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大运河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长廊,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为推动运河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运河文化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运河文化的引领作用,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大运河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务实之举,让大运河再次焕发青春,从而推动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
  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协调发展。大运河所在的我国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发展动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让沿线城市共同发力,打破一亩三分地,促进更大范围的融合和交流。一是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衔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大运河承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文化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繁荣,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二是构建跨省市的合作联动机制。借鉴申遗过程中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运河沿线城市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和分工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沟通渠道,强化顶层设计、共建基础设施、共抓服务配套,增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协同性。三是发挥沿线城市的各自特色。各沿线城市要结合自身特色,构建不同功能的运河文化廊道或文化产业园区,避免同质化竞争。深化沿线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镇江、扬州连通大运河和长江的重要支点作用,发挥苏锡常、杭嘉湖服务上海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区域间航运互通、旅游合作、人文交往,开拓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共享发展。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生态、航运资源。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共享发展,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探索流域性平衡。从大运河遗产的线性特点出发,树立全线“一盘棋”思想,从现在的按区域管治转向按流域管治,构建一个具有统一约束力和规制力的保护体系,形成流域共治、战略共保的工作格局。其次要构建公平公正、权责一致的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利用运河文化,形成大运河区域共享发展新模式。推动形成大运河生态补偿计划,探索建立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生态补偿。纵向上,突出以奖代补的生态补偿机制;横向上,建立流域上下游“双向补偿”机制,制定覆盖大运河文化带区域内主要河流的区域补偿制度,确保属地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还河于民。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通过建立运河绿带、运河步道,让大运河成为群众的休闲区和生活乐园,实现还河于民、共建共享。积极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运河遗产保护和运河文化传播,让大运河成为全线人民共享共治的“幸福运河”。
  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绿色发展。千百年开凿修缮过程中形成的天人合一的运河文化,使大运河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绿色发展,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整合区域水资源。通过运河文化的引领,推动区域内京杭大运河适宜航段尽早恢复通水和旅游通航,强化河道水系生态功能,保障区域内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二是强化综合治理。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实际情况,强化大运河河道水系、交通航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推动大运河生态合作组织的建立,构建跨市、县流域的大运河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加强运河生态文明建设,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抓手,保护和建设好大运河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效载体。三是坚持系统治理。通过系统治理,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升植被覆盖水平,建设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大运河水质。大力植绿造绿护绿,打造滨河绿色生态走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沿运河地区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等生态中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有效涵养和保护大运河水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将大运河打造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得益彰的“美丽运河”。
  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创新发展。运河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创造精神的文化,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创新发展,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用运河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用现代理念嫁接传统,用追求精致的运河文化推动传统服务业做优做强。二是用运河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用创新创意来为文化产业增加动能,发展与大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软件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三是用运河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城市转型的主动力,努力增创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构筑创新板块,带动引领相关产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重点产业中高端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效益,推动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一体化整合,提升企业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运河”。
  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开放发展。运河文化是开放性的,这种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善于兼蓄外来文化,并融会贯通,逐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用运河文化引领沿线区域开放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用包容开放的运河文化促进运河区域共同发展。将大运河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转化为今天发展经济的新动能,形成运河区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推动人才、技术、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吸引更多的创新性人才走进运河城市,更多的创新性企业落户运河区域。利用运河良好生态,吸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运河区域着力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引领产业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用运河的交流功能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在受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对外连接和窗口作用,拓展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造一批大运河文化特色突出、经济效益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加快文化等相关领域优势企业走出去。以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为核心,将大运河建设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前沿阵地。三是通过发挥运河文化优势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大运河串连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廊道。传承运河文化就要紧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坚持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导向,促进文化與旅游资源叠加,让沿线城市共同塑造、共同享用“下江南游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缤纷大运河旅游带,推动大运河成为国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作者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其他文献
在水温29±1℃,光照强度500lx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最大日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同化效率,消化时间和生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中华鳖稚鳖的上述各
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乘坐从华盛顿飞往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航班。这次航班将要飞行15个小时,因此,飞机上的洗手间总是人满为患。
昨天我在练吉他的时候,接到一个姑娘的电话。她想跟我请教一些吉他的问题。我告诉她,去报一个吉他初级班好了,并向她推荐了我报的班。
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出名之后,总是感觉忙碌得不亦乐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请教一位年老的禅师。作家向禅师言道:“师父,我为何自从出名后就觉得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累呢?”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八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大口。弟
1725年,叶卡捷琳娜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她把一位名叫查理的英国厨师留在身边。查理擅长做香津可口的皇家奶油鸡,曾服侍过先皇50年。叶卡捷琳娜继位后,每当国家发生大事,他总要
对花岗岩区土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及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建筑多样性和地力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区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植物多样地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人类干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二是书籍。书籍是储存人类代代相传智慧的宝库,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
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新《会计法》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集团体制下母公司对下属予公司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问题.财务总监在企业集团内部
仅为全世界人口的0.3%,却捧走了13%的诺贝尔奖!是犹太人聪明绝顶、智商无人能及,还是这个盛产“天才”的民族,把教育当作获得一切的人生基准?来听听犹太人自己是怎幺说的?2014年5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