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吉非替尼维持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5年生存率只有10%~15%[1].分子靶向药物以其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特点,适合用于维持治疗.本研究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IG)吉非替尼,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其他文献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U对宫颈癌病灶的识别和淋巴结转移的区分具有敏感性,可用于预测和评价宫颈癌的疗效.在宫颈癌的诊治过程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扫描,将有利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改善。
蛋白质组学是从细胞水平及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在多种肿瘤中展开,并在阐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特异性标志物、药物治疗靶标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肺癌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参与解毒及生物转化的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与肺癌易感性相关.催化致癌物质代谢过程的酶主要有Ⅰ相代谢酶和Ⅱ相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及由N-乙酰转移酶、微粒体环氧化物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等构成的Ⅱ相代谢酶系,均为预测肺癌易感的候选基因.通过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发现有意义的肺癌标志物,筛选肺癌易感人群并提前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肺癌的发病
为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对1981年1月至1998年12月阳城县籍接受手术治疗411例中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118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期刊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和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对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6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GP组(34例)和TP组(32例).GP组:吉西他滨1000 ms/m2,第1、8天;顺铂30 ms/m2,第1~3天.TP组: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顺铂30 ms/m2,第1~3天.化疗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重建治疗不仅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还能够使化疗患者身体尽快恢复.中药黄芪的提取物黄芪多糖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外,在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及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多学科治疗已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任何单一治疗方式都难以提高食管癌的疗效.临床研究发现,根据不同患者,有目的地制定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将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方式。
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促炎因子,能够刺激NK细胞和T细胞,增强Th1/Th2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8作为免疫佐剂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抗肿瘤效应.IL-18高表达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IL-18也可促进肿瘤发展和免疫逃逸,诱导血管发生和转移.IL-18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是其特点之一,多数认为临床阴性者无需行预防性颈清扫术,治疗性清扫以颈改良性清扫术为标准治疗术式.颈清扫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处于争议之中,Ⅰ区不必常规清扫,Ⅱ区倾向于包括,Ⅴ区的清扫对颈肩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危者可以观察,密切随访,一旦复发及时治疗.常规中央区清扫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择区性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侧群细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侧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尤其具备肿瘤的始发潜能,同时对化疗药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侧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选与培养方法及侧群细胞与肿瘤耐药关系的研究,能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