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南方乡村饮食文化史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孙犁散文奖的湘南乡土作家黄孝纪,他又一部中国乡存丛书已问世。这是他继《瓦檐下的旧器物》后,第二部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常规出版、封皮古朴装帧精美的散文集。
  翻开这部怀旧的书本,一看书目,一种浓郁的乡土文化跃然纸上,甚至有种气场,牢牢地抓住你看下去,书中吃食,非常接地气,都是农耕文明的自给自足,其色、香、味、形,在这位实力派作家的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有着旷野大美的霸气,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那些焦黄香脆的油糍粑、烫手软糯香甜的焖红薯、红辣金黄的腌辣椒炒蛋下饭、猪杂炒酸萝卜下酒,捉泥鳅、摸田螺的童趣……谁能抵挡?
  儿时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位开启乡土文学先河的奠基人,文字趣味横生,那些摘桑葚、覆盆子,折腊梅花、捉蟋蟀的场景,正是我们孩童的主打生活,所以,一读就记住一辈子。
  写食事的名家高手,汪曾祺先生算一个,他的《四方食事》一书,写的是各地寻常食道、家常酒菜里的饮食文化,赚了几多游客、读者的口水?还有他的《黄油烙饼》《手把肉》《咸菜慈姑汤》《端午的鸭蛋》,一样令人回味悠长……原以为看过大师字词精准的名作,别家食事难以入眼,没想到手持黄孝纪的《一个村庄的食单》,那些尚未雕琢的璞玉般质地的文字,也非常走心,干净且美。看似作家是在为故乡八分公村的饮食立传,其实,他写的也是我老家的食单,是我与许多人挥之不去的乡愁。书中有些吃食,曾经也出现在我们的笔端,但我们没有一味一味地捧起,将故乡的“食、膳、馐、饮”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可黄孝纪做到了,与其说他是在记录故乡的粗茶淡饭,不如说他是在敬重回报那片养育他的故土,是为后辈了解这片故土留下了重要文献。
  民以食为天。四川的李子柒,用视频展示一道道乡村美食,她鼓捣的各种谷物菜蔬,从采摘、择洗、晾晒、挑水、劈架、烧火、掌勺等一一播放制作的全过程,如《用黄豆酿一壶传统手工酱油》《用柴火烙出焦黄的玉米饼》《用山泉水腌制一坛酸笋》,这些,你有多久没吃过了?在强烈刺激你味蕾的同时,也把你拉回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些都是百姓曾經的生活,而又远离了的生活,所以使人流连忘返,所以,李子柒成了网红。黄孝纪捧出的食单不一样抢眼?他是用文字再现舌尖上的中国乡村,该浓墨时浓墨,该重彩时重彩,该轻描时轻描,该淡写时淡写,还原了一道道吃食的制作场景。在他童年、少年生活的那个百户人家的村子,日常中的饮食,都是自给自足,正如他所写的“日常饮食所涉及的种种食材,几乎都是出自故乡自身的这方土地”。那些山里的、地里的、田里的、水里的、栏里的、树上的、藤上的食材,哪样不是祖祖辈辈遵循二十四节气劳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代代传承口口相传的?
  书里的每一味,都是零污染的吃食,无论是应季谷物,还是四时菜蔬;是家禽家畜,还是野生水生食材,都是顺应天道自然生长的绿色食品,是农家人餐桌上的放心食物。就调味品,除了盐,葱、姜、蒜、香芹、辣椒灰、土酱油,哪样都是自产自制的,油也是自家熬制的猪板油和打榨的茶籽油。一味一味,皆是情感,勤劳的母亲,频频出现在作家的文字里,那是一个典型的农家主妇,一个用天然食材和简单炊具,甚至就一口大锅,不懂什么养锅、颠锅、滑锅,就可烹饪出一家老小适口饭食的普通农妇,如村人爱喝早茶,这位母亲每天早起的头等大事,就是生火烧水涮壶泡茶,壶是匠人手工打造的铜茶壶,造型精美,算是家里最贵重的器皿了。茶叶都是自采自制的,不懂茶道、更不会有兰花指的母亲,可以弄出正茶、枫树叶茶、山苍子茶、金银花茶、野菊花茶来。母亲的形象,几乎鲜活在每味吃食里。其实,她是一群贤良与智慧的农妇代表。农妇们,为了兼顾老小口味,她们带着簸箕、粉筛等什物,端着浸泡过的黏米、糯米或高粱,去村里的碓屋捣粉筛粉,在这里邻里互动,切磋手艺,制作出米饺粑、高粱饺粑、斋粑、兰花根、套环、花片等风味小吃,犒劳家人。她们就是大厨,是美食家,是乡村饮食的大功臣,是乡村半边天。
  回头看开篇第一辑写食,就饭,作家以器具命名的饭,写了鼎罐饭、钵子饭、甑蒸饭三种,再加一个糯米饭,都是米饭,可在黄孝纪的笔下,烹出了不同的饭香和口感,不同的米饭色泽,这是要文字功底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黄孝纪八年写出“八公分记忆”系列六部,写得快也罢,关键是他还写得好,很好,篇篇佳作,部部值得品读和收藏。
  一位隔壁村的老乡,看了黄孝纪的单篇《红薯烧酒》里用的陶器是他们村的,已经衰落,便留言:“看到家乡的特产,看到老家的陶瓷,心情低落……这是祖传的啊,希望后人能发扬光大,窑上村的人在此感谢黄作家!”另一位读了《糍粑》叹息:“现在机器打的糍粑,一没手工打的原汁原味了,二没了人情味。”一位看了《打糖》说:“如亲临打糖现场,似又听到了儿时叮叮当当的敲糖声,浓浓的甜香味扑面而来……”有人读了《烫皮》感叹:“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做烫皮,凉在长长的竹竿子上,现在没见人做了……”真是,字字是真,句句是情,篇篇是念想,辑辑是乡愁。但一口气读下来,就像赴一场乡村盛宴。
  一谷一物是底蕴,一菜一蔬是文化。那土灶的温度,母亲的劳作,米饭的喷香,热锅的菜香,地窖的酒香,这就是村人日常里的一日三餐。历史文献记载的,多为皇家贵族的精良饮食,感谢作家黄孝纪,在这个乡村流变的时代,如此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感,为平民大众,奉献出了一部南方乡村饮食文化宝典!让那些消失的食事,全在纸上复活,成了一道道安抚民众的精神大餐。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出门受限的人们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时间将精力聚焦于互联网。新媒体原创热文成了重要的抗“疫”阵地,弥合疫情下信息和知识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互联网内容流量池的典型,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平台承载和记录着疫情防控的艰苦与奋斗。  2020年2月,新榜监测到365440個活跃样本累计发布21660551篇内容,平均阅读数和平均在看数分
