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合作机制的构建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的生成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以开放型思维方式构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合作机制,是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价值和效益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资源建设上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形态的远程教育文化产品(即教学资源),而且合作机制的形成与运行本身就是远程教育主体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体现,它彰显出相互依凭、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群体合作文化特征。资源建设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着眼于:拓展合作范围,形成纵横交织的立体合作构架,结为不受空间局限的特殊的组织文化构态;优化合作群体,使各类建设主体在合作建设的体验中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共生以及个体文化人格的提升;创新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增强合作效应,扩大合作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 资源建设;合作机制;合作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6—0079—05
   教学资源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用。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以开放型思维方式构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合作机制,变孤军作战为合力攻关,变松散型合作为紧密型、交融型合作,变形式单一的合作为全面多样的合作,这是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价值和效益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资源建设上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形态的远程教育文化产品(即教学资源),而且合作机制的形成与运行本身就是远程教育主体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体现,它彰显出相互依凭、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群体合作文化特征。资源建设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着眼于:拓展合作范围,形成纵向关系(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或分校)与横向关系(兄弟电大之间或电大与其他高校、行业之间)相交织的立体合作构架,呈现不受空间局限的特殊的组织文化构态;优化合作群体,形成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技术人员与学生相结合的资源建设主体,使各类主体在合作建设的体验中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共生以及个体文化人格的提升;创新合作方式,利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校际共建共享,利用新媒体环境以及多样化的交流传播形态,完善合作机制,增强合作效应,扩大合作文化的影响力。
  一、拓展合作范围,形成纵横
  交织的立体合作构架
   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资源的作用一直处于核心位置,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教学媒介形式不断丰富,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的类型不断拓展,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更加成为实施远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当前,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中逐渐呈现出合作文化特征,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推进。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合作机制的构建,实践着合作文化的理念,丰富着合作文化的意义建构。
   广播电视大学既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能,也肩负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使命,因此,其专业设置和随之而来的资源建设都需要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和社会公众求知需求。然而一所电大所拥有的专业人才队伍不可能做到大而全,于是,在资源建设与应用上开展校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就成为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开放大学的创建过程中,更应根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不同学习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适合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体系互通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就更需要在拥有不同专业优势的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建设的联手合作。
   一所广播电视大学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成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要在远程教育的大环境中与他系统(包括教育、科研、传媒等单位)建立积极的交换关系,借以扩充自身的能量。从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实践来看,教学资源建设的合作范围正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纵向关系(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或分校)与横向关系(兄弟电大之间或电大与其他高校之间)相交织的立体合作构架,在此基础上正在逐渐形成全方位开放融合的合作文化理念。
   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和一体化是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特点和优势不仅决定着合作文化构建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合作机制的顺利构建和顺畅运行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在这种由体制和机制形态构成的情境中,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势必会显示出开放系统特征,势必力求实现全方位的有效合作。因此,电大系统内在资源建设上初步形成了纵向多层级的合作关系,这种纵向合作一般是相邻层级的合作,也偶尔存在跨层级的合作形态。纵向合作的关系能够把远程教育普适性的资源建设要求同基层办学机构特殊性的资源建设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源建设的力量、条件得到整合。
   在横向合作方面则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应当分别着眼于不同半径的合作范围逐层拓展积极的合作关系。
   首先,在学校内部各群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这是构建资源合作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理顺内部合作关系,籍此形成学校资源建设的整体实力,才能在外部合作中具备同其他学校或单位进行合作的对等资格。学校内部的教学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在教学资源建设中要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相互间形成功能互补的合作关系。同时在不同机构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关系,如北京电大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教学支持服务委员会,通过这些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过程指导和质量把关,其中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确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
