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x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130年過去了,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就此开始。又40年过去了,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进步。这样的变化和进步是我们的历代先人都无法想象的。改革开放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预测,成为不可停止和逆转的历史潮流。
  社会的进步必然推动教育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们逐渐取消了供给制,人们在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对于属于社会服务性公共产品的教育,人们也希望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发展多样化体制的教育成为必需,民办教育应运而生。事实上,单一体制的公办教育既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也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公办教育应当确保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而民办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只有多种体制的教育同时存在,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我个人认为,这个发展可以概括为从培养“才”到培养“人”的认识的深化。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工具的人,而是要让他们成为全面的、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不单是升学或就业的预备,而是为了人在未来能够更文明、更有意义和更有尊严地生活。正是这样,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要更加关注他们在精神、心灵、个性、人格、健康、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关注他们未来的生活、职业、家庭、社会,使他们具有博爱、悲悯的情怀,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徒劳的。因此,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倡导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追求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当然是相对的完整)就成为当今教学方式变革主要的价值取向。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的学习等等,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可以实现更加完整的认知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可以更为深刻地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社会阶层变得复杂,人们的诉求也日益多样化。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在解决了基本生存的问题之后,人们更加在意从生活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上重新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资产者”—中国社会中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已经形成。对于富起来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来说,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眼前:在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之后,如何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在实现了小康的生活之后,如何实现心灵的高雅?在创造了物质财富之后,如何让个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在实现了衣食无忧之后,如何让人生更富有意义与价值?如何实现从“土豪”到“贵族”的跨越?
  这一切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更为深刻和更为复杂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完成的新的艰辛探索。
其他文献
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课改过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目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因此初中物理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和探索技能的培养,也要能关注学生学习愿望、创新意识、开放思维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知识的隐含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因素,锻炼其坚韧的意志品格,完善健康的人格.此外,教师
物理知识的建立与拓展需要通过无数次实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去伪存真,最终对人们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人们的慧眼,让我们发现更多未知的领域,从而增强人们探究的欲望.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物理知识的教学与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时水的溢出发现了浮力;法
“记诵者,学问之舟也”.伟大的文学巨匠都是从记诵起步,记诵是获得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在记诵过程中,记诵者会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这影响着习作中驾驭语言的能力,为遣词造句
压强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情绪的开始阶段,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压强这一难点,对学生学好物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压强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1解决压强教学的概念混淆问题  很多教师在讲解压强的时候,总是以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受到竖直力为讲解的范例,导致很多学生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并
完形填空是在语篇中测试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是高考中要求高,难度大,区分度高的题型,也是得分的一个关键点。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
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怎样将这些情境呈现出来,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更加有效地激起他们的质疑,才能更有成效地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物理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设计。  1通过认知冲突进行情境呈现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新的认知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矛盾的情况。费斯庭格的认知失调论认为,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经验发生认知冲突时,这一不和谐的认知
期刊
目前我国农村英语教育状况着实令人堪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本文中,本人主要总结了一些目前农村英语教育的状况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旨在让农村的英语教育状
电容器是电子工业中重要元器件之一,高中学生认识并熟悉它的工作机理很有必要。高中教材将《电容器的电容》安排在“静电场”一章的第8节,其实还有让学生立足电容器这一模型,进一步巩固静电场相关规律认知,以及强化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这一块,同时厚此薄彼,弱化了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这是一种教学方向的迷失。  那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呢?笔者认为应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和实践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实验教学使学生从教师满堂讲解的“纸上谈兵”式的课堂上解脱出来,更具有生活性与实用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物理实验可以使物理知识由抽象变直观、由枯燥变有趣、由说教变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观察及对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学生通过动手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