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法国“时装诗人”;泰德.拉比杜斯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他和服装商“美丽园丁”的合同因为用低价打破了“行规”,而演变为一起丑闻,然而他毫不在意,并从此一举成名;1970年,他再次跨界,和欧莱雅集团一起研发香水,再次成为话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难以抵挡服装行业激烈的竞争之时,他急流勇退,开始转向配饰行业,但依旧在服装业保持着影响力,他曾为中国航空公司提供制服,其至有传闻说,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他的顾客之一……然而,和很多法国知名设计师相比,直到去世之前,拉比杜斯都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声名。“整个世界都知道,拉比杜斯是法国6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第一位女装设计师。”在他的葬礼上,拉比杜斯的妹妹,巴黎时装协会硕果仅存的高级定制女设计师罗斯·图兰特如是说。
  在拉比杜斯79年的生命中,有将近20年的时间都在致力于革新服装业。使他在时尚界屯足的标志性创作包括: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火柴棍”模特Twiggy的领带和男装衬衫,代表法国情色新浪潮的“性感小猫”碧姬巴锋的束身狩猎装。简·方达爱穿的高档牛仔裤等等。此外,披头士的乐队成员都穿拉比杜斯,历任法国第一夫人也都是他的忠实拥趸,法国歌手弗朗索瓦哈迪、电影人洛戈·瓦蒂姆、阿兰·德龙,和让保罗·贝尔蒙多都喜欢他的作品。而业内著名的纽约FIT时装设计学院教授乔治西蒙顿对他的评价是,拉比杜斯是能和圣洛朗比肩的,推广流行服饰文化的先锋人物。他的服装名噪一时,甚至流行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更重要的是,甚至连那些没有好身材的人,在穿上拉比杜斯设计的服装之后,看上去都非常精神,因为他的剪裁工艺一流,十分合身。”可能正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才是拉比杜斯广受欢迎的原因。正如法国TF1电视台前著名女主播维维安-布拉索回忆的:“60年代有哪个法国人没穿过拉比杜斯?拉比杜斯就是我的青春。”
  而现在,斯人已去,他的离开终结了一个时代。
  
  “新浪潮”服饰的领军人物
  
  从一出生开始,拉比杜斯似乎就与制衣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流亡到法国讨生活的俄罗斯裁缝的儿子,拉比杜斯童年时的志向是从事医药学,但由于家中经济情况所限,学习成衣制作比学习药学要现实得多,而此后的一系列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抉择的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法国自学过一段服装设计的拉比杜斯留学日本,学习制衣技术,在那里,传统的工艺正在和百废待兴的工业以及美式机器紧锣密鼓地碰撞、磨合,这也使得他对高端与低端、私人定制和大规模生产成衣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1949年拉比杜斯凭着自己才华横溢的设计加入了迪奥工作室。但是在那个年代,设计师们都是高级时装的遗老遗少,无限执迷于经典的优雅线条和一丝不苟的做工,至于后来大热的解构主义、混搭风潮,在他们眼里无异于异端邪教。在工作了两年之后,22岁的拉比杜斯就离开了迪奥,开始开创自己的品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先锋实验设计慢慢崭露头角。
  1957年,在好友著名歌手查尔斯·阿兹纳维尔的资助下,拉比杜斯的生意已经开始做大,而且逐渐发展成了像伦敦的卡尔纳比流行服装商店那样的时代性地标。他的灵感缪斯也十分与众不同,既不是那些成熟严谨的“新时代”模特,也不是梳着马尾辫。穿着尼龙短裙和芭蕾舞鞋的年轻女郎,而是女歌手安纳贝尔·布菲——莎翁戏剧中那种女扮男装的女主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尚界的性取向发生了极大转变,拉比杜斯的这种“雌雄同体”的设计风格就像一阵清新之风,席卷巴黎左岸。到了60年代中叶,“叛逆”成了时尚界每天的必演曲目,这正是拉比杜斯的拿手好戏——银色的纸制衬衫、俄国式大衣、粗斜纹棉布……这个总是头发蓬乱,一脸孩子气的设计师从来不会让人们缺少惊奇,他敢于尝试任何新东西。拉比杜斯是第一个在高级定制中使用牛仔裤元素的设计师,敢用铝箔作衣服的领子和袖口,甚至还用银色的纸做过一整件女衬衫。他的成衣生产线以制造搭配外套穿着的超短裙著称,并且将大铜扣和肩章等军装设计元素率先应用于女装。但真正让拉比杜斯声名鹊起的,是他首创的特猎装,风靡六七十年代。圣洛朗虽然也设计过狩猎装,但如果走下T台比一比,显然拉比杜斯的设计在大草原上更能派上用场。在1963年他正式主办的第一场严肃时装秀上,拉比杜斯就是以这种男女装混搭的猎装风格为蓝本,并结合伦敦高街流行范儿作为主题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性风格”(untsex)这个词开始正式流行,按照拉比杜斯自己的话说:“我的衣服能让任何人看起来瘦10磅,并且年轻10岁!”在2009年春夏时装周上,让·保罗高缇耶塑造的一个个仿如电影《Banditas》中西部女盗贼般的沙漠女猎人;拉夫劳伦所带来的优雅探险家形象,以及纪凡希用皮革与丹宁布混合的酷感,都可以看做是对拉比杜斯的一种致敬。
  
