应当参与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以促进作业实施的有效性。[2]
四、设计开放性生活化作业
家庭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阶段,在此部分的优化设计上,教师可关注实践性、合作性以及开放性为主要原则,进而将层次与维度融会贯通,以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优化传统作业的题海形式,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改善冗杂的练笔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喜爱。例如,在二年级下学年中的重量单位转换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则可布置以实践性质的作业内容,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天平随机称重家里的物品,并读出其中的克数,记录收集,进而将所称内容比较其重量大小。抑或者展开实践调查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附近的超市,收集关于克和千克的物品数据,将其整合起来,分别进行相互转换,如超市内洗衣粉的重量在袋中的标注是3.8kg,那么记录这一数据之后,再将其转换为以g为单位的数据等等。如此一来,作业形式变得多样化,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作业练习,还能够促进学生作业的动力,使得各个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得以有效的练习促进。
结语:综上,在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作业布置模式下,可以从不同思维方式进行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庆伟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2]周中亮,刘兆红,杜艳.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