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中:凡尘俗世的虔诚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旧中巴车自德钦县城出发,从梅里雪山下穿过,继而沿着奔腾的澜沧江一路南行。3个小时后,我跟随几个当地人下了车,一路小跑过了横跨澜沧江的吊桥,山脚的茨中村在雨里看上去很朦胧。
  
  “茨”藏语意为“村庄”,“中”藏语意为“六”,旧时该村伙头管辖六村,故名。茨中多民族杂居,以藏族、纳西族为主,也有少量的汉族;130户人家中,超过60%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藏传佛教;村子里既有教堂,也有白色的佛塔。
  
  


  信奉藏传佛教的和长命
  卖着天主教带来的葡萄酒
  
  喝着喷香的酥油茶,落汤鸡的沮丧感渐渐散去。55岁的客栈女主人和长命告诉我,茨中的这座钢索吊桥是她的小儿子出生那年建造的,已经20多年了,之前只能靠溜索过江。
  
  和长命是纳西族,但她说藏语、穿藏装、信仰藏传佛教,这几年因为开客栈而学会了说普通话,丽江的司机和导游来到茨中,和长命则会用纳西语同他们聊天。至于绝大多数纳西族年轻人,已经完全不懂纳西语了,比如她的女儿和玉仙。和玉仙原本也信藏传佛教,出嫁后,因为丈夫张永正是天主教徒而皈依了天主教。这在茨中也是普遍现象,用和玉仙的话说,茨中的女人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晚饭后,和长命从地窖里拿出一盘橘子和一瓶葡萄酒。橘子是上年秋天收的。茨中位于澜沧江河谷地带,海拔仅1900米,气候温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不落空。这与寒冷的德钦县城有天壤之别。葡萄酒则是自家酿的——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不但带来了天主教,也从故乡带来了葡萄种子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茨中的葡萄据说并不好吃,个小、偏酸,酿出的葡萄酒却非常好喝,口感醇而后劲足,远近闻名。据和长命说,女性游客格外青睐,常喝到酩酊大醉还浑然不觉。
  
  和长命家有九分葡萄地,每年产的葡萄可以酿八九百斤葡萄酒。酿好的酒除了自己喝以及捎给德钦、中甸的亲戚们之外,都被装进矿泉水瓶,每瓶恰好可以装1斤,之后以10元一瓶的价格卖给游客。茨中完全算不得“旅游胜地”,冬季甚至人迹罕至,所以和长命家的葡萄酒总也卖不完。
  
  张永正和陪他长大的老教堂
  
  次日清早,在一片寂静里走出客栈,只见河谷中弥漫着无边的云雾,远处的山峦和村寨时隐时现,咫尺之外,大名鼎鼎的茨中教堂正在村子中央鹤立鸡群般矗立着:主体建筑是典型的巴斯利卡式,没有直插云霄的尖顶,钟楼的顶部却是惹眼的攒尖顶木结构,可以说是一座“西式为主,中西合璧”的教堂。这使我想起澜沧江沿岸另外两座著名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和小维西天主教堂,在建筑外观上都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滇西古城大理的天主教堂更酷似一座中国古代寺庙。看来,一个多世纪以前,天主教能够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地方化”或“本土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晌午,和长命的女婿张永正来了,看上去疲惫不堪。昨天恰逢纳西族三朵节,茨中的男人们聚在一起喝了半夜酒,他喝得太多,彻底醉了。三朵节是祭祀纳西族的守护神、源自玉龙雪山的“三朵”大神的节日,在丽江一带是非常隆重的,在纳西文化日渐模糊的茨中却简化成了一场酒宴。据张永正说,多年以前,茨中过三朵节也要由东巴举行一套繁琐的仪式,但他也是听老人们讲的,他自己从未见过。
  
  张永正对茨中的历史非常熟悉,每每家里来了客人,热心的和长命都会让女婿带着客人到教堂里走一遭。“茨中教堂是1909年开始建造的,但它的原址在茨姑村,离这里也就三四公里吧,”作为茨中小学的老师,张永正说起话来温文尔雅。茨中小学与教堂相邻,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省立第一完小,也是德钦县的第一所小学,当时的校舍就是教堂,而在那以前,教会就已经在茨中开办学校了。这也许足以解释为什么茨中人文化水平比较高、村里出的老师特别多。
  
