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各种具膜结构.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功能上具有协调性,在细胞生命历程中具有可变性.相关内容是近年的高频考点,为让大家更好备考和迎考,下面结合实例进行考点分析.
一 、生物膜概念模型二、 生物膜考点例析
考点1生物膜的成分、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
1.组成成分:所有生物膜都含磷脂和蛋白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内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细胞膜外表面含糖蛋白,在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而使其易扩散和转移.动物细胞膜中含少量胆固醇,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
2.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1972年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其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以镶在表面、不同程度嵌入及贯穿等形式分布在其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保护和润滑、细胞识别及信息交流等功能.
3.结构特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完成很多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变形虫的运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红细胞失水皱缩和分泌蛋白的胞吐等.
例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细胞间的识别由糖被来实现;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作用,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有别,如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载体蛋白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应嵌插膜中,而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故D错.
考点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1.生物膜系统:指具有联系的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注意原核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
2.不同生物膜特点:内质网膜在细胞中含量高、分布广泛;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均为单层膜.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均为双层膜,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成基粒扩大内部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以扩大膜面积;核膜上有核孔,以实现核质间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和双向性交换,可让蛋白质进核和RNA出核,但不让核DNA出核,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一般较多.
3.生物膜系统结构联系:细胞中内质网膜向外连细胞膜,向内连外层核膜,有些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高尔基体与细胞膜间可通过具膜小泡实现结构联系.
4.生物膜功能联系: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有关,注意: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见下面图)
例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光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才形成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成熟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间通过具膜小泡来实现物质的转运,这里实现了生物膜成分的更新.答案:B
考点3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和跨膜层数的计算
1.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给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气体分子(如O2、CO2等)、水、甘油、乙醇和苯等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葡萄糖及离子(如Na+、K+)等物质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下进行协助扩散;在膜上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条件下进行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当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作为神经递质时,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排出,以增加神经递质释放量,加快兴奋传递.
3.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需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如蛋白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细菌和病毒等颗粒型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
4.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例3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运输过程一定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至少需穿过7层图示膜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糖蛋白,其外侧是细胞外部,②④为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c是蛋白质分子,为主动运输过程;b、d为自由扩散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是自由扩散过程,不需载体蛋白质参与,A错误;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过程,需载体蛋白参与,B错误;小肠中的葡萄糖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成为血糖.再经过血液循环,穿越毛细血管到达组织液,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而穿过每一层细胞都需穿过2层细胞膜,因此此过程中葡萄糖至少穿过7层膜;图中的①②③④具有一定流动性,D错误.答案:C
考点4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非受体介导:高等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质间存在胞间连丝,携带信息的物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植物细胞进行信息交流,此过程不需受体介导.
2.受体介导: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把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注意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靶细胞时,其进入靶细胞内部并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识别卵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等;反射弧的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进而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完成信息传递.
例4眼可视物、舌可尝鲜、鼻可嗅味,是因为这些感官细胞的细胞膜上分布着一类特殊蛋白质,统称G蛋白耦联受体(GPCR).美国科学家莱夫科维茨和克比尔卡因为突破性地揭示GPCR的内在工作机制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图为评委会现场解释他们的研究成果所展示的图片之一,据此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分子主要是指激素和神经递质
B.GPCR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信息分子与GPCR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GPCR可将胞外信息传递给G蛋白
解析信息分子主要指激素和神经递质,其和GPCR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后进而将胞外信息传递给G蛋白,进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功能.答案:C
例5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①②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图中神经内分泌是下丘脑.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间隙中是组织液,是体液成分.A选项符合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异同,C选项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D选项考查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答案:B
三、变式训练
1.真核细胞进行的下列活动中,不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是(B).
A.合成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B.形成乳酸
C.产生O2 D.传导兴奋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3.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线粒体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 (C).
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6. 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欠妥当的一项是( C).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如果A中的O2被B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B中的[H]是丙酮酸分解为CO2时产生的
D.B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从而为适应其功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7. 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收稿日期:2013-10-05)
一 、生物膜概念模型二、 生物膜考点例析
考点1生物膜的成分、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
1.组成成分:所有生物膜都含磷脂和蛋白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内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细胞膜外表面含糖蛋白,在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而使其易扩散和转移.动物细胞膜中含少量胆固醇,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
2.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1972年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其基本内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以镶在表面、不同程度嵌入及贯穿等形式分布在其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保护和润滑、细胞识别及信息交流等功能.
