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眼镜,请你走开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事物认识上,我们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其认知的正误深浅。换句话说,我们的感情亲疏远近为我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眼中的事物无不染上我们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评价,那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战国策》中有篇很出名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从身边三人对自己的不同看法中悟出“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原因,以此讽谏齐王,使齐战胜于朝廷。
  由此,不难看出感情亲疏在认识事物时所起的作用。倘若邹忌未能客观地审视自己,没有摘下他的“有色眼镜”,又怎会有“齐王纳谏”的英明举措?又怎会有“六强朝拜”的盛况?邹忌正是具有每日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的君子美德,忠君爱国的品格,才能不被感情亲疏远近迷惑,进行正确的认识判断,才能及时上谏齐威王,说服齐威王纳谏,取得如此辉煌的政绩。
  “耳闻为虚”,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也未必是真实的。就是孔圣人对此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始他提出“听其言而信其行”,当他感到这样常常受感情亲疏左右而不能得出公正的判断时,又提出了“听其言而察其行”的结论,这样,他就容易摆脱感情亲疏远近的羁绊,正确而公正地判断事实了。
  我们的眼睛,虽然有可能会被感情的亲疏远近所支配,但只要用心去考证,就能得到事物的精髓。
  甲烷,做为本世纪的一种重要燃料,开始被人们的感情疏远,抵触而不接受,因为它出自粪便。当英国的路灯第一次被甲烷燃亮时,人们竞相走上街头,骂科学家是疯子,而科学家并没有因众人感情的疏远而影响自己的认知,而是更加快了研究的步伐,最终使沼气炉登上了大雅之堂。
  无独有偶,法拉第第一次用电也遭到了冷遇。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玩意?”法拉第冷冷地说:“婴儿。”
  是的,婴儿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就是这样的一位位未戴“有色眼镜”的先哲,在与世俗观念的斗争中,一次次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
  一副“有色眼镜”,造成一个人的不幸,一堆“有色眼镜”,则会造成一个社会的不幸。妄自尊大的清政府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笔,旧时的伤痛还未褪去,难道我们还要去揭开这块伤疤,去步清朝的后尘吗?
  戴着“有色眼镜”,也许你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它只是一个迷人的梦幻——美丽而虚无。摘下眼镜吧,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简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巧妙地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命题,鲜明、醒目,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者在第一段中,采用诠释法揭示文题的比喻,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我们的感情亲疏远近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其认识的正误深浅,因此,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评价。
  在行文中,作者不仅采用喻证、引证,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例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正反对比的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首先作者以中学课本上学过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例,从正面分析不受感情亲疏远近左右的好处,又以圣人对事物认识的言论进行佐证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另辟蹊经,紧扣中心论点,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谈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每一次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科学家摆脱了感情亲疏左右的战斗成果。并以妄自尊大的清政府为例从反面论证了“有色眼镜”为社会带来的不幸,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尾作者又巧妙地采用了喻证法,告诫事物的本来面貌,回扣了文题,再次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该作文是考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构思而成的,尽管分析尚欠深入,但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河北 刘苏英 赵全文)
其他文献
[导读]  古往今来,狗总是被誉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狗也因其忠诚、忘我而被各时代的人们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和文字赞扬着。本期编者精选了一组关于“狗”的文章,以真实而平淡的故事,记录人与狗之间独特的感情,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狗”的存在,洞悉“世态人情”。  在饥饿难挨的第三天的晚上,诺伊想起了那条狗。在这块漂浮的冰岛之上,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伊失去了他心爱的雪橇
期刊
一、石破天惊的批判力量    日本作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这样记录鲁迅先生灯下写作的情景:  “有一天夜里两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住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光,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像感到这时的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1925年4月29日夜,鲁迅坐在灯
期刊
张晓风(1941-)是海峡彼岸著名散文家,也是较早为大陆读者所熟悉的一位台湾作家,著有《春之怀古》、《玉想》、《地毯的那一端》、《一个女人的爱情观》、《眼神四则》、《高处何所有》等。  《不朽的失眠》是一篇语重心长、词采裴然的散文,本文副题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写给没考好的考生”。作者以一千二百年前落第者张继的“失”与“得”,来劝导学子正视生命中他们的初遇的落败。写古却不泥古的笔法,写满了历史和
期刊
狗大概是世间和人最亲近的一种动物,也是最聪明的人类朋友之一了。黑子更足一条“极其聪明”的军犬,但非常不幸,我看到了关于黑子的一出悲剧,而导演这出悲剧的恰恰是深深爱着它的训导员们。这也就更显其悲了。  原因只在于,人们利用黑子对他们的“一贯的绝对的信赖”一再地打击了黑子的自信心,开了一个绝不该开的玩笑,于是黑子“不再信赖所有的人”“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不再虎视耽耽、威风凛凛……”一条卓而不凡
期刊
刘伶病酒(犯了酒瘾),渴甚,从妇求酒。妇捐(弃)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养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祈祷)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五斗解酲(醉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样子)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已醉矣。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期刊
《云冈一片云》是当代作家及巨涛先生创作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和以往的游记文章不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描述云冈石窟是如何的宏伟壮观,而是集中笔墨抒发自己的游览感受——“初来时,云冈也就是一道冈。临别时,方知云冈是一片云……”。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去细细品味、感悟一下吧!  云冈石窟佛寺,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处的武周山麓,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雕佛像,
期刊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一、一个名词——意义。冯友兰曾说过;何谓“意义”?意义发生
期刊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丝山妞的馨香。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  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村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了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
期刊
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须臾,温宋,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   
期刊
一直以为,尼采是一个魔鬼,一个疯子,特别是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更是对他妄加评论。直到读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而又对一位伟大哲人投以乱石的小人。  尘世之间,永远无法摆脱迷茫、困惑,丧失自我的情感纠缠。因此,查拉斯图拉在失去了他能够得到另一部分缺憾的机会后,毅然来到了密林深处,与自己的心交流,与大自然的神韵相沟通,与云层、闪电、闷雷相互对话。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