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时,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无一例外皆建有城隍庙。北京城在清代就有五座,上海城有三座。“城隍”为城市保护神,“城”,是由“市”(物资交换和交流)为核心发展起来的,“隍”为旧时没有水的护城河,《梁书·陆襄传》就记有陆襄曾率城中百姓官吏修城隍,以防备敌人攻城之事。我国见于史册记载的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吴国赤乌二年(239年)修建的芜湖城隍庙,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城隍信仰在我国古代覆盖面很广,影响较大,是一种比较典型、有特色的民间信仰活动。至今对它的专项研究,特别是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却非常欠缺,几成空白。对城隍信仰的研究,明清时期的有些著名学者已有所涉及,如在俞樾《茶香室丛钞》、赵翼《陔余丛考》、姚福均《铸鼎余闻》、黄斐默《集说诠真》等书中,都对城隍的原型、城隍信仰的历史流变作了简单的考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俗学研究在我国广泛展开,对城隍信仰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如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以及民俗学家容肇祖、容媛兄妹,曾对广东东莞的城隍庙做过详细的考察,顾颉刚先生绘制了庙图,容媛作《东莞城隍庙图解说》一文。梳理这些散记、散论,可知前人对城隍信仰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影响等方面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一些颇为趋同的结论。
城隍信仰的基本性质
这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意见,合起来正好是一种富于倾向性的结论。
城隍信仰的实质是对“人鬼”的信仰。早期人类因不能理解躯体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又从做梦和影子等现象中得到启示,便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生活于另一世界的“灵魂”,便是人们从原始时代开始就有的“鬼”的观念。灵魂即鬼在另一世界继续存在。
认为人活着时是好人、正人、直臣,为民办了好事,他死后的灵魂(鬼)也能庇护百姓,继续为民造福,助人惩恶扬善。这其实是一种愿望,即希冀贤能之士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所以各地的城隍爷都几乎是“正人直臣”所化,由人而鬼,由鬼而神。如杭州的周新、会稽的庞玉、上海的城隍之一霍光,北京的城隍杨椒山等。
城隍神是“城里人”的一种地方神信仰。虽然城市与乡村农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层次,所以它又有与乡村神灵不同的特点和活动内容。
城隍信仰的基本特点
对城隍信仰的考察与研究,多为历史学者、社会学者和民俗学者,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总结与归纳城隍信仰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定的启发性。
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城隍信仰却有官方官员的参与。有人称它为“半官方性”。即政府官员参与城隍祭祀时,总要在形式上按官方的规定程序演示一遍,以示自己的尽职尽守,为的是取信于民,但其信仰主体依然是广大普通的城市居民。
作为民间信仰之一的城隍信仰,因其具有宗教信仰的部分共性,诸如有具体的信仰对象、信仰场所、信仰活动的具体时间(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城隍神诞日、城隍夫人诞日等),但它毕竟不属于道教、佛教,集体性的活动虽有“会首”统一安排,但多为应时乌合,城隍庙管理人员中虽有个别道士,但多为清洁工和保卫人员。
城隍信仰的主体不是农民,而是城市居民,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封建官吏和文人学士;二是城市里的工人、商贾和凭借各种手艺的谋生者;三是城镇中不属于工、商的“三教九流”。虽然有点杂七杂八,但多与下层民众的切身需求相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宣传教育主流所应顾及与重视的群体。
城隍信仰的功能与价值
城隍信仰是以城隍信念为基础的,而城隍信念是城市居民对城隍职能的确认和坚信。那么老百姓信仰中的城隍职能到底是什么呢?
据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等著《中国城隍信仰》一书的归纳,概述以下几项:一是护城保民;二是祛灾除患,包括兴风降雨、停雨放晴、驱除兽扰、除魔降妖等;三是惩治恶鬼、安抚厉鬼;四是护佑善者,惩治恶者;五是督官慑民。这些职能大多以城隍“显灵”的方式来实施,所以城隍信仰在官、民之间,上下、左右都有一种敬畏心和威慑力。其价值体现在人们自身的戒律心,所以城隍信仰即使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其意义。
城隍信仰的传承与弘扬
这里,既有群众的呼声,又有专家的建议,更有热心的贤达之士的倡导和呼号。
保护建筑宏伟的城隍庙宇。与农村信众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经济上较有实力,大凡新建和修建城隍庙,“民翕然应之,富者乐助以资,贫者乐效其力”。有雄厚的经济来源,所以城隍庙也就较为雄伟壮观,其格局起码也有正堂、后堂、两庑,少则四五间,多则几十间。像这样规模的庙宇,是农村中的祠堂、小庙所比不上的。这也是一种历史建筑,蕴藏着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慰藉群众心灵的传统文化空间,应当积极加以保护和修缮。
恢复举办规模较大的城隍庙会。盛世办庙会,欢乐而祥和,如今北京的琉璃厂庙会、上海的城隍庙会以及天津的天妃宫庙会,都办得红红火火,对于提高城市的美誉度、推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都带来好处,特别是举办庙会,能聚集全市人心。打破“笼子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让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并营造和谐的氛围,具有积极意义。庙会与集市密切相关,它的举办也可推动全城的物资交流。建议具有条件的城市都应当恢复。
