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年启动的清末新政,单就内容而言,应该说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其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逐渐招致民众愈来愈多的反感、怨恨乃至直接的武力抗拒。
  官员尸位素餐
  清末新政的范围很广,包括裁撤冗衙、整饬吏治、修订律例、编练新军、创办巡警、振兴实业、废科举、兴学校等。1905年以后,又增加了许多“宪政”预备措施,如官制改革、设谘议局资政院、地方自治等。
  新政开始后,看起来似乎颇为热闹,但在实际执行时,各级封建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时人忆述:那些中央各部的“大小官僚每日到部,只是签到、划知、盖章例行公事,大多对政事一无所知,真正懂得条例拟具办法的只有部里的书办”。1899年10月6日,慈禧召见盛宣怀时就曾抱怨:“现今毛病在上下不能一心,各省督抚全是瞻徇,即如州县官,案件尚不肯说真话。”从当时各地督抚的奏折来看,几乎无不表示赞成并认真推行,但事实上,有些督抚实际上并不赞成,曾先后出任广东巡抚、山西巡抚、河南巡抚和两广总督等职的张人骏即是其中的一个。
  张人骏之所以对新政多持否定的态度,一是认为推行新政会增加财政开支,势必加重对百姓的盘剥;二是认为有些新政措施,如编练新军、成立商会和选派留学等,未必对清王朝有利。他反对派员留学,认为将败坏人心,助长革命。
  苛捐杂税激增
  中央的新政费用向各省摊派,各省的新政费用向州县摊派,最终无不落到一般百姓头上。一方面是庚子赔款下严重的财政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官吏的津贴、办公费用激增,恣意挥霍享受。各级官吏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民众苦不堪言。
  德国在华传教士卫理贤曾描述:“满洲贵族利用当时的混乱为自己谋利益,改革措施争相出台,可是钱花了一大把,却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种状况又在全国内造成普遍的不满,为了对付一个接一个的改革法令,地方官员不得不在当地搜罗钱财。”不仅原有的粮银、盐税、茶税等纷纷加重,并且在各省又陆续新增赔款捐、地捐、随粮捐、房捐、铺捐、纸税、果税、肉税、煤税等名目。
  这样,自然使清朝政府同人民大众的关系处在更加紧张、更加尖锐的状态中。1908年2月28日,芬兰人马达汉在甘肃兰州游历,明显地感觉到当地官民间的对立情绪:“由于害怕引起不满,甚至最有益的改革措施也常常被弃之不顾。例如设想从黄河装一个引水管入城……但城里约300名挑水工都是四川人……他们很可能会采取行动来骚扰和攻击衙门。对官员来说,还是避免骚乱为上策。更重要的是,他的三年任期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而不是全省百姓的地位通过有益的改革得到改善。发生一次暴乱,就足以说明他的无能,并毁了他的前程。”
  改革与财力脱节
  综观清末新政的全过程,主政者缺乏通盘考虑,也是败因之一。1902年2月10日,新政开始不久,深知官场实态的清末名士孙宝瑄就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夫以数千年弊坏之法,而欲挽回于一日,非有大手段大见识者不能奏功。而今之当轴者,半皆不学无识之徒,所谓力小而任重,鲜不覆也,悲夫!”
  在财政方面,清末新政是在国家制度层面一次涉及广泛的改革,所需费用之巨,不言而喻。力主宪政的端方也在私下感叹:“以中国地大,只求一里有两个警察,年已需五万万,以全国岁入,办一警察尚复不够,何论其他!”法国陆军部档案载,当时在北京的法国外交官也观察到新政举措与政府财力的脱节,认为“至少可以说,帝国政府决定速建三十六个师和改组海军,而没有考虑到如何维持每年如此巨大的資金开支,是缺乏一点英明远见的行为”。
  官场奢靡依旧
  尽管财政拮据,清廷奢华靡费依旧。1909年,奉隆裕太后的旨意,在紫禁城内动工兴建了名为水殿的一座三层西洋式建筑。四周开挖水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正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楼的四角各接三层六角亭一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水殿以铜作栋,汉白玉砌成,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玻璃墙的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清晰可见。
  当时借新政改革想方设法从中揩油者大有人在,即使是油水不多的办学堂,也不例外。
  各地的新式学堂,不乏滥竽充数者。清末曾在成都求学的郭沫若记述,当时他是慕名从家乡来到成都,进入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堂,很快大失所望。“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国文是熬来熬去的一部《唐宋八大家文》;历史呢,差不多就只是一个历代帝王的世系表和改元的年号表。”西学课程方面,“真是同样的可怜!讲理数学的教员们,连照本宣科的能力都没有,讲浅显的教科书,都读不断句”。他回忆:“我们自然要痛恨中国为什么这样的不长进,中国的所谓教育家、一切水面上的办事人为什么要欺骗国家,误人子弟。”
  有人则趁新政各类机构设立之机,想方设法安插亲友,结党营私。即使如留学归来的所谓新派人物唐绍仪也在其列,曾任沪宁、京汉铁路总办和邮传部左侍郎的他,“在海关或铁路或邮传部里的空缺,只要能捞到手的都安插了他自己的亲属或姻亲,或是他的广东同乡。他在邮传部任职期间任命的四百个人中,有三百五十个是他安插进来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即当时人所称的“民变”,也愈益高涨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905年103次,1906年199次,1907年188次,1908年112次,1909年149次,到1910年则陡升到266次。最后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摘自《团结报》
其他文献