  将“高级定制”拉下神坛
  
  拉比杜斯的预言应验了,他让高级定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当年鼎盛时期,他旗下的三种制衣运营模式并行不悖。
  和那个年代其他思想狂放的设计师,诸如帕克·拉巴恩、安德烈·克雷芝等人偏好不同的是,拉比杜斯尽量避免使用塑胶材质,他始终认为塑料是最没有人情味和最不性感的农料。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拉比杜斯还干了一件他的法国前辈同行们从未做过的事:将自己的第一个秀场系列大批量生产,以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价格一股脑卖给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法国服装商“美丽园丁”(La Belle Jardinibre)的250家连锁店。这一做法甚至让有些人抗议说,应该取消拉比杜斯刚刚取得的巴黎时装协会高级定制成员资格,然而他只是淡然回应道:“只要有合适的工人,没有什么理由不能让时装工作室像工厂一样生产成衣。”这样做的后果就是,70年代,拉比杜斯的设计已经遍布垒球大都会大大小小的时尚服装店,1975年,他在伦敦的邦德街开r自己在世界上的第36家连锁店。店面依旧以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为特色,装饰着不锈钢、玻璃和镜子。预言果然应验了,高级定制走下了神坛,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此后大牌们纷纷开始走拉比杜斯走过的路。
  由于拉比杜斯对大规模制作成衣充满信心,早在1969年就和以色列政府签下大单,成为这个国家多年以来顶级的成衣供货商,“垄断”了以色列包括女用军装制服在内的大部分成衣制造。当时以色列的出口成衣贸易交易量名列世界前茅,其中很大程度上都是拉比杜斯的功劳——在这些出口成衣中,至少有一半都贴着拉比杜斯的标签。在拉比杜斯事业的鼎盛时期,他旗下三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并行不悖:既保留顶级的专属高级定制服务——让那些达官贵人享受只有法国巴黎时装协会成员才能享受的预约量体裁衣体验,又兼顾在他自己名下品牌商店的工业化成农经营,甚至还授权其他品牌出售他设计的服装。
  然而,到了80年代,与湮没在奢侈品集结号中的诸多品牌命运相似的是,拉比杜斯的排名在竞争力日益激烈的成衣市场开始下跌,于是他迅速选择转型到市场前景更加乐观的香水,手表、钢笔和太阳镜等配件方面。这一明智举措盘活了品牌,因为当高级定制逐渐成为束之高阁的艺术品,顾客圈子越来越缩水的时候,把自己的logo打在香水瓶、旅行籍和眼镜上,不仅能让人回味到那些失去的奢华年代,更重要的是,价格人人都能接受。
  在拉比杜斯去世前,他的儿子奥里弗继承了父业。和父亲一样,他不仅接受过巴黎时装协会的正规训练,也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工作了六年。想当年奥里弗刚进人拉比杜斯的公司时,还因为冠名权的归属问题和父亲大吵过一架,险些闹上法庭,还好过后父子终于和好如初。不过,奥里弗没有让拉比杜斯这个名字蒙尘。是他把拉比杜斯的设计重新带回了革新的高速公路。早在1985年上任品牌艺术总监时,他就将时装和科技紧密结合,创作出了新奇的太阳能大衣,他还经常将传统的面料,比如绸和纱。混入玻璃和碳纤维,甚至发展出用橡筋线织入布中的方法。他甚至还在巴黎春夏高级成衣秀中,展示过全凭手粘,不用缝纫的服装。奥里弗的高科技原材料更新得既多又快,还真让人看到了一些拉比杜斯当年的影子。能有这样的继承人,想必这位“时装诗人”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其他文献
必须承认25岁以后,习惯于城市生活但依旧单身的我们一直在为个人问题焦虑,因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永远地错过了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已经错过了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已经错过了清澈如水的puppy love。不想和自己脸上的痘痘(老中医特意强调是“青春后期”痤疮)一样顽固地守在本不属于自己的阵地上、我们不想错过自己也许所剩无几的最好的时光、所以,我们努力,努力地相亲。    经常碰到的问号和感叹号是——“你
期刊
如果你是护理肌肤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在经历了面霜、乳液、精华液等等护肤类产品之后,肌肤护理的领域里,悄然出现了一种叫做“美容油”的产品。    精油也是美容油的一种    其实美容油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我们最初接触的“精油”就属于美容油的一种。精油大多数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炼,价格昂贵。对神经系统,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    美容油的过人之处    如果有人问:植物成分的美容油究竟和普通
