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自述:身体垮太快,实在很孤独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巢危机
  两个儿子远居北京,我们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10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我们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我们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我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
  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個按时服药。我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性,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
  这种担忧在2017年年初得到了证实。
  当时,我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 120急救车。谁知我前脚刚被送进医院,留在家的老伴儿也感到天旋地转,就地躺在了地板上。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她,喊来120,接着老伴儿也被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们这对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
  唯一的出路
  我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
  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孩子们在“北上广”之外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
  两个孩子虽说都在北京买了房子,都是150平方米左右,算是“功德圆满”了。但这辈子也都实实在在地被套在那150平方米上了。因为过得并不容易,所以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我和老伴儿也能理解。



  按说15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他们各自一家三口,也够住下我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都不主动开口请我们去住。
  有一年过年,全家人都在,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方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
  也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老伴儿当时只能相视苦笑。
  也许生活在北京,这条“小康线”就是孩子们潜意识中的一个底线,如果击穿了,在心理上就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否定。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阴影。
  而且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对私密些的空间,这个观念我们老两口也是有的。让我们和孩子们挤在一起,也会替孩子们感到不便。
  还有个办法,就是我和老伴儿在北京租房住。可是,怎么盘算,都不可行。
  即便我们住在北京,儿子就在身边,可日子一样是我们老两口自己过,一样是空巢家庭—顶多周末时孩子们能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等于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儿独守空巢。
  提前服老
  现在看来,对于暮年生活,我和老伴儿都太过乐观了。
  当年,我们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以为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从他们考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功德圆满”,从此,在彼此的义务上都不做强求。
  那时我们想,在自己的老年,可以依靠不薄的退休金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直到老得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找一个小保姆伺候自己。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我和老伴儿退休后年年去外地旅游。在丽江,我们还租了一间民房,连续3年都在那边过的夏天,自己买菜做饭,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
  我们老两口自得其乐,孩子们也很高兴,都说自己的父母真潇洒。因为彼此无扰,我们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不到10年,计划就全被打乱了。我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会垮得这么快。



  怎么办?只有终止云游四方的日子了,提前进入请保姆的程序。可是,真的开始请保姆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
  我们最先找了家政公司,伺候两个老人,对方给出的要价是每月3 000元。这个数目虽然也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但还是让我们有些小小的惊讶。
  我们研究所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3 000元。可是一个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胜任的保姆岗位,也开出了和一个研究人员同等的薪酬标准。
  但我们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只能接受如此的定价。
  当我好不容易把老伴儿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将第一个小保姆请进了家门后,却发现服务质量和我们的预期完全不相吻合。
  我们老两口也是自认有修养的人,但是的确难以容忍。于是换了一个,每个月还多给出500块钱。但是,付出的价格逐渐抬高,获得的服务质量与预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这样接二连三换了4个保姆,最终不约而同,我和老伴儿都决定不再尝试这条路了。我们决定,在我们还能动的情况下,彼此照顾对方。
  违心的理性思考
  我们都是学理科出身的,不会感情用事。任何决定,都是经过理性推理出来的。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理性思考的确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完全存在不可估算的变数。
  上次突发的身体危机,让我们产生了一个共识:住院两个人必须一同去。至少我们最终的那个时刻,会是双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见对方,一同闭上眼睛。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的确就算功德圆满了。
  但,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我们。他们总以为我们是舍不得花钱请保姆。他们不知道,即使舍得花大价钱请了保姆,也依然换不来等值的服务。
  我们住院后,两个孩子都回来了。以前我可能觉得,他们用不着回来,回来也不能改变我们需要救治的事实,也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一次我不这么认为了。
  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伤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样。
