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旋耕麦田耕层浅、土壤过于疏松等问题,分析了其对麦苗生长发育的主要危害,如深播弱苗、冬春冻害、春季黄苗死苗等,并据此提出了避免危害发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麦田;旋耕;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56-01
麦田旋耕是“少免耕”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犁铧式耕翻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多等缺点,省工省时,经济方便,在土质黏重的地块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地区由于旋耕及相关农艺技术不配套,给小麦生产带来比较多的问题,在干旱、晚播、冬冷等特殊年份出现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旋耕地块的主要问题
(1)连年旋耕造成耕层浅。土质黏重的地块采用犁铧式深耕,由于受到适耕期短、土垡不易耙碎、土壤散墒较快、出苗不整齐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连年旋耕,麦田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而且旋耕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致使麦田耕层越来越浅,蓄水保肥能力下降。
(2)耕层土壤过于疏松。一些地块旋耕质量不高,耕后没有耙耢,表层土壤疏松,没有达到上松下实、地面平整的耕作要求,土壤孔隙度大,保水保肥及保温性能差,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3)影响有机肥的施用。麦田施用有机肥或玉米秸秆还田一般要求深耕掩埋,显然旋耕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特别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秸秆不能深翻入土,不但影响还田质量,而且妨碍耙田、播种等农艺措施的实施。
2对麦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易形成深播弱苗。旋耕麦田由于耕后没有耙耢,土壤疏松,小麦播种深度不易掌握,往往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这类麦田出苗时间长,出苗率偏低,缺苗断垄明显,冬前麦苗生长缓慢,分蘖缺位严重,叶片较同期播种的壮苗麦田少1~2片,“地中茎”长度普遍达3~5cm,最终成穗数不高。
(2)麦苗受冻害较重。旋耕麦田麦苗易遭受冻害,而且受冻害程度较重。主要原因仍和土壤虚而不实有很大关系。由于土壤失墒较快,易干旱,土壤热容量变小,对冷空气的抵御能力变弱,同时冬季冷空气易侵入小麦根部,旱冷叠加,麦苗受冻害较重。受冻麦田的田间表现一般是麦畦中间的麦苗受冻严重,而畦埂两侧的2行麦苗受冻很轻,由于分蘖节受到冷空气侵害,整株麦苗死亡较多,特点比较明显。
(3)晚播小麦早春浇水后死苗严重。在晚播的情况下,采用旋耕整地可以提早播期,但是 往往会出现耕作粗放,表层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更为严重。晚播加深播,小麦冬前生长量比较小,个体发育不足,次生根少,土壤易干旱,科学管理措施难以实施。如果越冬期降水少,在小麦返青时此类麦田的管理很麻烦,如果冬前和早春未采取镇压等管理措施,早春浇水后土壤随水下沉,带动小麦分蘖节下移,或者麦苗发生倾倒,被泥土“压心”,麦苗几天后开始死亡。这种情况濮阳市在2006年春季因晚播麦面积大、2009年冬春因严重干旱发生较多,这些麦田一般减产50%左右,个别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
(4)返青期麦苗黄而不长。这种情况和秸秆还田或施用了含有未腐熟的麦秸麦糠有机肥有关。由于秸秆没有深埋,麦苗根系和秸秆直接接触,根系不能下扎而发育不良,尤其是返青期进行肥水管理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秸秆逐渐腐烂,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很快为害小麦根系,根系受害变黄生长停滞,致使麦苗叶片因营养不良而发黄,生长缓慢甚至停止,一般田间呈片状发生。
(5)小麦根系发育不良。由于耕层浅、土壤孔隙度大、秸秆未能深埋等原因,小麦根系不能和土壤充分接触,生长在“悬空”的土壤环境中,造成小麦发根难、扎根浅、根量少,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减弱,后期易早衰。
3解决措施
(1)与深耕相隔一定年份进行轮换。机械深耕具有打破犁底层、加厚土壤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转化分解等作用,可以克服连年旋耕带来的耕层浅等问题。由于深耕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旋耕3~4年后耕翻1年,既可以发挥旋耕的优势,又可以破除犁底层,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为小麦健壮生长打好基础。
(2)精细耕作,提高质量。土质黏重的地块要旋耕2遍以上,旋耕后一定要耙细耙透,消除深层的暗坷垃,使土壤上松下实、地面平整,真正解决好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要注意控制小麦播种深度,严防出现深播弱苗。播种后适当镇压,提墒保温,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抗旱抗寒能力、确保壮苗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3)坚持科学施肥。在目前小麦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增施有机肥,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但是由于旋耕机的耕层浅,难以完全掩埋秸秆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要解决这一矛盾,一要注意秸秆还田的数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以4.5~6.0t/hm2为宜;二要趁鲜粉碎玉米秸秆,旋耕2遍,尽量打细;三要足墒还田,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水量,因此,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好底墒水或播种后浇好“蒙头水”。在此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进行平衡施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提高分蘖成穗率,防止早衰。
(4)加强田间应变管理。冬前要以培育壮苗、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为目标。根据品种特性,做到适期播种,采用精播半精播技术,越冬前根据墒情适时浇好越冬水,或进行镇压,踏实土壤,防止冬季冻害。在秋播期间多雨、小麦延期播种的情况下,采用旋耕机耕地可以提早小麦播期,但切不可为赶播期而粗放耕作,必须保证整地和播种质量,以“好”补晚。土壤疏松的深播弱苗麦田,春季浇水前要先适当镇压,避免发生死苗。拔节前后若出现麦苗黄而不长的情况,要及时浇水,冲淡毒素,7d后再浇1次,配合施用氮素化肥,促使麦苗发新根,尽快恢复生长。