应借城隍信仰与庙会活动,形成城市艺术表演丰富多彩的气象和局面。城市既是商业活动中心,又是人才荟萃的场所,百工汇集、百技登台、百戏纷呈,才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对杭州来说,可借此恢复南宋的瓦舍、勾栏,体现千年古城的风貌,令世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城隍信仰在我国古代覆盖面很广,影响较大,是一种比较典型、有特色的民间信仰活动。至今对它的专项研究,特别是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却非常欠缺,几成空白。对城隍信仰的研究,明清时期的有些著名学者已有所涉及,如在俞樾《茶香室丛钞》、赵翼《陔余丛考》、姚福均《铸鼎余闻》、黄斐默《集说诠真》等书中,都对城隍的原型、城隍信仰的历史流变作了简单的考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俗学研究在我国广泛展开,对城隍信仰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如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以及民俗学家容肇祖、容媛兄妹,曾对广东东莞的城隍庙做过详细的考察,顾颉刚先生绘制了庙图,容媛作《东莞城隍庙图解说》一文。梳理这些散记、散论,可知前人对城隍信仰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影响等方面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一些颇为趋同的结论。
城隍信仰的基本性质
这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意见,合起来正好是一种富于倾向性的结论。
城隍信仰的实质是对“人鬼”的信仰。早期人类因不能理解躯体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又从做梦和影子等现象中得到启示,便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生活于另一世界的“灵魂”,便是人们从原始时代开始就有的“鬼”的观念。灵魂即鬼在另一世界继续存在。
认为人活着时是好人、正人、直臣,为民办了好事,他死后的灵魂(鬼)也能庇护百姓,继续为民造福,助人惩恶扬善。这其实是一种愿望,即希冀贤能之士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所以各地的城隍爷都几乎是“正人直臣”所化,由人而鬼,由鬼而神。如杭州的周新、会稽的庞玉、上海的城隍之一霍光,北京的城隍杨椒山等。
城隍神是“城里人”的一种地方神信仰。虽然城市与乡村农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层次,所以它又有与乡村神灵不同的特点和活动内容。
城隍信仰的基本特点
对城隍信仰的考察与研究,多为历史学者、社会学者和民俗学者,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总结与归纳城隍信仰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定的启发性。
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城隍信仰却有官方官员的参与。有人称它为“半官方性”。即政府官员参与城隍祭祀时,总要在形式上按官方的规定程序演示一遍,以示自己的尽职尽守,为的是取信于民,但其信仰主体依然是广大普通的城市居民。
作为民间信仰之一的城隍信仰,因其具有宗教信仰的部分共性,诸如有具体的信仰对象、信仰场所、信仰活动的具体时间(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城隍神诞日、城隍夫人诞日等),但它毕竟不属于道教、佛教,集体性的活动虽有“会首”统一安排,但多为应时乌合,城隍庙管理人员中虽有个别道士,但多为清洁工和保卫人员。
城隍信仰的主体不是农民,而是城市居民,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封建官吏和文人学士;二是城市里的工人、商贾和凭借各种手艺的谋生者;三是城镇中不属于工、商的“三教九流”。虽然有点杂七杂八,但多与下层民众的切身需求相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宣传教育主流所应顾及与重视的群体。
城隍信仰的功能与价值
城隍信仰是以城隍信念为基础的,而城隍信念是城市居民对城隍职能的确认和坚信。那么老百姓信仰中的城隍职能到底是什么呢?
据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等著《中国城隍信仰》一书的归纳,概述以下几项:一是护城保民;二是祛灾除患,包括兴风降雨、停雨放晴、驱除兽扰、除魔降妖等;三是惩治恶鬼、安抚厉鬼;四是护佑善者,惩治恶者;五是督官慑民。这些职能大多以城隍“显灵”的方式来实施,所以城隍信仰在官、民之间,上下、左右都有一种敬畏心和威慑力。其价值体现在人们自身的戒律心,所以城隍信仰即使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其意义。
城隍信仰的传承与弘扬
这里,既有群众的呼声,又有专家的建议,更有热心的贤达之士的倡导和呼号。
保护建筑宏伟的城隍庙宇。与农村信众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经济上较有实力,大凡新建和修建城隍庙,“民翕然应之,富者乐助以资,贫者乐效其力”。有雄厚的经济来源,所以城隍庙也就较为雄伟壮观,其格局起码也有正堂、后堂、两庑,少则四五间,多则几十间。像这样规模的庙宇,是农村中的祠堂、小庙所比不上的。这也是一种历史建筑,蕴藏着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慰藉群众心灵的传统文化空间,应当积极加以保护和修缮。
恢复举办规模较大的城隍庙会。盛世办庙会,欢乐而祥和,如今北京的琉璃厂庙会、上海的城隍庙会以及天津的天妃宫庙会,都办得红红火火,对于提高城市的美誉度、推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都带来好处,特别是举办庙会,能聚集全市人心。打破“笼子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让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并营造和谐的氛围,具有积极意义。庙会与集市密切相关,它的举办也可推动全城的物资交流。建议具有条件的城市都应当恢复。
应借城隍信仰与庙会活动,形成城市艺术表演丰富多彩的气象和局面。城市既是商业活动中心,又是人才荟萃的场所,百工汇集、百技登台、百戏纷呈,才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对杭州来说,可借此恢复南宋的瓦舍、勾栏,体现千年古城的风貌,令世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