   其次,在电大办学机构之间建立资源合作关系。 这种横向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表现为“A B”式的省级电大之间的合作或“a b”式的电大分校之间的合作,而且可以表现为“A B C D E”式的区域合作关系,即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学校共同形成合作群体,便于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特征基础上,开展切合区域实际的资源合作。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形式,既是电大组织文化的一种延伸,也是在组织形态中对合作文化的一种彰显方式。在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成立之后,不同区域的电大校群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教学资源协作会,比如华北五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于2005年成立了华北地区省级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协作会有着各成员单位共同遵守的章程和协作规则,并定期召开会议,就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进行研讨、磋商和交流。各个电大之间积极开展资源交流,实现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互相补充和优质教学资源的互相交流与学习,这种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关系促进了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的形成。
   第三,在电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资源合作关系。
   电大早在建校初期,就重视借助普通高校的力量开展资源建设,数十年来这种借力发展的做法已成为一种传统,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电大系统的外部合作范围,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寻求更多的合作对象、合作渠道,不仅与普通高校,而且与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同所设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之间建立合作平台。
   在同一个资源项目的建设中,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合作关系,形成纵向合作同横向合作、电大系统内部合作同外部合作相交织的集成效应。比如中央电大推出的非统设课的共建共享模式,就包含了系统内各层级电大以及系统外普通高校的共同参与。围绕共建共享,出台了《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自愿申请”、“共同投入”、“名师名课”等一系列原则,在坚持聘请普通高校等名师建课的同时,鼓励电大系统各校教师以其所长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汇聚优势人才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进而有力推动了课程品牌建设。
   第四,在内地电大系统与港澳台同类办学机构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开放大学之间建立资源合作关系。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环境上较大程度的差异,使得内地与港澳台以及国内与国外同类高校在资源建设上凸显出模式、经验和优势的不同,因此,这种远距离的校际合作也更能显示出优势互补之功效。作为承担开放大学建设任务的电大系统,应该在更加宽广的合作文化视野中,进一步拓展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合作半径,积极寻求同港澳台同类办学机构(如香港公开大学、台湾空中大学等)以及国外的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使资源合作更加体现出外向型和国际化的开放特征。这种资源合作可以是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合作,例如相互提供各种媒介形式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建设成果的共享;合作开发资源建设项目,共同打造资源建设平台;互派资源建设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加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经验交流;携手开展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等等。
  二、优化合作群体,形成多元
  组合的资源建设主体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形态多样化的特点决定着资源建设的过程很难由某个教师个体单独完成,它需要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实际上是多方主体协同工作的一种视角互补、专长互补的过程。特别是优质资源建设单凭个体力量是无法保证质量水平的,需要集中人才资源形成具有整体优势的群体力量,也就是说需要组建高质量的建设团队。在群体协作中所体现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文化不仅有助于教学资源建设,而且有助于个体或群体的文化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对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文化建设能够“为教师营造一个资源共享、精神相遇、个性自由表达、身心愉悦、情感流动的生存空间,使教师在‘协作’、 ‘共享’中,找寻自己职业生活的本真意义,达到实现自己、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目标”。[1]
   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主体及其文化视角应当具有也必须具有多元性。早期的资源建设往往是由单一化的建设主体(即教材编写者)来完成。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促使教学资源的建设主体逐步扩充,教师不仅是教材资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而且成为教学资源的建设者,担负着对资源再组合、再创造的建设职责。当教师个体无法独立完成较复杂的多媒体资源制作时,又需要求助于有关学科专家、行业专家、教师同行、多媒体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资源建设管理人员,于是,教师、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起资源建设主体的角色。Web2.0的出现,则进一步将远程教育中最大的群体——学生也纳入了资源建设主体阵容,使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在资源建设的主体群中,教师以及所聘请的学科专家、行业专家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角色,他们运用学者的文化视角或行业的先进理念致力于资源内容体系的构建、载体形式的选择、资源质量与效果的检验,并把握着资源建设导向,引导学生应用资源;技术人员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文化视角,为多媒体资源的形成和网络环境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资源管理人员则主要运用管理文化的思维方式,从项目管理角度为资源建设做好人力资源配置,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并帮助建立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关系。
   资源建设团队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英国开放大学,“课程组”(即资源建设团队)模式成为保证课程资源高质量的重要前提。课程组成员不仅由学术人员、学术考核方面的专家组成,而且吸纳有媒体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如编辑、电视和录音制作者、美工设计者、软件专家等,课程资源正是在这种多元主体构成的群体智慧环境中被开发出来。
   学生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技术的变革,学生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所以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使学生有机会参与,重视吸纳学生的创造力。现代传播技术所生成的web2.0环境,给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环境。学生作为资源应用的直接感受者,可以利用web2.0环境,以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所存储的相关资料,在资源传播过程中补充和丰富资源。
