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篆刻,是在一本书法书上。书上印章圆润流畅的线条,端庄大方的印文,栩栩如生的神兽,都深深吸引了我。幼小的我认为,它简直是最好玩的事了。就这样,我踏上了篆刻之旅。
  初夏的清晨,我取出青田石、印刻刀,体验篆刻这门手艺活儿。在刀光闪闪,石粉飞扬间,两小时一闪而过,待尘埃落定,石粉已经沾满我的双手。拍拍手上石粉,掸去印上的灰塵,我心中失望至极:一上午的努力,换来的不过是印稿上歪歪扭扭的回字文和双手的酸疼。
  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渐渐地消磨我对篆刻的兴趣。没想到一次杭州之旅,让我重新喜欢上了篆刻。在杭州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的作品展览上,看到他的篆刻作品,耳边响起对他的介绍:“吴老先生少时即喜篆刻,一生精研此道,数十年如一日,融诸家之长,终成一代大家……”若非他如此刻苦,怎能有如此成就?而古今大家,哪一个不是如此?达·芬奇画蛋数月,勤学苦练,才成为文艺复兴三杰之首;颜真卿以树枝做笔,尘土为纸,终日苦练,才终成楷书之冠;苏东坡被贬黄州,依然勤习书法,才有《黄州寒食帖》的沉郁旷达……想到这里,我突然醒悟。
  从此之后,我心无旁骛,一心沉浸在篆刻中,一个个勤学苦练的日夜转瞬即逝,太阳炽热的光芒渐转柔和,日落时间缓缓拉长,蝉的长鸣销声匿迹,化作北风的吟啸。
  就在这样的一个冬日,我仍旧紧握手中的刻刀。伏于案前,左手稳扶印稿,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紧握刻刀,无名指微弯,抵住印稿右侧。抬手拭去额上汗水,右手三指带动刻刀向前一冲,接着停顿,转刀,再向下一切,“乐”字第一笔便完成了。吹去印稿上的粉尘,石粉从眼前飘过,待到再次睁开双眼,景象已截然不同。
  面前是一面千丈石壁,岩面平整,似斧凿,如刀劈,恰如一方印石一般。忽然,石壁下跃起一人,身着青袍,左手银钩,右手铁笔,正是武当侠客张翠山。只见他银钩一挥,钉在石壁之上。紧接着右手铁笔在石壁上写个“乐”字,然后越写越快,“在”“其”“中”三字一挥而就,石屑四散飞舞,又簌簌落下,声音良久不绝。再看石壁,“乐在其中”四字便似刻在石上一般。我正看这四个字发呆时,石壁却慢慢剥落,幻象尽皆消失。看向眼前印稿,四个篆字“乐在其中”刻在青田石印稿上,端严方正。阳光正好从云头直洒下来,给它蒙上一层淡青色的光辉,散发着青田石的幽香。
  篆刻不仅给我带来成功的喜悦,还让我明白:只要下功夫,何愁梦想不能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贵妃的杨玉环和歌妓的琵琶女是分别从白居易两首脍炙人口的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中走出来的美艳女子。时光虽已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是她们超凡脱俗的才艺禀赋以及令人扼腕的命运走向,却会在不经意间从历史的纱幔中呈现出来,同时呈现出来的还有白居易那颗悲天悯人的诗心及其宦海沉浮的一生。  《长恨歌》一诗作于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陕西省周至县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
期刊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辭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的益处不言而喻。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喜欢读书的城市, 是一个有内涵和气质的城市。  我爱读书,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古朴与典雅的气息与我盘桓;“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潇洒围绕着我。正是在书籍的陪伴下,
期刊