  “破四旧”时期,茨中教堂作为校舍幸运地躲过劫难从而保留至今;实际上,30多年里教堂一直是学校所在地,直到现在的茨中小学建成。张永正正是在教堂里读的小学。“当时这些都是教室,”在教堂前院,张永正指着围成三合院的两层木楼说,“教堂是学生宿舍,用木板隔成一间一间的,现在还有痕迹。”
  
  条石铺就的台阶,条石砌成的门廊,精心装饰了的殿堂,高大的石柱,绘制在天花板上的图案,已然无法点亮的水晶灯,十子架上的耶稣像,在这遥远的西南山野,它们似乎都有触动人心的无言力量。
  
  停顿了半个多世纪的弥撒
  
  1872年,法国神甫普德元和瑞士神甫余伯南从四川进入云南,在距茨中不远的茨姑兴建了云南藏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并以其为根据地,沿澜沧江传播天主教,先后在茨姑上游的德钦、下游的小维西等地建立了教堂,甚至向西翻越碧罗雪山,进入怒江流域的丙中洛传教。
  
  


  “你看,这两棵棕树就是建造教堂时栽下的,将近100年了,那边葡萄园里的桉树也差不多和教堂同龄,”离开教堂时,张永正望着教堂前两棵高高的棕榈树,出神地说。他还告诉我,茨中到德钦县城的公路因昨晚的暴雨发生多处泥石流,一两天内估计通不了,这在当地是司空见惯的,“你恐怕要再住一两天,明天正好是星期天,教堂里要做弥撒。”他补充说:“茨中多少年没有神甫了,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神甫,要不然也没法做弥撒。”
  
  1951年,茨中最后一批外国传教士被遣返回国,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信徒们每次聚会只是祈祷和唱颂歌。半个月前,一位神甫从内蒙古来到茨中,教堂也恢复了弥撒。
  
  星期天上午10点,信徒们陆续赶来,教堂里很快挤得满满当当的,大概有四五百人,女信徒的数量显然要多过男信徒。据说,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相邻的茨姑、巴东两个村子的信徒也会来茨中教堂,人数有时会超过一千。
  茨中教堂久违的弥撒与任何一座乡村教堂并没有太多不同:缺乏必要的肃穆,但绝对富于感染力——襁褓里的婴儿在哭,半大的孩子在上蹿下跳,赞美诗响起的瞬间,所有的嘈杂又戛然而止……
  