年已古稀的母亲曾读了四年小学,在我心里,总认为母亲是个很笨的人,因为我从小就听她介绍自己太笨太笨了,算术不好,针线活拙。父亲倒是聪明之极,吹啦唱弹绘画雕刻木工瓦工无所不能,因为父亲太能干就一辈子看不起母亲,母亲在父亲心里没有位置,哪怕父亲患脑血栓15年,母亲日夜伺候他,他也始终看不起母亲。而我们姊妹仨,从小也忽略着母亲的存在,母亲为全家人默默奉獻似乎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工作,忽略着她的吃穿和病痛,
期刊
几年前,24岁的湖南农家女孩刘星宇,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办了一家鱼缸厂,鱼缸生意红火了几年后便日渐衰落,她心里很上火。一天,刘星宇去潘家园市场送鱼缸,发现花鸟鱼市场上正在热销一种大的豪华的水族箱,她一下子便明白了她鱼缸生意不好的原因了:现在人们居室装修越来越豪华,简陋的鱼缸已经上不了台面。于是,她打算转型生产豪华的水族箱。  刘星宇深知要想“后来居上”,自己的产品就一定要有特色,“步人后尘”永远没
期刊
有一张撕毁的字条,它一直隐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家人提及堂妹,这张撕毁的字条仿佛会张牙舞爪地飘飞在我眼前、浮现在我的思绪里,一股深深的遗憾就会涌上我的心头,总令我百感交集。  我伯父的第一任妻子,在我的二堂哥生下来没几个月就过世了,在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第二个伯母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她前夫生的女儿,成了我的堂妹。  堂妹和我年龄相仿,小孩子之间难免会有些吵吵闹闹,我记忆深刻的不是我和堂妹之間的吵
期刊
有一个姑娘叫莫莫。  莫莫是个好姑娘,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有喜欢她的男生暗暗追慕,只是莫莫眼光高,一般的小男生根本不看在眼里。  十八九歲的女孩其实还是青涩的,像枝头没熟透的果子,看起来也并不多么诱人,偏偏她性格温柔大方又开朗,还是个聪明有才华的丫头。  慢慢地,喜欢她的男生越来越多,被拒绝的男生也越来越多,再慢慢地,到了大三大四,就几乎没有什么男生追她了。  因为那些曾经口口声声说着喜欢她的男孩,
期刊
“为了这点知识,让那么多人付出生命,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艾玛·德隆这样问道。  1882年9月,艾玛·德隆得到确切消息,丈夫德隆率领的“珍妮特”号探险队遭遇惨败。33名队员为了生存,竟不可思议地在雪原上跋涉了数千公里,最终弹尽粮绝,只有13人幸存,德隆也不幸遇难。彼时,离“珍妮特”号出发已过去整整38个月。  艾玛与德隆是在一次舞会上相识的,让艾玛吃惊的是,沉默寡言的德隆竟会对自己一见钟情。最终
期刊
这真的不能算是我的初恋。  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姓谷,因为个子高,同学们都叫他谷风机。我那时在班上的女生中也是个子最高的,所以班上站队的时候,我俩总是站在最后一排,胳膊靠着胳膊,连呼吸的声音都听得到。有时做广播体操伸展运动时,手臂总是碰到一起,然后我们彼此笑笑。  谷风机的数学很好,数学老师就特别喜欢他。数学老师姓冯,有一对特别细小的辫子。有一次,我看谷风机上课不注意听讲,在桌子上画冯老师那两条小辫
期刊
网上有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小男孩火了。父母把他培养的十分优秀,他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英语口语非常棒,而且围棋、轮滑等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却说:我爸妈没有钱,不配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  孩子的言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也引发了很多网友吐槽自己的父母还不如男孩的父母提供的条件好,自己岂不更应该嫌弃父母?  其实批判原生家庭之风最近刮得甚盛,很多人和伴侣关系不好,工作遇到挫折,养育孩子出
期刊
有些话,不能跟孩子说,比如:赚钱很难,省着点儿用……  记得我5岁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买一个洋娃娃。”妈妈劈头盖脸地训斥道:“你知道赚钱有多不容易吗?你没看见我天天为了这个家累死累活的吗?你还跟我要钱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当时我立刻感到很羞愧,觉得自己太自私,竟然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汗水上。我不能浪费钱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从此以后,我对自己的需求开始节制。  9岁时的一个夏天,有
期刊
身陷钢筋水泥城堡中的都市人,谁不渴望过上周围有花草相伴的“田园生活”?清华男生石俊峰告诉人们,在你家房子里就可以建一座美丽的立体花园,只要轻轻按一下手机键,就能为其浇水,实时掌控植物长势,一年四季可以随时更换你喜欢的各种花草,构成不同风景。如今,不少世界500强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欧洲留学发现绿色商机  石俊峰1988年出生在河南焦作市,爸爸是河南理工大学的老师,妈妈是计算机工程师。19岁那年,
期刊
13岁的杰瑞米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名初中生。他从小就怀有强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情都想跃跃欲试。  杰瑞米的爸爸是一名货车司机,每天端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开着货车到处跑。杰瑞米从小就十分崇拜当货车司机的爸爸,他觉得爸爸开车时很威风,简直酷毙了。  杰瑞米八岁的一天,他突然向爸爸提出要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没想到竟得到了爸爸的赞许和支持(试想,中国的家长会让自己八岁的孩子学习驾驶吗?)。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