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法制建设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信用缺失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现实背景出发,介绍了企业信用的法律内容,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信用的法律体制建设举措。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法制建设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是最活跃的市场经济主体。其信用能力和信用形象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而且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信用是企业竞争力之源,生存之本,是民营企业发展之命脉。
  
  一、企业信用的法律内容
  
  在法律上,企业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企业履行其所做出的或应有的承诺的能力,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它是一个广义上的民事活动。
  1 企业信用活动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无论是授信企业还是被授信企业,他们在所进行的信用活动中都是作为民事主体而存在的,应当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它们的地位都应当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给另方强加自己的意志。
  2 企业信用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
  它要求在信用活动中,无论是授信方还是被授信方都应当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授信或受信。同时,在信用的内容上,也应当公平和诚信,不得进行虚假的授信和超出自己能力的受信,损害对方的利益或社会公共的利益。
  3 企业信用活动的管理公共性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不再是市场的“守夜人”而成为市场的主导者,需要采用行政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与引导,以避免市场的缺陷。因此,企业信用活动及其保障不仪仅是市场的自我调节,还必须要依靠法律的规范与制约。同时,对于因严重失信而导致犯罪者,国家还必须要采用刑事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制裁。
  
  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1 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信用,重承诺,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真正的信用关系还未完全建立,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一些诚实守信的企业没有因为守信而多得利益,不讲信用的企业没有因为不守信而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关系的重要性体会不深,认识不足。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除了少部分企业主素质较高外,多数企业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对经营的手段、企业发展战略等没有深入的思考,法律观念淡薄。
  2 经济社会环境对民营企业失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市场信息不对称使民营企业失信有机可乘。作为贷款人的银行与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相比所获得的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对称的,企业内部人掌握的企业自身信息总比外部人多,这对银行的信贷决策和信贷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除此以外,由于我国当前征信体制尚未建立,市场受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体体制残留影响,信息传递不畅,交易行为不规范不透明,使本来应该对称的信息也变得不对称。
  其次,政府行政违法介入助长民营企业失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眼前的、暂时的、地方的利益,对制假售假、欠债逃债、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是以说不清、道不明的方式鼓励、支持。有些地方官员缺乏大局观念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意识,把地方一时的利益看得高于国家、社会和全民的根本利益,对本地民营企业的失信行为,不是给予教育及严厉的惩处,而是千方百计地进行包庇。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使得一些企业有恃无恐,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
  3 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导致民营企业失信的泛滥
  虽然中国现存的法律制度为企业信用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但现有法律对信用制度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信用关系日益重要化和专门化,客观上需要专门的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对其进行有效调整。中国现行信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不够完善。由于中小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加上中小企业天生就有的信用不足的缺陷,因此,各国均应用法律手段来促进中小企业建立信用环境,弥补其信用不足的缺陷,促进其发展。但是我国至今仍没有完整、系统、规范的信用法律制度,只是在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这些法律只是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提供保护,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而且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强制性较差。信用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使我国对失信行为的管理无法可依,从而给民营企业失信留下了可乘之机。(2)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的95%以上,加上执法人员数量有限、责任心不强,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处理违约赖债行为显得苍白无力,为中小企业违法留下了空间,鼓励了更多的违约失信行为。当违约者能从违约行为中获得切实的利益,违约的收益超过违约带来的长期损失,利益驱动违约者去违约。现有的法律中对违反市场经济秩序的企业处罚较轻,难以起到法律应有的惩戒作用。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可见这个惩罚性赔偿规定标准,相对于制假、贩假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来讲,是很难起到理想的惩罚效果的。
  
  三、民营企业信用的法制建设措施
  
  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法治现状来看,企业信用制度的不足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梏之一。保证民营企业的信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统一、完备的信用法律制度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加快企业信用立法进程
  首先,要完善《民法》、《合同法》,《公司法》及相关法律中有关保护债权、维护和树立企业信用的法律规定,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等。其次,我们要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中小企业信用规范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基金法》等法律制度,从法律上遏制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危机的蔓延,为执法机关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2 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法律制度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对资信情况不了解所致。企业信用评估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企业信用评估是授信者利用各种评估方法,分析受信者在信用关系中的履约趋势、偿债能力、信用状况、可信程度并进行公正审查和评估的活动。先制定企业信用评估的相关具体法律制度,有了立法的基础,才能改变目前企业信用体系无法可依的状况,以企业信用机制保护好企业利益。总体上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业仍然还处于拓荒阶段。因此,我们要采取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战略,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相关的法律,如可先制定《社会信用组织法》,使信用评估的中介机构可以依法把分散在工商、银行等机构的民营企业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全国连网的信息数据库,并通过立法规范民营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保障数据库中数据的品质。同时,也要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评级市场。
  3 建立有效的民营企业失信惩罚制度
  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是保证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关键。法律通过对失信行为作出进一步规范,增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大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的追究力度,增大市场整顿与秩序规范力度,对严重失信和违法经营的民营企业加大法律追究力度。在立法环节,要加重处罚标准,使严厉打击有法可依,在执法环节也应切实加强,特别要解决行政执法软弱无力、以罚代管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使失信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总之,要通过惩罚加大失信成本,从而对失信者造成强有力的威慑和约束,使民营企业信用出现漏洞时很及时地得到法律强制性的补救。对于信用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可采取贷款利息降低,优先上市等奖励政策,确实保护守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加失信成本和守信利益,进而从根本上增强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权理论是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爆发的背景下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但是环境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波折,该理论遇到的困境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包括本体论意义上的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困境。  关键词:环境权;困境;方法论    一、环境权理论的发展背景    20世纪以来,全球性环境危机爆发,无法预测的气候变化、大规模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必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否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23年的总和。但由于出口的增速大干进口的增速,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一方面使中国积累了丰厚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
6月3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在香港发布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应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成品油价格提高50%,以使国内炼油毛利与国际水准一致。这将在诸多方面有利
摘要:处置效应是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种投资者交易行为,对它很难用标准金融理论给以解释,因为它更多地体现了投资者的心理感受。而行为金融学理论却能给予较好地解释。  关键词:处置效应;标准金融理论;前景理论    一、引言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处置风险资产时,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账面盈利的资产,而在较长时间段里持有账面亏损的资产。Shefrin和Statman(1985)较早发现了投资者这种“持亏卖盈
作为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非常重视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奉行乐观主义的技术价值观,认为,技术是人自我生存之手段,提高效率之工具,改变世界之伟力,控制自然之权力,揭示真理之方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
WTO对中国第二次贸易政策审议于日前在瑞士日内瓦顺利结束。此次审议被认为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二次“大考”。
本文涉及到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阻垢、杀菌效果的在线检测装置。它包括小型监测换热器、在线腐蚀检测装置、生物粘泥检测装置及相应数字转换、网络传输模块,使循环水运行质
摘要:各电信企业既面临新增市场的争抢,还面临存量市场的争夺,市场份额此消彼长。2008年电信业重组后,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战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信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支撑网络投资建设、优化产品价格策略、促进成本管理和增加绩效评价客观性四个角度,分析了电信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应用领域。在电信企业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能够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与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的服务内涵,近年来金融统计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其中,涉农贷款统计因为采集难度较大,实际工作中存在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作者对此进行了问题分析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