  Tips
  
  交通
  茨中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可自昆明南窑汽车站乘车到香格里拉,票价150元左右;之后自香格里拉乘车前往德钦县,每天四班车,末班车12:00。德钦汽车站每日有多班车可至茨中,末班车15:00,但最好能乘德钦到巴东的中巴车,车主是茨中人,所以这趟车可以直接到茨中村;其他车次只到澜沧江边的茨中桥,下车后需要过吊桥,徒步约20分钟才到茨中村。德钦到茨中约80公里,票价25元。
  住宿
  茨中村有四五家农家客栈,简陋但干净,价格一律20元/人,吃饭5~10元/餐。推荐“游客之家”客栈,位置比较好,可以看到教堂和村子的全貌,还可以得到张永正老师的热情指引。
  特产
  到了茨中,就绝不能错过这里闻名遐迩的葡萄酒。茨中的葡萄酒酿造来自法国传教士的“真传”,味道十分地道,大多数村民家中都有“玫瑰红”,一概10元/斤。此外,由于气候、土壤的原因,茨中的橘子、蔬菜都很美味。
  旅游时间
  茨中地处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润,即便冬天也不算太冷,四季都适宜旅行,但要格外关注这里多变的天气,避免在雨季和大雪天前往,因为此时很容易因山体滑坡或塌方而导致道路中断。
  特别提醒
  每个星期日是茨中礼拜的日子,茨中村的傈僳、藏、汉、纳西族信徒们会聚集在教堂做弥撒,游客可以参观,但必须遵守教堂的规则。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大市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来抓,采取了以政府
期刊
茂县三龙乡呐呼村的合心坝羌寨曾经躲过无数劫难:据明朝《平羌碑》记载,在镇压茂县杨柳羌起义中,明军‘焚碉千六百有奇’;公元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明王朝为镇压北川之白草羌,调兵四万,又焚毁47座羌寨,平毁4800座羌碉,1933年、1976年,当地又发生两次强烈的大地震,而在这些天灾人祸面前,合心坝的大部分羌碉依然完好无损。但“512”汶川大地震后,这座三角形村落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碉楼和羌
期刊
终日海滩游玩,船来艇往,回到酒店大多把自己往床上一扔,再也动弹不得。  这是关机,不是充电。普吉可是泰国的普吉,而泰国是最有办法给身体充电的国家,因为它有全世界最正宗的古法按摩Nuad bhan boran。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秘笈都不试试,等于没来泰国。  好在住的拉古娜喜来登酒店(Sheraton Grande laguna Phuket)就有正宗Spa。泰国Spa按照疗程分四种:Angsana
期刊
来过大连的外地人,都对穿梭于这座城市街道中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交通工具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有轨电车,对于大多数初次见到它的人来说,它古老又古朴的木制车体外形,行驶过程中还不停发出的有节奏的咣当声,着实新鲜。      咣当声中,电车已开出百年    日俄战争刚刚结束后不久,为了维持在中国东北地区“南满”的殖民统治,1907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筹划建设大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909年9月25日
期刊
骑行人:沈茜  骑行地点:中国西部到尼泊尔  骑行路线:成都——拉萨(川藏南线,约2300km)  拉萨——尼泊尔加德满都(中尼公路,约1000km)  骑行距离:约3300km    骑行笔记    上路的动机是为摆脱日渐严重的抑郁症。我不能一辈子这样下去,抑郁症不能只靠吃药,只得靠意志力让自己走出阴霾。    此前就酷爱骑行,骑了整个四川、近万公里。但这一路潜在的危险,都还未知。塌方、泥石流、
期刊
几十年的隔阂与疏离,让我们这些大陆游客对宝岛台湾的印象产生了多极的偏离:神秘历史型、《练习曲》环岛影视纯美风光型、政事争吵型、综艺恶搞型等等。七月台湾游开游,令我们不得不对这神奇的小岛再次投入更多关注——怎样才可以还原台湾旅游的真面目?怎样才对得起那8000大元、本来可以去一趟马尔代夫的高昂旅行团费?想有备而行,不如首先读读海峡两岸出版的台湾图书,你定会获益良多。  第一类书是台湾旅游风景导览。大
期刊
广东人喝早茶意在茶点,其实,扬州早茶的茶点也很不错。  说起来扬州早茶也算历史悠久,比如著名的冶春茶社,据说就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相传始为清高宗南巡时供沿途饮茶水而始。    《扬州画舫录》记载:“市郊酒肆,自醉白园始,康熙间如野园、冶春社、七贤居、且停车之类,皆在红桥。”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一文中则作过这样的描述:“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便
期刊
找不着车,被困在小村庄塔钦的我和同伴小叶沮丧地踏进一家名为“西北饭馆”的小饭铺。  “外头冷,赶紧吃点啥暖和身子。”操着西北乡音的老板娘笑盈盈迎上。  “来碗面吧!”与室外渐转冷的寒风相比,简朴的小店令灰头土脸的我们感到温馨。在这个原本晦气的夜晚,遇见热情的老板娘,而且还是我的同乡!我们操起家乡话热烈地聊起来,忍不住跟老板娘说:“好想吃碗家乡风味的热面条!”  老板娘进厨房忙去了。坐了会儿,起身信
期刊
粤人好饮茶,但不得专美。江南因水源丰富,加以杭州盛产“龙井”苏州是“碧螺春”的故乡而闻名遐迩;“茶圣”陆羽发现并盛赞1000多年来一直作为“贡茶”的“紫笋茶”也产于湖州,因此江南的城乡小镇,茶馆就这样遍地开花了,有的小镇在不到百米的街道上,就开了数家茶馆店,成了一条饮茶的风景线。    人们习惯把长江南岸的苏州、无锡、常熟、常州、镇江、南京等地的茶馆统称为“江南茶馆”。     江南水乡的茶馆往往
期刊
第一次去杭州,就被五花八门、功力高超的杭帮菜迷住,后来每次去都紧紧跟着杭州老饕,从初尝到研究,连吃带拍照,乐此不疲。杭州本地食客常去吃的地方,多是城市周边的农家菜、私房菜、粤菜,还有不太地道的海鲜大排档,对于广东人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但以下这三家餐厅集合了当地的小吃、传统菜、创新菜以及一些以为是创新的传统菜。都吃完了,再走遍大街小巷去挖掘美食,就有了基础、有了胸有成竹的感觉。  吃过了这三家,菜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