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差异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1e)之,及于戚羽,谓之乐(yue),”。意即:大概艺术的起源是由于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人的情感发生变化是因为事物的变化。人受到外界事物的变化而产生了情感,形成了“声”,声互相应和,产生有变化有规律的声就是“音”。把“音”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行演奏,加上舞蹈就叫做“乐”。“乐”的根源是:人心感于物也。说明音乐产生于人类情感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中,也说明了音乐是人们生活中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而在生活中,歌唱是所有音乐表现形式中,最亲切、最直接、最富感染力的一种。随着历史的变迁,歌唱艺术也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
  歌唱分为三种类型,即美声、民族和通俗。在大部分的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中,传授的一般是美声与民族声乐,这两种声乐艺术也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所谓美声唱法,意大利文为BelCanto,意即美好的歌唱。而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两者都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它们在技巧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因为历史的渊源、发展的历程、地理差异以及人文环境的诸多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与比较。
  
  呼吸的应用
  
  欧洲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知道怎样歌唱”。中国也有句古话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些都简明揭示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又说明了:要歌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有正确的气息来支持。“气”就是指歌唱发声中由呼吸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而形成的气的流动形态。
  传统的民族唱法认为歌唱用的是丹田之气,把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又叫“天”,其位置于两眉之间,中丹田又叫气,指脐上胸下的部位,就是所谓的横膈膜处,下丹田又叫‘“地”,位于脐下三指,就是美声唱法中所谓的小腹收缩处,歌唱时要求“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丹田”。这样歌唱发出来的声音,就有“顶天立地”的效果。美声唱法的传统经验是胸腹式呼吸,即是身体站直,两肩和手自然下垂,不要僵硬。用口鼻像闻花似的把气吸到肺的底部,使肺的下部扩张带动腰部的肌肉向外扩张,迫使横膈膜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肩与胸部不要上抬,可以想象身体就是一根空管,把空管舒展的吸开,让上下贯通,流畅起来。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气息空间的应用上,民族唱法比美声唱法的气息空间小一些,气息量少一些,但是比较集中,发出的声音自然而明亮。
  
  共鸣腔的运用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的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它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声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洪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气息振动声带发出的原始音响,通常叫“基音”。基音是细小微弱的,既不能传远,又不能变化音色和音质,更不会有声音的穿透作用,我们之所以能听到那些具有较大音量和各种美好音色与音质的声音,就是靠人体许多的天然的共鸣腔体将“基音”扩大,这些人体共鸣腔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声音的高度。
  美声唱法将人的共鸣腔体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在歌唱时运用整体共鸣,混合共鸣,即是在不同的声区里,各共鸣腔的混合比例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多一些,口腔、胸腔共鸣应少一些;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该多一些,头腔、胸腔共鸣要少一点;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掺入口腔头腔共鸣。这样唱高音时声音就不会是单薄而尖细了,在唱低音时声音也不会变的低沉而迟钝。声音在三个声区内,都能做到既明快华丽,又丰满结实,既富有金属光泽,又有穿透力。民族唱法运用的是部分共鸣腔,以头腔口腔共鸣为主,加上适当的胸腔形成一个上至头腔下通口咽腔和胸腔的垂直拄状的共鸣通道。在共鸣效果上与美声唱法的宽宏粗大有所不用。在共鸣腔体管的作用上,比美声唱法要细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要求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喉咙打开适度,放松下巴并微抬笑肌,这样获得的共鸣集中在头腔,使声音通畅甜美,便于咬字行腔。
  现在的民族唱法大胆的借鉴了美声唱法中的科学方法,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理条件和嗓音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寻找到歌唱发声的最佳共鸣效果。
  