3.结构特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完成很多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变形虫的运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红细胞失水皱缩和分泌蛋白的胞吐等.
例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细胞间的识别由糖被来实现;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作用,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有别,如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载体蛋白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应嵌插膜中,而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故D错.
考点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1.生物膜系统:指具有联系的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注意原核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
2.不同生物膜特点:内质网膜在细胞中含量高、分布广泛;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均为单层膜.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均为双层膜,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成基粒扩大内部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以扩大膜面积;核膜上有核孔,以实现核质间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和双向性交换,可让蛋白质进核和RNA出核,但不让核DNA出核,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一般较多.
3.生物膜系统结构联系:细胞中内质网膜向外连细胞膜,向内连外层核膜,有些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高尔基体与细胞膜间可通过具膜小泡实现结构联系.
4.生物膜功能联系: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有关,注意: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见下面图)
例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光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才形成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成熟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间通过具膜小泡来实现物质的转运,这里实现了生物膜成分的更新.答案:B
考点3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和跨膜层数的计算
1.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给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气体分子(如O2、CO2等)、水、甘油、乙醇和苯等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葡萄糖及离子(如Na+、K+)等物质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下进行协助扩散;在膜上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条件下进行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当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作为神经递质时,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排出,以增加神经递质释放量,加快兴奋传递.
3.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需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如蛋白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细菌和病毒等颗粒型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
4. 物质穿越膜层数的计算:(1)常涉及到的细胞结构的膜层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2层膜,液泡、细胞膜均为1层膜,核糖体、核膜上的核孔均为0层膜等.(2)常涉及到结构和细胞: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粘膜上皮、肾小囊壁、肾小管壁细胞等均为单层上皮细胞,物质在穿越这些细胞时均穿越了两层细胞膜.(3)常涉及到的生理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泌尿、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例3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运输过程一定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至少需穿过7层图示膜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糖蛋白,其外侧是细胞外部,②④为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c是蛋白质分子,为主动运输过程;b、d为自由扩散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是自由扩散过程,不需载体蛋白质参与,A错误;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过程,需载体蛋白参与,B错误;小肠中的葡萄糖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成为血糖.再经过血液循环,穿越毛细血管到达组织液,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而穿过每一层细胞都需穿过2层细胞膜,因此此过程中葡萄糖至少穿过7层膜;图中的①②③④具有一定流动性,D错误.答案:C
考点4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非受体介导:高等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质间存在胞间连丝,携带信息的物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植物细胞进行信息交流,此过程不需受体介导.
2.受体介导: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把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注意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靶细胞时,其进入靶细胞内部并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识别卵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等;反射弧的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进而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完成信息传递.
例4眼可视物、舌可尝鲜、鼻可嗅味,是因为这些感官细胞的细胞膜上分布着一类特殊蛋白质,统称G蛋白耦联受体(GPCR).美国科学家莱夫科维茨和克比尔卡因为突破性地揭示GPCR的内在工作机制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图为评委会现场解释他们的研究成果所展示的图片之一,据此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分子主要是指激素和神经递质
B.GPCR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信息分子与GPCR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GPCR可将胞外信息传递给G蛋白
解析信息分子主要指激素和神经递质,其和GPCR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后进而将胞外信息传递给G蛋白,进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功能.答案:C
例5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①②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图中神经内分泌是下丘脑.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间隙中是组织液,是体液成分.A选项符合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异同,C选项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D选项考查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答案:B
三、变式训练
1.真核细胞进行的下列活动中,不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是(B).
A.合成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B.形成乳酸
C.产生O2 D.传导兴奋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3.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线粒体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 (C).
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6. 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欠妥当的一项是( C).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如果A中的O2被B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B中的[H]是丙酮酸分解为CO2时产生的
D.B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从而为适应其功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7. 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收稿日期: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