  老伴儿更是哭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孩子们难以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孩子们在医院陪了我们几天,看我们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就回北京了。他们太忙,是我让他们回去的。
  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暮年的最后一站
  在医院里,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决定—我们住进养老院去。
  因为养老院毕竟是有组织的管理,可以杜绝“老人在家养老,保姆關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我们看中的那家养老院,提供家庭式公寓,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
  这家养老院的公寓房很紧张,需要排队。我们办好了入院手续后,等待着养老院的通知。
  去养老院,应该是我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段日子在家,除了收拾要拿到养老院的东西,每天夕阳落山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坐在阳台上聊起过去的事情,像是在告别。
  前两天,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大工程,就是把孩子们从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年代的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他们做成了电子相册。我还买了两台平板电脑,分别给他们把照片储存了进去。
  我们这一辈子,传统观念不是很重,自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是如今看来,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这些日子,总是突然想起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我们跟前玩耍。
  离开家时,我和老伴儿仔细想了想,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从父母的自省开始  孩子对生命的漠视与家庭幸福感的缺失紧密相关。  2016年,一名高考完便自杀的18岁少年,在QQ空间留下了一封很长的遗书,里面控诉了父亲对他的严厉:“从小就是学霸,但考98分也会被骂;夹菜姿势不对一耳光;吃饭打嗝一耳光……”他还说:“小时候看世界,从来没觉得什么风景好美……可能是我情商太低,我感受不到爱……”  2017年11月14日在家喝农药自杀的10岁女孩,在视频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S859.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09-0020-04  药敏试验是药理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环节,其标准化对于不同试验者比较结果、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都至关重要。本文概括了药敏试验制定的原理和方法,并着重比较了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前身为NCCLS,www. clsi. org)和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www. eu
期刊
震惊世人的“江歌案”后,刘鑫成了“中国毒闺蜜”的代名词。热血碰上冷漠,善良得不到善待,人们对所谓的“闺蜜”充满失望:不求你为我两肋插刀,但求别关上我求生的门。  但冷静下来,我们是否真正明白友情的边界在何处?在做别人的好友前,是否学会了先做自己的朋友?  从2017年8月开始,江歌、刘鑫、陈世峰这3个名字持续牵动着人心。  2016年11月3日,日本留学生江歌被残忍杀害,凶手是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
期刊
中西方对于生命教育的差异是:中国人重视的是生命的“物质教育”,而西方人重视的是生命的“精神教育”。  所以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时,会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是否可以找个好工作,是否能有好的物质生活。而西方人在教育孩子时,更注重孩子的个体发展。他們会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此丰富和升华自己的生命,享受精神上的愉悦。至于孩子未来会过成什么样,哪怕是去流浪,只要是孩子的选择,他们
期刊
朋友的姐姐今年37岁,是一位企业高管。她24岁结婚,30岁时带着3岁的女儿离婚,33岁时找了一个24岁的小鲜肉,如今已和小鲜肉结婚2年,感情甚好。  不过,外人一直对他们的结合有些闲言碎语:因为小鲜肉到目前也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月入不到5 000元。就挣钱的能力而言,是女强男弱的结合,所以大家常常在背后说小鲜肉是吃软饭的,说女方看中的是小鲜肉的皮囊。  中国人的婚恋观常常就是这样矛盾,既看不上
期刊
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无论何时,爱都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它可以代代相传。  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一个“爱”字:因为爱,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爱,我们在温暖的家庭中长大;因为爱,我们有了朋友、爱人,有了离开父母独自生存的能力;因为爱,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并孕育了新的生命—一个家族,就这样在爱的传承中,得以更好的延续。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爱,其生命自始至终都会是枯竭的状
期刊
一辈子这么长,没想到,我真的只喜欢你一个人。”热播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里,陈小希和江辰的故事无疑是冬季里一股甜甜的暖风。  这是一个学生时代纯美的初恋故事:女主角陈小希古灵精怪、胆大、脸皮厚,猛烈倒追高冷学霸江辰。很多剧迷把它称为大陆版的《恶作剧之吻》。  凭着清新乖巧的“漫感”气质,还未播出时,女主扮演者—95后新人沈月便得到了原著粉的大力拥护:“形象气质十分贴切”“简直是从书中走出来的陈
期刊
提到好莱坞的中国明星,能让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李小龙。而作为好莱坞默片时代的第一位华裔女星,梳着娃娃头、细眉大眼的黄柳霜,也曾名震全球—以备受争议的方式。  黄柳霜的演艺生涯漫长且丰富,跨越了默片、有声片、电视剧、舞台剧以及广播剧。10岁,她立志成为一位电影明星;14岁,她等来上镜机会,在《红灯笼》中饰演无名的小角色;17岁,她出演了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好评如潮;19岁,凭借《巴格达窃贼》中
期刊
我最怕在幼儿园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布置作业,例如这样的:“各位家长,本周五园里有活动,需要给孩子准备万圣节衣服、帽子、面具、魔法棒,或者其他创意道具。”重阳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逢节有节日活动作业;季节变换有观察大自然作业;运动会有运动会作业……几乎每周都有作业。  记得当初为孩子挑选幼儿园时,看中的就是园方重视“素质教育”,会组织很多活动,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结果入了园才发
期刊
不情愿地迁居  外婆最近和我们一起住在成都,但她心里十分不情愿。  她年轻时在成都生活过,但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如今成都的一切对于她都是陌生的,加上她年龄大了,如果没人陪着,她连楼都不敢下。每天,外婆有一半的时间呆在家里,不看电视,也看不了报纸,就在家里呆坐着。还有一半的时间,我妈会带她下楼,去附近的公园里逛逛。除此之外,她什么事儿也不干,也没能力干什么。  在此之前,她基本都在老家生活。她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