期刊
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凡高自传》收录了凡高写给自己“灵魂双胞胎”弟弟提奥的重要家信。这些信件将近35万字,对于不了解凡高生平的读者而言,完整阅读下来可能有些吃力。它像是由信件连缀起来的纪录片,又像是由思想和情感汇聚而成的沉思录, 形式上更接近于一个孤独灵魂的喃喃自语。  如果蓝色代表着忧郁,那么在文森特·凡高的画作里金色则近乎希望。1853年凡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牧师家庭,在这个世界生活了37
期刊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凶猛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国打响。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武汉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演绎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留下了一个个刻骨铭心的动人瞬间,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书写了武汉抗“疫”的壮丽诗篇。  在这场生死大决战中,每一个人都是战士,都是历史的亲历者
期刊
主持人:全民阅读的重点在农村,建设书香中国的关键也在农村。但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如何改善、提升农村居民的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节目特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化时代农家书屋发展研究”团队,共同探讨农村阅读与农家书屋发展问题。首先,请魏玉山院长
期刊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持续利用时间最久的人工河道。她绵延3000公里,贯穿8个省市,奔流2500年,有数不胜数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土人情、民俗信仰。大运河上的船民赖运河而生,长年累月地在水上劳作、生活,其物质生活习俗、精神生活习俗、社会生活习俗最为人们所关注和探寻。本文仅就其禁忌、婚礼与祭礼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船民的禁忌  所谓船民,就是以船为家,并且在船上劳作
期刊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而不断努力。面对疫情的突发状况,中信出版集团迅速做出反应,积极部署,做好本单位的疫情防控;身为国有出版企业,中信出版集团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在线阅读服务活动和捐书活动,为防疫工作、稳定社会情绪做出积极贡献。  推出免费数字阅读服务  在这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宣部出版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人卫社党委、董事会统一部署,围绕疫情、勇于作为,围绕双效,敢于担当,为一线抗疫工作提供坚强的出版传播后盾。  做好选题整体策划,以多渠道、立体产品筑战疫防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下,2020年
期刊
江西高校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最近联合推出的《本色英雄张富清》一书,是一本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一读就爱不释手、主旋律、正能量的好书,值得祝贺!  张富清是一个大英雄、真英雄。作者真实地记录下了英雄张富清的一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战场上,张富清靠自己的英勇拼杀,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完成了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肉搏战、九死一生等场面,只有真正亲历战场、打过仗、与敌人拼
期刊
在2019年年末举行的第九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盛典活动上,记者遇到了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李清华,大校军衔的他多次参加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重大军事行动和军事演习,两次荣立二等功。得悉他是作为“北京市书香家庭”代表来参加活动的,于是记者就家庭阅读主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在阅读中成长  新阅读:祝贺您的家庭获得了“北京市书香家庭”这个称号,请谈谈您的阅读生活。  李清华:谢谢,我个人非常喜欢阅读,家
期刊
在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科普图书依然是培养少年儿童科学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工具,而科普绘本则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将奇特想象和抽象的科学知识完美融合后呈现出的丰富科学知识传达给孩子,激发学习热情、增加知识积累,进而引领其进入魅力无穷的科学世界。但目前我国原创科普绘本还有很多不足,本文提出应从三方面加强原创科普绘本的策划工作:立足我国科技与文化,塑造“科”“文”有机融合的原创科普风格;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