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委中”穴对腰多裂肌损伤大鼠铁代谢的调节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多时间点大鼠多裂肌损伤后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干预时间条件下电针“委中”穴对多裂肌损伤性腰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0只,各组再分为1d、2d、3d、5d、7d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注射0.5%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的方法造模,电针组电针双侧“委中”穴(1次/d),正常组、模型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分别于治疗的1d、2d、3d、5d、7d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造模前后多裂肌形态变化;采用生化法检测多裂肌组织总铁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1,FTH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多裂肌膜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相较于正常组可见肌纤维断裂、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受损肌纤维可见明显改善.生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同时间点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总铁含量升高(P<0.01);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提示模型组FTH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Tfr1与DMT1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电针1 d、2 d、3 d、5 d组FTH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而电针2 d、3 d、5 d、7 d组Tfr1 mRNA和电针1 d、2 d、3 d、5 d组DMT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发现,模型2 d组FTH1蛋白表达最低(P<0.05),而模型2 d、3 d组Tfr1 mRNA表达较高(P<0.05),模型3 d组DMT1 mRNA表达最高(P<0.05);各电针组比较结果显示,FTH1蛋白在电针2 d组最高(P<0.05),电针3 d、5 d、7 d组Tfr1 mRNA表达较低(P<0.05),电针3 d组DMT1 mRNA表达较高(P<0.05).结论 在BPVC致多裂肌损伤模型中,局部受损多裂肌发生铁代谢紊乱,且在急性损伤期较典型.电针“委中”穴能促进损伤多裂肌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裂肌铁代谢、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相关,并且在电针持续干预3d后显著促进对铁代谢紊乱水平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藏药七味铁屑胶囊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鳖甲软肝片组(Y组),以及七味铁屑胶囊高剂量组(QH组)、中剂量组(QM组)、低剂量组(QL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大鼠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造模4周后,测定肝脾指数;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采用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文献验证的方法,探讨妇科千金片/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TCMID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妇科千金片/胶囊的化学成分,筛选后获得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GeneGards数据库获得SPID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对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
目的 探讨金刚丸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血清骨钙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组和己烯雌酚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金刚丸组每天分别以3.24、1.62、0.81 g/kg的剂量灌胃1次;己烯雌酚组大鼠每天给予1.0 mg/kg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6周后取股骨,测量股骨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HE染色法观察骨小梁结构;ELISA法测定股骨组织中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
目的 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方法 成立专案小组,通过对64例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进行现状分析,确立以“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为活动的主题,对现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后,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由81.67%提高至95.31%.结论 护理专案改善可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依从率,有效提高护理水平,显著提升视网膜复位效果.
目的 对身痛逐瘀汤的具体制备工艺展开研究,为其物质基准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性的基础.方法 对身痛逐瘀汤煎煮、过滤、浓缩及干燥等一系列制备工艺过程进行单因素考察,对进行单因素考察后的样品进行出膏率、浸出物以及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的含量测定,并作为关键指标参数,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参照《医林改错》中身痛逐瘀汤处方,一钱为3.73 g,精密称定全方共93.25 g,加入10倍量水,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加热回流提取1 h,趁热用200目纱布过滤,加入一定体积95%乙醇至含醇量为8
目的 观察超微肿痛贴对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的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3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组、超微肿痛贴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注射方式造模.造模成功后,超微肿痛贴组予超微肿痛贴贴于右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6 h,连续给药4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组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贴于右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6 h,连续给药4周.干预4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所有实
目的 用黄芩苷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组、miR-126组、LNA组、LNA-126组和LNA-126+黄芩苷组.采用RT-PCR检测miR-126、miR-145、miR-100和let-7c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53、Caspase-3、Caspase-9、Bcl-2、Bax和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
目的 从黄精发酵体系中分离鉴定益生菌,并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MTT法建立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从鲜黄精发酵体系中分离获得一株乳酸菌,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建立了植物乳杆菌检测的MTT法,发现检测最佳波长为545 nm,适宜染色时间为2 h,最低检测度为活菌浓度为107 CFU/mL,在活菌浓度为7×107~3×108 CFU/mL范围内,植物乳杆菌样品活菌浓度与5
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应用于下肢肌内静脉畸形(VM)切除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81例下肢肌内VM切除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
目的 探讨麻醉科护士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抽样法选取2家郑州市三甲综合医院的42名麻醉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麻醉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和工作压力现状,并探索其内在关联.结果 麻醉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水平得分分别为(95.95±16.26)分、(113.14±20.14)分.麻醉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职业认同感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和工作压力均呈中等水平,麻醉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水平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