关键词麦田;旋耕;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56-01
麦田旋耕是“少免耕”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犁铧式耕翻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多等缺点,省工省时,经济方便,在土质黏重的地块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地区由于旋耕及相关农艺技术不配套,给小麦生产带来比较多的问题,在干旱、晚播、冬冷等特殊年份出现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旋耕地块的主要问题
(1)连年旋耕造成耕层浅。土质黏重的地块采用犁铧式深耕,由于受到适耕期短、土垡不易耙碎、土壤散墒较快、出苗不整齐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连年旋耕,麦田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而且旋耕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致使麦田耕层越来越浅,蓄水保肥能力下降。
(2)耕层土壤过于疏松。一些地块旋耕质量不高,耕后没有耙耢,表层土壤疏松,没有达到上松下实、地面平整的耕作要求,土壤孔隙度大,保水保肥及保温性能差,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3)影响有机肥的施用。麦田施用有机肥或玉米秸秆还田一般要求深耕掩埋,显然旋耕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特别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秸秆不能深翻入土,不但影响还田质量,而且妨碍耙田、播种等农艺措施的实施。
2对麦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易形成深播弱苗。旋耕麦田由于耕后没有耙耢,土壤疏松,小麦播种深度不易掌握,往往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这类麦田出苗时间长,出苗率偏低,缺苗断垄明显,冬前麦苗生长缓慢,分蘖缺位严重,叶片较同期播种的壮苗麦田少1~2片,“地中茎”长度普遍达3~5cm,最终成穗数不高。
(2)麦苗受冻害较重。旋耕麦田麦苗易遭受冻害,而且受冻害程度较重。主要原因仍和土壤虚而不实有很大关系。由于土壤失墒较快,易干旱,土壤热容量变小,对冷空气的抵御能力变弱,同时冬季冷空气易侵入小麦根部,旱冷叠加,麦苗受冻害较重。受冻麦田的田间表现一般是麦畦中间的麦苗受冻严重,而畦埂两侧的2行麦苗受冻很轻,由于分蘖节受到冷空气侵害,整株麦苗死亡较多,特点比较明显。
(3)晚播小麦早春浇水后死苗严重。在晚播的情况下,采用旋耕整地可以提早播期,但是 往往会出现耕作粗放,表层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更为严重。晚播加深播,小麦冬前生长量比较小,个体发育不足,次生根少,土壤易干旱,科学管理措施难以实施。如果越冬期降水少,在小麦返青时此类麦田的管理很麻烦,如果冬前和早春未采取镇压等管理措施,早春浇水后土壤随水下沉,带动小麦分蘖节下移,或者麦苗发生倾倒,被泥土“压心”,麦苗几天后开始死亡。这种情况濮阳市在2006年春季因晚播麦面积大、2009年冬春因严重干旱发生较多,这些麦田一般减产50%左右,个别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
(4)返青期麦苗黄而不长。这种情况和秸秆还田或施用了含有未腐熟的麦秸麦糠有机肥有关。由于秸秆没有深埋,麦苗根系和秸秆直接接触,根系不能下扎而发育不良,尤其是返青期进行肥水管理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秸秆逐渐腐烂,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很快为害小麦根系,根系受害变黄生长停滞,致使麦苗叶片因营养不良而发黄,生长缓慢甚至停止,一般田间呈片状发生。
(5)小麦根系发育不良。由于耕层浅、土壤孔隙度大、秸秆未能深埋等原因,小麦根系不能和土壤充分接触,生长在“悬空”的土壤环境中,造成小麦发根难、扎根浅、根量少,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减弱,后期易早衰。
3解决措施
(1)与深耕相隔一定年份进行轮换。机械深耕具有打破犁底层、加厚土壤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转化分解等作用,可以克服连年旋耕带来的耕层浅等问题。由于深耕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旋耕3~4年后耕翻1年,既可以发挥旋耕的优势,又可以破除犁底层,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为小麦健壮生长打好基础。
(2)精细耕作,提高质量。土质黏重的地块要旋耕2遍以上,旋耕后一定要耙细耙透,消除深层的暗坷垃,使土壤上松下实、地面平整,真正解决好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要注意控制小麦播种深度,严防出现深播弱苗。播种后适当镇压,提墒保温,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抗旱抗寒能力、确保壮苗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3)坚持科学施肥。在目前小麦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增施有机肥,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但是由于旋耕机的耕层浅,难以完全掩埋秸秆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要解决这一矛盾,一要注意秸秆还田的数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以4.5~6.0t/hm2为宜;二要趁鲜粉碎玉米秸秆,旋耕2遍,尽量打细;三要足墒还田,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水量,因此,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好底墒水或播种后浇好“蒙头水”。在此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进行平衡施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提高分蘖成穗率,防止早衰。
(4)加强田间应变管理。冬前要以培育壮苗、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为目标。根据品种特性,做到适期播种,采用精播半精播技术,越冬前根据墒情适时浇好越冬水,或进行镇压,踏实土壤,防止冬季冻害。在秋播期间多雨、小麦延期播种的情况下,采用旋耕机耕地可以提早小麦播期,但切不可为赶播期而粗放耕作,必须保证整地和播种质量,以“好”补晚。土壤疏松的深播弱苗麦田,春季浇水前要先适当镇压,避免发生死苗。拔节前后若出现麦苗黄而不长的情况,要及时浇水,冲淡毒素,7d后再浇1次,配合施用氮素化肥,促使麦苗发新根,尽快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