   在资源建设主体的合作关系中生成的合作文化具有互动性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合作文化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设主体的个体知识结构和文化内存都不免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而且在远程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中,学科知识形态需要同信息技术形态结合一体。因此,资源建设不应当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完成。资源建设主体之间必须充分重视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沟通交流,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成为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和融汇。在不同的建设主体之间,一方的擅长和专长往往正是另一方的缺失或薄弱之处,这种差异会带来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判断,从而形成“知识沟”、“文化认知沟”,这给资源建设的合作关系有可能带来某种程度的不协调或专业屏障。为避免不协调状态和突破这种屏障,建设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在知识提供或技术运用上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与其他成员之间形成积极主动的交换与互补关系,进而使知识内容同载体形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和谐文化是合作文化的一个重要属性特征,合作文化是“以相互信任和内外部的有效沟通为基础”。[2]教学资源主体多方合作的有效性正是基于以“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为内涵的合作文化的生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多方主体并不存在过多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之间给予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形成相互补益、相互促进的合作建设关系。资源建设的过程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堆积或环节拼加的过程,建设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本着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去理解对方的劳动成果和文化视角,去接纳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良好的合作心态是信任的、宽容的、相互支持的心态。构建积极、顺畅、和谐的合作文化情境,不仅有利于资源建设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团队文化精神的培养。
  三、创新合作方式,构建形式
  多样的合作运行机制
   合作文化内涵的外现形式不仅是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而且表现为特定的关系形态和合作行为方式。合作文化的内涵需要一定的合作行为方式和关系形态加以体现,而合作方式的创新、合作路径的拓展和合作关系的深化,又会反过来使合作文化内涵得以丰富和拓展。在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分别着眼于校际合作关系的拓展、新媒体环境的利用以及不同传播方式的结合,来探索如何实现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如何在各种关系中创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情境。
   首先,在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实现多层面多方位的校际合作。
   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校际合作方式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资源交换,为了全面提高合作成效,为了使学校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合作走向紧密型合作,应当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层次,进而使合作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厚。
   学校之间交互提供教学资源只是在资源建设成果上的一种共享方式,而成果的出现仅仅是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的一个环节。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以及资源管理模式的交流上,都有着合作方式的创新空间,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全面深化合作交流。在资源交流的同时,可以跨校组建资源建设项目组,通过人才资源和设施设备的互通共享,实现资源建设的互利共赢;可以搭建资源建设平台,合力建设资源库、素材库和专业知识信息库,为远程教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共用基础;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经验交流和管理模式交流;还可以针对合作机制的运行质量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协同建立较为广泛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保证相互合作的不断深化和长效运作。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中所体现的合作文化理念是一种具有可拓展性的理念,它意味着资源合作在远程教育的整体合作文化氛围中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的合作共建有机相连的。专业、课程与资源的合作链条的建立,有助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全面而系统的建构。
   教学资源是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而建的,教学资源的合作共建,必然要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出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中央电大“课程平台搭建工程”以及非统设课程建设共建方案的实施过程,重视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带动资源建设,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大也围绕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需要,整合优质资源,以课程建设带动资源建设,以课程合作带动资源合作。学校围绕“两重一精”(即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工程,建设了一批优质资源,并积极整合优质资源。目前,北京电大正在进一步推进优质课程的建设,创新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建设机制。
   广播电视大学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试点工作所体现的是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各个电大积极建设通识课程的目的,也是要在专业之间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合作链条,使得学校之间、建设主体之间由资源建设的合作,发展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的全面互通合作,使合作共建的推进更加顺畅和深入。
   其次,利用网络新媒体环境,尤其是Web2.0新媒体环境加强资源建设与应用主体之间的合作。
