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基层的小学科学教师,听了许多节科学课,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小学科学教师引起重视。
一、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有的科学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味以游戏代替教材,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例如:一位科学教师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学准备充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教学游戏多,吹、拉、弹、唱俱全。课堂上,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显得很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一连做了三次游戏活动,还说不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没办法,这位教师只得自己把结论告诉学生。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一味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更谈不上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课堂并不是专门供学生游戏的场所。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好奇心得到培养,又要使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二、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教学,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如情境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学好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欣赏和赞誉声中,有的科学教师却忽视了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例如,一位科学教师上《摩擦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摩擦力的秘密。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创设情境激趣:夹弹子比赛。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在这个夹弹子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显得自由、自在,兴趣盎然。但当教师要学生停下来的时候,学生却无法静下来,仍然是玩着他的游戏,甚至和同学争论起来,课无法再继续下去,教师没有办法,只有站在一旁,任学生玩闹、争吵、喊叫,一节科学课就这样结束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平时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成功”教学,而忽略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考虑学生身心愉快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的累积;在考虑学生实验成功的体验时,要考虑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三、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从有利于主体性、创造性发挥的前提下来进行课堂教育。但是,有的科学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课前准备材料,课堂组织纪律等全由学生组织,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忽视教师的引和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要进行整合与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有按照一定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要求,才能进行有序地主体性学习。如何才能有序?需要的是课堂的组织性、纪律性。课堂上没有原则的放任自由,那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如果没有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施教,无论科学教师的素质多高,无论科学教师怎么精心组织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学生长期在无序、自由散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所谓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也只是理想化的形式,也只能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
四、过分注重过程评价,忽视结果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在现实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注意过程评价,忽视结果评价。一味只强调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评价淡化。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与技能运用的热情。学生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那种脱离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目标的定性评价,不会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只会削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任度。
另外,过程评价存在着很强的人为因素和情感因素,如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的高低、实验效果的好与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因为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硬性指标,也会导致评价不准确、不公平,最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不能全面调动起来。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只有把过程和结果合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好的过程就会有相对好的结果,感受到自己在知识、技能等不同程度上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让学生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五、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的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速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可以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
我听过这样一节科学课,教师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的内容是《磁铁的性质》。这是一节典型的学生动手实验课,上课教师只要认真备好课,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做实验的乐趣,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上课的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制作了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操作课件。学生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看实验。教师花了很多精力来上这一课,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这样的实验课,学生又能学到了多少知识呢?又怎能获得亲身感受呢?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教师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向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向发展。
一、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有的科学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味以游戏代替教材,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例如:一位科学教师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学准备充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教学游戏多,吹、拉、弹、唱俱全。课堂上,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显得很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一连做了三次游戏活动,还说不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没办法,这位教师只得自己把结论告诉学生。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一味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更谈不上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课堂并不是专门供学生游戏的场所。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好奇心得到培养,又要使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二、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教学,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如情境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学好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欣赏和赞誉声中,有的科学教师却忽视了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例如,一位科学教师上《摩擦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摩擦力的秘密。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创设情境激趣:夹弹子比赛。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在这个夹弹子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显得自由、自在,兴趣盎然。但当教师要学生停下来的时候,学生却无法静下来,仍然是玩着他的游戏,甚至和同学争论起来,课无法再继续下去,教师没有办法,只有站在一旁,任学生玩闹、争吵、喊叫,一节科学课就这样结束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平时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成功”教学,而忽略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考虑学生身心愉快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的累积;在考虑学生实验成功的体验时,要考虑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三、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从有利于主体性、创造性发挥的前提下来进行课堂教育。但是,有的科学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课前准备材料,课堂组织纪律等全由学生组织,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忽视教师的引和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要进行整合与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有按照一定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要求,才能进行有序地主体性学习。如何才能有序?需要的是课堂的组织性、纪律性。课堂上没有原则的放任自由,那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如果没有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施教,无论科学教师的素质多高,无论科学教师怎么精心组织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学生长期在无序、自由散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所谓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也只是理想化的形式,也只能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
四、过分注重过程评价,忽视结果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在现实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注意过程评价,忽视结果评价。一味只强调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评价淡化。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与技能运用的热情。学生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那种脱离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目标的定性评价,不会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只会削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任度。
另外,过程评价存在着很强的人为因素和情感因素,如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的高低、实验效果的好与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因为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硬性指标,也会导致评价不准确、不公平,最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不能全面调动起来。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只有把过程和结果合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好的过程就会有相对好的结果,感受到自己在知识、技能等不同程度上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让学生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五、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的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速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可以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
我听过这样一节科学课,教师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的内容是《磁铁的性质》。这是一节典型的学生动手实验课,上课教师只要认真备好课,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做实验的乐趣,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上课的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制作了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操作课件。学生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看实验。教师花了很多精力来上这一课,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这样的实验课,学生又能学到了多少知识呢?又怎能获得亲身感受呢?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教师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向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