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现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的金矿田。而沙丘沟则位居其中,西邻黑石山多金属矿区,南接岩金沟金矿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类比和分析邻区(红旗沟-深水潭、岩金沟、黑石山)矿床特征发现,普查区与邻区同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北缘,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在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对比性,对普查区后期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及多金属矿 类比分析 沙丘沟 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98-1
1矿区地质特征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III12)、五龙沟金矿田(V13)。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及少量的第四系;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东昆中岩浆构造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地层
金水口岩群(Pt1j)是普查区的主要组成地层,分布广泛,为一套中深变质的有层无序变质岩系,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主要岩石类型有: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及透辉石矽卡岩。地层周边有侵入岩分布,多形成被侵入体包围的格局,侵入体残蚀吞噬地层的现象比比皆是,十分普遍,地层与岩体接触部位发育同化混染现象。受岩浆活动影响地层连续性差,多被侵入体分割成条块状,以捕虏体或残留体状态产出。
1.2构造
区内构造出露频繁,多以断裂构造为主,根据展布方向将其分为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及近南北向三组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控制着区内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是区内主要控矿断裂构造。
除了北东—南西向构造为一张性断裂外,其余断层均为压性(压扭性)逆断层;以空间展布方向和发育程度为主结合断裂的力学性质,分析研究归纳总结认为: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断层主要表现为扭性或压扭性,北东—南西向断层表现为压性张性(承受压应力),明显表现出矿区北东—南西向受到挤压,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应力作用。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期次,规模大等特征,其活动形式主要为岩浆侵入。
(1)侵入岩。以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主要有晚元古代中——酸性岩浆活动,发育中—酸性侵入体,侵入体多沿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呈带状产出。主要岩石类型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岩浆活动表现出多期次多类型特征。
(2)脉岩。区内中酸—酸性脉岩较发育,主要类型有闪长岩脉、斜长花岗岩脉、钾长花岗岩脉、石英脉,斜长岩脉,多沿断裂构造带及裂隙面分布。
2矿体地质特征
2.1构造蚀变带特征
区内构造蚀变带出露较多,其中XV号蚀变带规模最大,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沿走向延伸长约1.0千米,宽度15—35米之间,倾向北东,倾角50—75°,属韧性断裂形成。其产于无名地单元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与下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组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的接触部位,地貌呈负地形。由于岩石性质及受动力作用强度差异,断裂沿走向宽窄变化较大,在走向与倾向上均显示出舒缓波状的特点,具膨胀狭缩与分支复合现象,控制了区内金矿体的展布方向及成矿特征。
2.2矿体特征
区内共发现金矿体3条,金矿体为单工程或仅有地表工程控制的矿体,走向长一般80m,最长为110米,厚一般为1.27~2.30m,最厚达5.30m,金品位为1.06—7.02×10-6,最高达9.65×10-6。金矿体产于蚀变带膨大、分枝复合部位,形态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带内岩石复杂,矿化不均匀,矿体具有连续性差、品位变化大,尖灭再现等特点。
3邻区矿床的类比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一致:同处于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III12)、五龙沟金矿田(V13),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
(2)成矿特征一致:区内金矿体成矿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矿体均产于构造蚀变带内,严格受控于构造断裂带。蚀变带多沿地层和岩浆岩接触带展布,带内构造角砾原岩成分较复杂(断层上下盘岩石均混入)、混乱,因构造角砾岩的原岩成分不一致,使得区内金矿体普遍不连续,矿体地表形态为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近于平行排列,具有分布不连续、矿化不均匀、品位变化大、尖灭再现、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的特点。
(3)矿化蚀变现象一致:综观矿区、区域各类型矿石、近矿蚀变岩石和未蚀变的正常岩石类型,可发现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等,岩石蚀变沿断裂构造带呈线性分布,表现为地表以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为主,深部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蚀变具有过度渐变的特点。
4结论
通过对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普查区内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床类型初步定为构造蚀变岩性。类比和分析邻区(红旗沟—深水潭、岩金沟、黑石山)矿床特征发现,普查区与邻区同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北缘,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在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对比性,对普查区后期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国栋《青海省都兰县沙丘沟金矿普查报告》,2009年,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2]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赵昌新,张延林等.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区详查报告.
