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眼中的中国商业领袖
在形象方面,能够给我留下记忆的企业家很少。留下记忆的,不是衣着华丽、讲话狂妄,就是身边有很多保镖前呼后拥的企业家。
但是,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他谦和的态度却在我头脑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第一次见到郭树清,是四五年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一个论坛上。我看到一个衣着整齐、长相清秀的人,很安静的坐着,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青年学者。
等到他发言时,我才知道他是外汇管理局局长。一般官员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很多官员讲话时喜欢下结论,不爱说过程。而郭树清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我在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时候,非常关注细节,因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存在于蛛丝马迹之中。如果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拿着筷子指着别人,再高级的学者、官员,我都会认为他的素养有问题。
中国经济学奖有一个21人的委员会,郭树清是评委之一。我还记得有一次开会,那个会场比较小,郭树清没有往第一排坐,反而很自然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
像这样谦虚谨慎的态度,经常能在郭树清的身上看到。但郭树清并不是永远都这么温文而雅。在内部的会议上他一言一行却表现得很强悍,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细致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树清到建行一上任,就拿下两个分行的行长。
如果拿郭树清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作一个对比,他们俩的共同之处就是在得出结论之前都很谨慎,不同之处是一旦得出结论,周小川即使遇到再大的阻力他也会坚持,而郭树清的工作作风虽然也强硬,但他可能更擅于随机应变,遇到阻力时他一般会说,这件事情我明明考虑得很周全,为什么执行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多阻力呢?一层意思是说:我错了,我应该退下来。另一层意思是:我是对的,但是实施此政策的时机还没有到,所以我也应该退下来。
果敢与谦和,这两种性格就这样融合在郭树清的身上。
企业家形象的四种病态
口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整理·本刊记者王颖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
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誉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
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都很明确,并不是在为自己做广告,而是在为他的企业做广告。
第三类,企业家个人很有亲和力,企业形象也不错,但形象不够鲜明,不能从一大堆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评选十大经济人物,但我们看到的是,企业家出场都是西装革履,问题的回答也都是非常程序化的、符合大众预期的答案。
这些企业家特色不显著,我们不能将这个企业从同行间勾勒出来。这一类企业家以及企业在公众中留下的印象是很模糊的。
第四类,企业家不为人熟知,他们保持着刻意的低调,但在同行中却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像浙江、福建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以及所在的企业游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样做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但也可能丧失一些机会。
在形象方面,能够给我留下记忆的企业家很少。留下记忆的,不是衣着华丽、讲话狂妄,就是身边有很多保镖前呼后拥的企业家。
但是,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他谦和的态度却在我头脑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第一次见到郭树清,是四五年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一个论坛上。我看到一个衣着整齐、长相清秀的人,很安静的坐着,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青年学者。
等到他发言时,我才知道他是外汇管理局局长。一般官员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很多官员讲话时喜欢下结论,不爱说过程。而郭树清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我在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时候,非常关注细节,因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存在于蛛丝马迹之中。如果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拿着筷子指着别人,再高级的学者、官员,我都会认为他的素养有问题。
中国经济学奖有一个21人的委员会,郭树清是评委之一。我还记得有一次开会,那个会场比较小,郭树清没有往第一排坐,反而很自然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
像这样谦虚谨慎的态度,经常能在郭树清的身上看到。但郭树清并不是永远都这么温文而雅。在内部的会议上他一言一行却表现得很强悍,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细致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树清到建行一上任,就拿下两个分行的行长。
如果拿郭树清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作一个对比,他们俩的共同之处就是在得出结论之前都很谨慎,不同之处是一旦得出结论,周小川即使遇到再大的阻力他也会坚持,而郭树清的工作作风虽然也强硬,但他可能更擅于随机应变,遇到阻力时他一般会说,这件事情我明明考虑得很周全,为什么执行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多阻力呢?一层意思是说:我错了,我应该退下来。另一层意思是:我是对的,但是实施此政策的时机还没有到,所以我也应该退下来。
果敢与谦和,这两种性格就这样融合在郭树清的身上。
企业家形象的四种病态
口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整理·本刊记者王颖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
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誉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
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都很明确,并不是在为自己做广告,而是在为他的企业做广告。
第三类,企业家个人很有亲和力,企业形象也不错,但形象不够鲜明,不能从一大堆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评选十大经济人物,但我们看到的是,企业家出场都是西装革履,问题的回答也都是非常程序化的、符合大众预期的答案。
这些企业家特色不显著,我们不能将这个企业从同行间勾勒出来。这一类企业家以及企业在公众中留下的印象是很模糊的。
第四类,企业家不为人熟知,他们保持着刻意的低调,但在同行中却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像浙江、福建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以及所在的企业游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样做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但也可能丧失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