期刊
女人眼里,历史主旋律,从来都成不了生活的重心。大时代的悲惨遭遇下,生存下来的却往往是看似弱质的女人们,“蔫儿强”才是她们人性中最闪亮的标签。  当年芝加哥艺术学院给了奖学金,严歌苓歼始和美国本土的学生一起上课。“当时我们上拉丁文学课,老师是阿根延人,我们都要被他弄死了,每节课有75页的作业要完成,量非常大。”反正地从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就开始失眠,又精力旺盛,老师要求写3页,她会写到6页。军阀主义的
期刊
在Johan Lenaerts眼中,黑色似乎褪去冰冷神秘和难以企及的距离感,它藏匿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而家的温馨感觉于目光所及之处,俯拾皆是。  显然Johan Lenaerts是位对黑色情有独钟的主人。走进他的家中,恍惚间让你以为误闯进一幅以夜色为背景的油画。或许你想象不出一块漆黑的画布上还能如何晕染出美丽的色彩,可Johan Lenaerts却做到了。几乎所有的房间墙壁都选取了稳重内敛的暗色调
期刊
温暖的春天,浪漫的情人节。数百位亭亭玉立的“淑媛”与风度翩翩的“名仕”共同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2月14日,华商传媒集团旗下知名杂志《名仕》与《淑媛》,携手搜狐男人频道、唐会迷城俱乐部以及海归俱乐部,共同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单身派对。派对受到了500余位来自西门子、中国移动、联想等企业的时尚男女们热情追捧,现场座无虚席。  唐会迷城活力四射的激光舞表演,揭开了派对的帷幕;热闹欢快的“爱情风暴”
期刊
由露丝雷克尔编辑的《无尽的盛宴》 (《美食》杂志六十年精选作品)是一本非常好看,也很适合在闲暇时阅读的枕边读物。这本书的作者中有多位曾获过普利策奖,也有多位像露丝·哈克内斯(《淑女与熊猫》)这样的作者回忆他们在旅途中所尝到的特色食物的文章,引领读者进入关于美食的奇妙世界。  我曾经在去年的卷首语里推荐过露丝·雷克尔的两本书:《天生嫩骨》和《美食评论家的秘密生活》,非常喜欢她的文风,而这本由她编辑
期刊
“我们都愿意出席自己的葬礼,但却无法做到,那我们至少可以出席这些收藏品的葬礼。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结束了。”即将在2月23日进行的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t)的收藏品拍卖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件文化盛事,但陪伴了大师整整50年的朋友皮埃尔’贝格却说出了前面那个伤心的句子,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场“葬礼”,是他对圣·洛朗的最后致意。    一场世纪拍卖    “圣·洛朗先生算得
期刊
世间的万物都是在发展中成长的。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也关注着我们所报道过的女性故事、全球热门事件、文化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时俱进。    卡洛琳·肯尼迪退出参议员角逐    最新进展:  1月22日,卡洛琳·肯尼迪在简短声明中宣布因个人原因退出纽约州参议员席位的角逐。  作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卡洛琳自宣布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近来,在媒体普遍认为卡洛琳在距离参议员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期刊
1994年是不可复制的神奇一年,《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真实的谎言》、《狮子王》等影片使那一年的奥斯卡成为了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一届。人们对那一年的评价为:1994年,上帝想看电影了!之后再也没有哪一届奥斯卡能聚集如此多优异的作品。但是到了2009年,《返老还童》、《暗夜骑士》、《贫民富翁》、《生死朗读》,这些优秀的作品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黄金年代。谁能美梦成真,还得看2月
期刊
2009年初,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里的一句“一年一次”成了最新的流行语,同时也让人们好奇,那个如此眼熟的姑娘是谁?没错,她就是去年那部很火的电视剧《艰难爱情》里和邓超演对手戏的女主角车晓。今年,她与张涵予、段奕宏合作的两部新戏《身份的证明》,《最后的99天》也正在或即将播出。  采访车晓是在华谊兄弟的会议室,空间不大,四面墙都是深灰色的壁纸,墙上悬挂着几张巨幅照片:周迅、张涵予……“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