[3]青海省地矿局.青海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杨生德,王 彦,任家琪,章午生等.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青海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5]潘彤,罗才让,伊有昌,等.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关键词]金及多金属矿 类比分析 沙丘沟 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98-1
1矿区地质特征
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III12)、五龙沟金矿田(V13)。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及少量的第四系;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东昆中岩浆构造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地层
金水口岩群(Pt1j)是普查区的主要组成地层,分布广泛,为一套中深变质的有层无序变质岩系,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主要岩石类型有: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及透辉石矽卡岩。地层周边有侵入岩分布,多形成被侵入体包围的格局,侵入体残蚀吞噬地层的现象比比皆是,十分普遍,地层与岩体接触部位发育同化混染现象。受岩浆活动影响地层连续性差,多被侵入体分割成条块状,以捕虏体或残留体状态产出。
1.2构造
区内构造出露频繁,多以断裂构造为主,根据展布方向将其分为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及近南北向三组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控制着区内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是区内主要控矿断裂构造。
除了北东—南西向构造为一张性断裂外,其余断层均为压性(压扭性)逆断层;以空间展布方向和发育程度为主结合断裂的力学性质,分析研究归纳总结认为: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断层主要表现为扭性或压扭性,北东—南西向断层表现为压性张性(承受压应力),明显表现出矿区北东—南西向受到挤压,北西—南东向、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应力作用。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期次,规模大等特征,其活动形式主要为岩浆侵入。
(1)侵入岩。以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主要有晚元古代中——酸性岩浆活动,发育中—酸性侵入体,侵入体多沿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呈带状产出。主要岩石类型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岩浆活动表现出多期次多类型特征。
(2)脉岩。区内中酸—酸性脉岩较发育,主要类型有闪长岩脉、斜长花岗岩脉、钾长花岗岩脉、石英脉,斜长岩脉,多沿断裂构造带及裂隙面分布。
2矿体地质特征
2.1构造蚀变带特征
区内构造蚀变带出露较多,其中XV号蚀变带规模最大,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沿走向延伸长约1.0千米,宽度15—35米之间,倾向北东,倾角50—75°,属韧性断裂形成。其产于无名地单元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与下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组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的接触部位,地貌呈负地形。由于岩石性质及受动力作用强度差异,断裂沿走向宽窄变化较大,在走向与倾向上均显示出舒缓波状的特点,具膨胀狭缩与分支复合现象,控制了区内金矿体的展布方向及成矿特征。
2.2矿体特征
区内共发现金矿体3条,金矿体为单工程或仅有地表工程控制的矿体,走向长一般80m,最长为110米,厚一般为1.27~2.30m,最厚达5.30m,金品位为1.06—7.02×10-6,最高达9.65×10-6。金矿体产于蚀变带膨大、分枝复合部位,形态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带内岩石复杂,矿化不均匀,矿体具有连续性差、品位变化大,尖灭再现等特点。
3邻区矿床的类比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一致:同处于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III12)、五龙沟金矿田(V13),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
(2)成矿特征一致:区内金矿体成矿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矿体均产于构造蚀变带内,严格受控于构造断裂带。蚀变带多沿地层和岩浆岩接触带展布,带内构造角砾原岩成分较复杂(断层上下盘岩石均混入)、混乱,因构造角砾岩的原岩成分不一致,使得区内金矿体普遍不连续,矿体地表形态为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近于平行排列,具有分布不连续、矿化不均匀、品位变化大、尖灭再现、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的特点。
(3)矿化蚀变现象一致:综观矿区、区域各类型矿石、近矿蚀变岩石和未蚀变的正常岩石类型,可发现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等,岩石蚀变沿断裂构造带呈线性分布,表现为地表以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为主,深部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蚀变具有过度渐变的特点。
4结论
通过对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普查区内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床类型初步定为构造蚀变岩性。类比和分析邻区(红旗沟—深水潭、岩金沟、黑石山)矿床特征发现,普查区与邻区同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北缘,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在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对比性,对普查区后期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国栋《青海省都兰县沙丘沟金矿普查报告》,2009年,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2]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赵昌新,张延林等.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区详查报告.
[3]青海省地矿局.青海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杨生德,王 彦,任家琪,章午生等.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青海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5]潘彤,罗才让,伊有昌,等.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