  歌唱通道运用的不同
  
  美声唱法是以腔领字,以腔带音,以产生丰富的混声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嗓音为美,喉咙夸张似的打开,使其从喉头至咽腔、鼻腔,甚至到头腔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发声管道,这个管道要求喉咙尽量打开,喉咙尽量往下,使发音管拉长,上下贯通,音色上既宽厚又饱满。传统的民族唱法是吸取了中国戏曲的经验,强调“以字行腔”,即是“以字为先,腔随字走。”但是随着不断的实践积累,又借鉴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精髓,把“腔”从“字”的发音局限中解放出来。使声腔更加响亮,形成更加夸张,音域逐渐扩展,表现力大大加强,使它成为独立的技术个体和审美客体。这说明民族声乐强调“腔圆字正”,即是先把“腔”通道解决,再把“字”放进去,使所有的“字”都在腔体内完成,使“腔”体成为字的载体,这与美声唱法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民族作品风格特点不同,民族唱法的管道要比美声唱法的管道短一些细一些。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需求,去训练歌唱通道。
  
  咬字吐字的差异
  
  由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环境,所以在咬字吐字上有所不同。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和意大利的发音特点是直接相关的。字的发音组合元音多辅音少,而且几乎所有的词都是以元音结尾(某些外来词除外)。元音没有变弱或变音现象,每个元音发出来都非常平整、圆润、丰厚、饱满,加上意大利人说话有夸张性的特点,比较容易形成歌唱需要的空间,非常有利于歌唱。民族声乐中有“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的说法,由此可见,咬字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
  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训练上也是有所区别的。美声唱法由于是以意大利语言为基础的,它的音速及发音都较汉语简洁,它要求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一气呵成,不为歌词的语言韵律及节奏所限制,讲究得是以声传情。咬字要服从发声,咬字要服从行腔。因此美声唱法的训练是先从训练声音开始着手的,是先立腔,后立字,其咬字是按窄咬字、竖咬字、后咬字要求进行的。传统的民族唱法训练一般是从喊嗓、念白、调嗓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同时还要求训练时按照宽咬字、横咬字、前咬字的特点,以达到声音在咬字、吐字上要清晰,认为这是民族唱法的基本原则,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同时又借鉴国外声乐艺术中的精华,总结出民族唱法的咬字首先是把通道解决,再把“字”放在腔体内完成,在此基础上去夸张“字”的色彩和个性。这些与美声唱法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又因为歌曲风格的不同,把“字”的支点细分为:中上支点、中下支点、后支点、前支点、大支点、小支点、虚支点、实支点等等。这些支点都是抽象的概念。因此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字的念法上,共鸣状态,夸张程度,腔体的用法以及训练上,都有所不同,所以歌唱的效果就不同。
  在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过程中,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是必要的。美声唱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发声训练方法,而民族唱法在形成与发展中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唱法中的优秀成果,也借鉴了国外科学的声乐方法和经验。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是中西文化相互溶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声乐教育发展取得的一大成果。目前国内的民族声乐教学,在民族发声法的训练基础上都渗入和揉进了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所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点。
  总之,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任伺-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声乐艺术这朵奇葩将会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其他文献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研究了如意金黄散及其剂改新制剂如意金黄巴布剂中小檗碱的的透皮吸收特性,HPLC法检测透过的小檗碱。结果表明:散剂改为巴布剂后能显著提高其透皮吸收效果,如意金黄
本文回顾我院近15年来收治213例右半结肠癌资料中,有17例入院时误诊为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现就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黄连为常用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童便制、蜜浸一宿、微炒、炒焦、炒炭、巴豆制、益智制、切制成饮片、捣碎、为散、去须毛等净选、切制、炮炙方法。笔者调查了几家用药单位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世界的向导,是形成化学概念、原理,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基础,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目前由于大米的生产工艺已经基本定型,国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开始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重点向安全、绿色、休闲和稻米的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只有当文化知识进入了言语交际且影响交际顺利进行时,才是语言教学意义上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
雌马酚是大豆异黄酮重要的代谢产物。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雌马酚具有比其前体异黄酮大豆黄素更高的生物活性。人群干预研究表明,仅有30%-50%的个体能在其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
1 引言a硫辛酸(alipoicacid,LA)是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它在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生成FADH,参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物质[1]。它是代谢性的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a硫辛酸(氧化型)可以转变
以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可高效发酵生产淀粉酶的突变株。通过筛选及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了一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其淀粉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