   Web2.0的出现带来了资源建设主体、资源信息内容、资源载体形式、资源传播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为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好的路径,也方便了不同的建设与应用主体之间的互动。Web2.0环境使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都具有了资源信息制作者、改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多重身份。这种富有开放、自由、活跃的特性的环境,使每一个资源建设主体都获得了很高的自由度,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资源建设的每一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传播或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又对资源加以充实和诠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使用网络信息的习惯、偏好、需求,甚至价值观来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传递”。[3]特别是学生群体,他们与教师之间不再仅仅是接受与传授的关系,而是交流互动、携手共建资源的新型关系,对教学资源的被动接受将转变为主动的理解思考和帮助充实。学生所获得的是一种体验教学的过程,这种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对资源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反馈促使教师和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资源建设。
   Web2.0环境促使教学资源建设成为一个前期建设与后续补充、改进和完善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于中,各类建设主体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构成了合力共建的合作机制。这种环境中的参与,需要更加开放的合作心态和更为主动的合作意识,而这正是开放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所需要的合作心态与合作意识。
   第三,综合运用多样化的交流传播形式,增强资源合作效应,扩大文化影响力。
   远程教育是一种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教育模式,因此它的教学资源必须采用不同的媒介技术,制作成多种媒体类型的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在远程教育中起着基本支柱的作用,即担当了联结、沟通和实现教与学的重组和整合的功能。”[4]这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又必须借助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支撑的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来实现其应用价值。远程教育的这种特征决定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外向合作的必要性,教育机构必须加强同广播、电视、网络等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融合”的趋势下,更应以媒介整合的理念,立体化构建资源制作团队,与各种媒体联手开辟多条资源传输与应用通道,有效进行“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市场融合”,以实现传播与应用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例如音像教材借助广播、电视的大众媒介平台进行传播,凭借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扩大教学资源的社会受益面,使教学资源产生公益性价值,通过推动公益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网络传播是远程教学资源的主要传播路径。电大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网上学习平台,同时也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先进性为教师、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十分便捷的路径。教学资源进入Web2.0后派生出来的感悟、探讨、评价以及资料补充,成为教师、学生为教学资源添加的“后续资源”,这些后续资源为资源建设与应用以至整个教学过程平添了生机与活力,形成一种富于主动性、自觉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氛围。
   传播形态的多样并存,为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多种可行路径和必要的文化场域。在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利用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态。通过自我传播,实现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个体经验总结与积累,为个体的外向交流合作提供基础;通过人际传播,实现教师、技术人员等资源建设主体以及学生之间的看法交流和意见反馈;通过大众传播,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应用;通过组织传播,实现资源建设的校际合作和虚拟社区的学生合作,形成良好的群体交流合作的文化氛围。
  
  ?眼参考文献?演
  [1] 吴小贻.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
  [2] 徐成彬. 项目管理文化中的竞争机制、信任和合作[EB/OL]. 中国
  计算机报,[2008-05-14]. http://www.leadge.com/djnews/news//200851410576.htm.
  [3] 陈向东. 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58.
  [4] 丁兴富. 远程教育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2.
  
  收稿日期: 2011-03-30
  作者简介:游思聪,硕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100081)。
  
  责任编辑 三 川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机床CAD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BOM处理器的设计和实施。该CAD系统是为东北一个机床厂开发的项目,其中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I-DEAS内部Pearl库的基础上开发的。全部工作扩充了I-DEAS的功能,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增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与肥东县各乡镇卫生院的
产业结构性矛盾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 ,为此 ,辽宁正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在辽宁异军突起 ,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Trousseau综合征是癌症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因凝血和纤溶机制异常而出现的所有临床表现,1865年由Trousseau首次报道。近年来,由于综合治疗使癌症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该综
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相互交往的能力等,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地理课的学习效率。下面本文就初
独立公益人、策划人谈晓芸“90后”(2011年参选上海区县级人大代表,后因各种原因“主动退选”)“我说想做国家总理,但真让我做总理了,我能干得好吗?可你不能对年轻人说‘你不
近年来,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在区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适应新形势,共同努力,构建“大统计”格局,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开创了河口区统计工作新局面。近几年区统计局先
目的:研究风热流浸膏镇咳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给小鼠、豚鼠灌服生药16、8、4g/kg体重后,采用浓氨水致小鼠及豚鼠咳嗽,观察风热流浸膏的镇咳作用;给小鼠灌服生药16、8、
【摘要】互联网到今天已经从基本信息共享向电子商务、网络应用等更为复杂的方面发展,随着商业应用的增加,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防火墙技术的引入给予管理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必要而便捷的方式。文中论述了防火墙部署原则,并从防火墙部署的位置详细阐述了防火墙的选择标准其安全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由于我刚进入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还不是很流畅,简单的存取款、转账等业务还能应付,可是上柜第一天就遇到一位大伯来买理财产品,面对这样的复杂业务,我心中不禁暗暗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