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也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教师通过对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体育教学获得更大的成效。本文将简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作用,并探讨了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速度的加快,体育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真正达到强身健体,锻炼身体素质的目标。对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确保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作用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将因材施教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各个层次与能力的学生都增强学习成就感,将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对于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后,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二是教师业务能力将获得提升。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认知钻研,并全面掌握小学生心理状况,才能将因材施教应用体育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业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三是促使新课改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有课程结构也进一步得到调整。大量实践证明,将因材施教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保证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
二、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有很多运动项目,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不断作出加工与创新,同时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不断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对体育课程中的竞技内容,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做出如下改进:一是对教材中的技术结构加以简化,改变纯竞技式的运动项目,将游戏、比赛等内容融入其中,如对小学生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来说,需要简化空中技术。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五人比赛”等内容,要对规则与活动形式进行简化,可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二是结合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要开展健美、舞蹈和艺术体操等有着较强趣味性的项目,也可以根据农村特点设置武术、毽球等民族传统项目。体育课上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能受到竞技运动结构的限制,选择适宜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确保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二)结合学生特点,激发体育兴趣
小学生都有着爱玩的天性,他们之所以爱上体育课,主要是能够在操场上随意跑跳,不用坐在教室中面对书本和黑板。体育课主要在户外开展,不过从课堂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会认真锻炼,学习体育技能,而少数学生则无法提起兴趣,分析其原因可知,主要是学生个体基础和兴趣有较大的差异[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兴趣情况出发,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以小学球类教学为例,分为小篮球、小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己选择喜爱的运动。如学习篮球运动时,通过跑、跳、投等运动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及耐力,在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升。为在体育练习中加强学生的合作 ,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进行排球教学时,让学生做垫球练习,10min后为小组传球,在垫球传球中若是出现失误,将面临一定惩罚,即做5个仰卧起坐。为避免被惩罚,学生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垫球传球的技巧与经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快乐。
(三)开展分层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采用分层教学,利用分类编组和分类指导的方法,可以达到分类提高的目标。在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每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在体育学习中增强成功体验,并加强了师生合作和生生交流。以快速跑教学为例,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最快移位能力,小学生基本上都擅长快速跑,这项运动适合爱玩好动的学生。为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教师要选择比赛的方法,如50m短跑比赛,帮助这些学生练习,让他们逐步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动作,提升其速度、力量和灵敏协调素质,让学生奔跑能力得到发展。但是对于一些身体较胖或较瘦的学生来说,他们身体素质较差,对跑步缺乏足够的兴趣,教师则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课堂游戏,如“老鹰抓小鸡”,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动起来,加强其腿部活动,达到短跑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出主體,合理运用有效的分层教育方式,让各层次学生都健康发展,满足当下新课程理念要求。
(四)开展体育游戏,提高教学效果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对一个成功的体育课堂模式来说,需要保证运动负荷适宜,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对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能训练时间,注意改变当前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较小的局面,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3]。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时候,要适时融入技能训练,让“玩”与“学”保持有机统一。例如:对于传统“丢手绢”游戏的弊端,教师要在游戏规则与形式上作出修改,变为解系手绢的“绕杆接力跑”,既让原本众人围坐、两人追跑的情况得到改变,还锻炼了学生“取物迎面接力”和“迎面曲线接力”的技能,增强了其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体育游戏,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渗透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达到体育教学应有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在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用“健康第一”为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将学生的体育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桂花.因材施教在体育课中实际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48-140.
[2]刘洪澳.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J].运动,2017,(02):81-82+90.
[3]曹征清,林振华.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275-276.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速度的加快,体育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真正达到强身健体,锻炼身体素质的目标。对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确保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作用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将因材施教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各个层次与能力的学生都增强学习成就感,将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对于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后,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二是教师业务能力将获得提升。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认知钻研,并全面掌握小学生心理状况,才能将因材施教应用体育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业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三是促使新课改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有课程结构也进一步得到调整。大量实践证明,将因材施教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保证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
二、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有很多运动项目,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不断作出加工与创新,同时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不断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对体育课程中的竞技内容,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做出如下改进:一是对教材中的技术结构加以简化,改变纯竞技式的运动项目,将游戏、比赛等内容融入其中,如对小学生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来说,需要简化空中技术。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五人比赛”等内容,要对规则与活动形式进行简化,可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二是结合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要开展健美、舞蹈和艺术体操等有着较强趣味性的项目,也可以根据农村特点设置武术、毽球等民族传统项目。体育课上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能受到竞技运动结构的限制,选择适宜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确保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二)结合学生特点,激发体育兴趣
小学生都有着爱玩的天性,他们之所以爱上体育课,主要是能够在操场上随意跑跳,不用坐在教室中面对书本和黑板。体育课主要在户外开展,不过从课堂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会认真锻炼,学习体育技能,而少数学生则无法提起兴趣,分析其原因可知,主要是学生个体基础和兴趣有较大的差异[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兴趣情况出发,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以小学球类教学为例,分为小篮球、小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己选择喜爱的运动。如学习篮球运动时,通过跑、跳、投等运动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及耐力,在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升。为在体育练习中加强学生的合作 ,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进行排球教学时,让学生做垫球练习,10min后为小组传球,在垫球传球中若是出现失误,将面临一定惩罚,即做5个仰卧起坐。为避免被惩罚,学生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垫球传球的技巧与经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快乐。
(三)开展分层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采用分层教学,利用分类编组和分类指导的方法,可以达到分类提高的目标。在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每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在体育学习中增强成功体验,并加强了师生合作和生生交流。以快速跑教学为例,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最快移位能力,小学生基本上都擅长快速跑,这项运动适合爱玩好动的学生。为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教师要选择比赛的方法,如50m短跑比赛,帮助这些学生练习,让他们逐步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动作,提升其速度、力量和灵敏协调素质,让学生奔跑能力得到发展。但是对于一些身体较胖或较瘦的学生来说,他们身体素质较差,对跑步缺乏足够的兴趣,教师则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课堂游戏,如“老鹰抓小鸡”,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动起来,加强其腿部活动,达到短跑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出主體,合理运用有效的分层教育方式,让各层次学生都健康发展,满足当下新课程理念要求。
(四)开展体育游戏,提高教学效果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对一个成功的体育课堂模式来说,需要保证运动负荷适宜,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对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能训练时间,注意改变当前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较小的局面,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3]。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时候,要适时融入技能训练,让“玩”与“学”保持有机统一。例如:对于传统“丢手绢”游戏的弊端,教师要在游戏规则与形式上作出修改,变为解系手绢的“绕杆接力跑”,既让原本众人围坐、两人追跑的情况得到改变,还锻炼了学生“取物迎面接力”和“迎面曲线接力”的技能,增强了其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体育游戏,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渗透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达到体育教学应有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在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用“健康第一”为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将学生的体育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桂花.因材施教在体育课中实际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48-140.
[2]刘洪澳.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J].运动,2017,(02):81-82+90.
[3]曹征清,林振华.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