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财源镇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石墨矿的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亮闪闪的石墨屑,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概率增多;石墨矿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鱼减产,水稻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石墨矿的运输车辆还把修建不久的水泥路压得四分五裂、高低不平,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建议开发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如《一条小鱼的遭遇》、《湖水的自述》、《我是一棵草》……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
2 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3.1 尝试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设计当“小画家”: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例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中,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并绘制诗画一体的书签。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出现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3 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3.4 课堂表演: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1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财源镇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石墨矿的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亮闪闪的石墨屑,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概率增多;石墨矿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鱼减产,水稻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石墨矿的运输车辆还把修建不久的水泥路压得四分五裂、高低不平,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建议开发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如《一条小鱼的遭遇》、《湖水的自述》、《我是一棵草》……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
2 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3.1 尝试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设计当“小画家”: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例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中,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并绘制诗画一体的书签。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出现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3 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3.4 课堂表演: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