学习之余,作业之后,总得做些什么吧。每每在课间、放学、车上、睡前,我就爱做一件事——发呆。  课间发呆的时候,总会有同学问:我说你到底在干嘛呢?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喊你你也不理。我就笑笑,也不说话。发呆的时候,我就会自动屏蔽所有的感官,什么周遭的脚步声,什么空中的香水味,对我而言都是不存在的。眼前的课桌,晃过的人影,甚至也是虚无的。我茫然地看着课代表们分发作业本,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仍然
期刊
窗外的天空笼罩着一层阴云。“嘀嗒,嘀嗒……”听着钟表苍白、毫无情感的金属音,我无奈地坐在书桌前,旁边的闺蜜仍痴迷地刷着手机。  “别玩了!我们要准备钢琴合奏!”我扭头劝朋友,但她无动于衷,双眼仍直勾勾地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上下滑动着。她戴着耳机,好像与世隔绝,坐在那里仿佛一台没心没肺的“机器”。这是在打“王者”,还是又在组团“吃鸡”?我担忧地看着朋友。  自从父母离异后,她就迷上了打游戏,沉溺在网
期刊
一  那是一堵渗过水而泛黄的墙,墙腰上粘着甜瓜籽,这是储存种子的方法,看似随意却实用。  墙上有一门洞通往隔壁,洞口放着已褪色发黑的旧木方桌,桌上是用了十几年的电饭锅,经历过火灾而锈迹斑斑,虽面上斑驳,依然能煮熟出喷香的饭来。  也就是在甜瓜种子和方桌之间的空隙,他的父亲打了他的母亲。  父亲那长满茧子的糙手,抓着母亲乌黑浓密的头发往墙上撞,像对付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那时他不过七八岁,无法阅读到事
期刊
周小兵一  想不到,在伊朗参观的第一个宗教场所,居然是基督教堂。  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是萨法维王朝(1502-1722)的首都。凡克教堂,一个米黄色的圆顶建筑,矗立在蓝天下,很像清真寺。“那是为了不引起伊斯兰教徒反感。伊朗亚美尼亚人很多,不少人有一技之长。那个时代,阿拔斯一世实施宗教文化多元化,兴建了这个教堂。”导游说。教堂有很多画像述说圣经故事:年轻的圣母玛利亚、传播怀孕喜讯的天使、耶稣受难。
期刊
文学之门在陕西吴堡一个叫寺沟村的小山沟里,它由柳青的作品筑就。《创业史》《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透铁》《沙家店战斗》等,二十三部柳青作品的中外版本,一百六十余吨石材,以繁体字“門”为意象,逐层累叠而成独特文学之门。  庚子年冬,陕北的寒风已将我棉衣裹紧,我进入了这座特别之门,走近柳青。  两山夹着一条浅沟,我沿着沟中间缓缓上坡,其实已经看不出沟了,它经过精心打造,左边为丁玲、杜鹏程等四十一位陕北
期刊
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闭幕的那天傍晚,毛泽东来到延河边散步。  “老毛好!”一位老汉与毛泽东打着招呼,牵着毛驴从身边走过。毛驴的背上盘坐着一个婆姨,婆姨的一脚平置在驴背上,婆姨的背上还扒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男孩手里挥舞着鞭子,学着老汉的声音说:“老毛好!”可能觉得好玩,自己“嘿嘿”先笑起来。毛泽东的思路被打断,他笑吟吟地招招手,说:“老乡好,小鬼好。”延安的许多老百姓习惯叫毛泽东为“老毛”,像彭德
期刊
一是要“读”懂关系  以写作下面的作文试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
期刊
周荣池  大运河在流经马棚地界的时候打了个弯。  河的打弯并非毫无根据,它既有自然的制约,也有现实和精神上的需求。如果运河南下北上都平铺直叙的话,那是少了很多意趣的。蜿蜒却依旧通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殊途同归之妙境。运河流经南北,见证古今,它所浇灌和养育的日常也千差万别。同样的水浇灌不同的土地,养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这风土便是使一个地方得以生机勃勃的关键,甚至是一个城市的生长密码。差异化发展的风土人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