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向学生展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形成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具备一些化学基本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基本观念
初中化学是启蒙化学教育,我们要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世界是怎样想的,化学能回答哪些问题。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微粒观、元素观、物质观、变化与能量观、物质的分类观、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都是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本质的不同。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識本身的追求,渗透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十分必要
1、化学基本观念更具有追求性。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它代表着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最高层次,是比具体化学知识更有意义的价值追求。化学基本观念涵盖了化学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化学科学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化学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层次性、稳定性。化学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层次性,初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化学观念基础上的,而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则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本观念基础上的。学生头脑中所形成基本的物质观、微粒观、变化观和能量观后,就能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变化。他们能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性质就不同;他们还能从物质的组成来理解物质间的变化,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而原有的元素种类以及原子的总数目不可能改变。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形成了物质观,他在学习有关化学物质时就能有意识将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制法、用途有机联系起来。
3、化学基本观念能够引领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化学基本观念赋予具体知识一定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这是因为化学基本观念可以为化学知识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起到引领和监控作用,能够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化学基本观念把已有知识经验组织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学生的认知在概括化、系统化水平层次上实现了知识、方法和经验的一体化,形成了稳定的网络经验结构,当这种经验结构外化作用于新的学习活动时,基本观念具有较高水平的调节控制作用。
二、培养化学基本观念十分可行
1、做好每一单元基本化学观念的确立工作。在第一单元中,还通过介绍化学变化,指出有关化学的另外几个观念:化学的物质变化观,化学变化的能量观;第二单元以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探究空气的成分、用途和发现史;从分析空气组成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第四单元在 “水的组成”中再根据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在这些知识的选择中蕴含着元素观和物质的分类观。第五单元通过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建立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观。第七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站在化学学科的角度认识燃烧、灭火和爆炸,形成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观。通过化石燃料的选择和综合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形成化学与能源之化学社会观。在学生初步形成了元素观、微粒观、物质的变化观、分类观、化学变化与能量观、化学的价值观和化学的社会观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观念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2、化学基本观念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认识活动中。化学基本观念既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抽象的结果。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情境中找到支持观念的依据。比如,在房间里洒一滴香水,整个房间便会充满香味。这说明一切可感觉大小的物质都是由极大数目的微小部分聚集而成的,这是存在于学生心目当中的朴素的物质微粒观。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性认识在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念过程中具有心理定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与规律。
3、化学知识具有思想方法性的功能。化学知识本身就体现着化学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即化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方法性功能。比如,原子、分子知识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不同层次的微粒这样的事实性结论,还有从微观视角认识宏观变化与现象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解释质量守恒时,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又由于元素即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就不变。总结出化学反应 “六不变”,最终达到促进化学观念形成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与时俱进的,也应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一些化学基本观念,只是应注意观念建立的渐进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只有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学生 “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化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5,(14):50-50.
[2] 辛本春.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陆军.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体系的重构——中学化学定义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8):55-59.
[4] 丁佐俊.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课堂教学探究[J].化学教与学,2015,(1):45-47,5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基本观念
初中化学是启蒙化学教育,我们要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世界是怎样想的,化学能回答哪些问题。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微粒观、元素观、物质观、变化与能量观、物质的分类观、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都是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本质的不同。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識本身的追求,渗透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十分必要
1、化学基本观念更具有追求性。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它代表着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最高层次,是比具体化学知识更有意义的价值追求。化学基本观念涵盖了化学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化学科学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化学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层次性、稳定性。化学基本观念有一定的层次性,初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化学观念基础上的,而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则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本观念基础上的。学生头脑中所形成基本的物质观、微粒观、变化观和能量观后,就能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变化。他们能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性质就不同;他们还能从物质的组成来理解物质间的变化,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而原有的元素种类以及原子的总数目不可能改变。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形成了物质观,他在学习有关化学物质时就能有意识将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制法、用途有机联系起来。
3、化学基本观念能够引领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化学基本观念赋予具体知识一定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这是因为化学基本观念可以为化学知识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起到引领和监控作用,能够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化学基本观念把已有知识经验组织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学生的认知在概括化、系统化水平层次上实现了知识、方法和经验的一体化,形成了稳定的网络经验结构,当这种经验结构外化作用于新的学习活动时,基本观念具有较高水平的调节控制作用。
二、培养化学基本观念十分可行
1、做好每一单元基本化学观念的确立工作。在第一单元中,还通过介绍化学变化,指出有关化学的另外几个观念:化学的物质变化观,化学变化的能量观;第二单元以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探究空气的成分、用途和发现史;从分析空气组成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第四单元在 “水的组成”中再根据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在这些知识的选择中蕴含着元素观和物质的分类观。第五单元通过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建立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观。第七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站在化学学科的角度认识燃烧、灭火和爆炸,形成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观。通过化石燃料的选择和综合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形成化学与能源之化学社会观。在学生初步形成了元素观、微粒观、物质的变化观、分类观、化学变化与能量观、化学的价值观和化学的社会观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观念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2、化学基本观念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认识活动中。化学基本观念既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抽象的结果。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情境中找到支持观念的依据。比如,在房间里洒一滴香水,整个房间便会充满香味。这说明一切可感觉大小的物质都是由极大数目的微小部分聚集而成的,这是存在于学生心目当中的朴素的物质微粒观。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性认识在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念过程中具有心理定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与规律。
3、化学知识具有思想方法性的功能。化学知识本身就体现着化学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即化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方法性功能。比如,原子、分子知识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不同层次的微粒这样的事实性结论,还有从微观视角认识宏观变化与现象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解释质量守恒时,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又由于元素即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就不变。总结出化学反应 “六不变”,最终达到促进化学观念形成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与时俱进的,也应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一些化学基本观念,只是应注意观念建立的渐进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只有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学生 “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化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5,(14):50-50.
[2] 辛本春.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陆军.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体系的重构——中学化学定义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8):55-59.
[4] 丁佐俊.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课堂教学探究[J].化学教与学,2015,(1):4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