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手工艺的发展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的培养理念、策略、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手工艺人才也不例外,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多向度的、立体型的手工艺人才,才能更好的、更长远地服务于社会。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展和高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现代手工艺 立体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6-05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立体”一次在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有两种:(1)(名)具有长、宽、厚的(物体)。(2)(名)即几何体,由平面或曲面围成的空间的有限的部分;如正方体、球体、多面体等。本文所要论述的“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从“厚度”、“广度”和“高度”这三点来展开的。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宽、高度的提升来进行塑造。本文所指的“立体型手工艺人”的培养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手工艺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本文将通过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来积累厚度;通过培养手工艺人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来拓宽广度;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问题意识来提升高度。这些因素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促进手工艺的发展。
二、传统型培养方式与立体型培养方式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基础上发展的。传统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家庭作坊或工艺厂进行集体技能培训的方式进行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以学习技艺或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文化水准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熟练掌握制作技法、能够制作出产品即可。不可否认在传统手工艺的培养模式中出现了一批技艺水准很高的手工艺人,但是传统培养方式以专攻技法和技能为目的,站在手工艺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模式略显单一和平面,随着全球多元化发展的推展,略显单一的传统培养方式必然要突破原有的单一性、平面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才的模式自文革以后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课程设置的逐步完善和培养目标与时代需要的接轨,人才培养方式逐渐朝立体化方向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唤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相应地亟待相关的院校对手工艺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塑造
(一)积累厚度: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基础。此文化底蕴不仅仅是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拓展认知面,比如说广泛了解结构人类学、经济学、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主动吸收世界文明史、技术史中的精华,使培养的人才目标从“单向度” 向“多维度”发展。站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来看,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手工艺技能的提升、优化和更好地发展,反之,手工艺技能的实践过程会使手工艺人逐步积累心得和经验,若把心得和经验的总结上升到“人与文化”有效融合的理论层面,定会进一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发展和对多元文化的择优吸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所具备的优势,因为高校具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还有容量庞大的图书馆来提供理论学习的补充。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既有大院图书馆,也有设计学院专门的小图书馆,图书馆还提供知网下载学习渠道,这些得力的资源配置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很好的保障。这一点与传统的手工艺人培养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大多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教、言传身授的方式来进行的,学艺者(即徒弟)的文化水平起点参差不齐,大多数学艺者文化水平较低,更注重技艺和技法的传授和学习,他们或许可以练就一手好手艺,但是他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去接受更为全面更专业的理论学习,这也就决定了传统手工艺人的认知的范围和视野的高度。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在培养手工艺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灵活学习来汲取理论知识的精华,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通过积累一定的厚度来支撑未来长远的发展。
(二)拓宽广度: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拓宽认知的广度和思考面的广度,也就是说要培养手工艺学习者开阔的眼界和思维。
首先,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需要人才培养者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引导学艺者(学生)的思维,同样人才培养者的视野影响学生的眼界范围。所以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和视野范围对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知识交流的时代,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人才培养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交流的机会,否则就会固步自封,作为手工艺人才的培养者也不例外。
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学院首先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来拓宽师生的眼界和思维。“请进来”即邀请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专家进入工作室进行教学交流,以示范、授课、开展讲座、作品展演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态;“走出去”,即学院派教育者(人才培养者)出国访学,学习交流,在国外进行作品展出,把优秀的学生作品送入国际参赛、展览。这样使教育者国际化视野拓宽以后,认知和思维方式也颠覆性的变化,回国以后对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都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近期,笔者访问了南京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的教育工作者蒋炎老师,她曾经两度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交流学习,2003年的第一次出国访学,仅在材料的配制和使用方面就让她的认知和眼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为在国内的教学中使用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商业材料(也就是拿过来直接可以使用的),以前未曾见过上课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亲自动手配制,这一过程无疑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材料的一次主题课程结束后,同一个老师指导成果(即学生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面貌竟然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这也与我们国内的手工艺课程的成果所呈现出来的大同小异、无个人特色的效果差异甚大。这个实例说明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维度的思维对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其次学院积极注重对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田野考察,以获得生动而难忘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总结;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运用到社会生产环节中去。如设计学院陶瓷工作工作室的教育者们为学生联系企业单位进行实践,与宜兴陶瓷厂和高淳陶瓷厂的实践合作使学生见识了大型生产规模,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准和开阔的眼界与思维。为将来进入社会、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铺垫。
(三)提升高度: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
学生在具备积累厚度和扩展宽度的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高度,即如何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从物质到意识,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是促使问题意识生成的演变过程。学生要树立自觉的问题意识,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经验认知,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学生自身的高度也会得以逐步的提升。
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授王琥的著作《设计史鉴》(文化篇)第二章第三节“设计文化与科学观”中写道:“科学观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意识形态,科学观的社会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高度的“风向标”。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是“普世价值”的基本内容。”这段话可以总结出:先进的科学观是一种高级意识形态;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先进的科学观可以促使思想意识演进到思潮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先进的科学观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人的科学观的养成,就像是点一盏明灯、开一扇窗、登一处坡,越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我们便越觉得心眼明亮。” 先进科学观的形成需要以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前提,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便会使我们在处理问题(包括设计和实践)时站到了一定的至高点。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眼界、“多向度”的思维、正确的问题意识、科学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多面支撑的立体型人才,笔者认为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现代手工艺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希望在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向或目标方面能够为人才培养者(或教育者)提供一点借鉴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琥著﹒设计史鉴﹒文化篇[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邱春林著﹒中国手工艺文化变迁[M]﹒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
3.尤战生著﹒流行的代价[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手工艺的发展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的培养理念、策略、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手工艺人才也不例外,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多向度的、立体型的手工艺人才,才能更好的、更长远地服务于社会。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展和高度的提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现代手工艺 立体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6-05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立体”一次在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有两种:(1)(名)具有长、宽、厚的(物体)。(2)(名)即几何体,由平面或曲面围成的空间的有限的部分;如正方体、球体、多面体等。本文所要论述的“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从“厚度”、“广度”和“高度”这三点来展开的。从厚度的积累、广度的拓宽、高度的提升来进行塑造。本文所指的“立体型手工艺人”的培养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手工艺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本文将通过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来积累厚度;通过培养手工艺人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来拓宽广度;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问题意识来提升高度。这些因素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促进手工艺的发展。
二、传统型培养方式与立体型培养方式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基础上发展的。传统型手工艺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家庭作坊或工艺厂进行集体技能培训的方式进行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以学习技艺或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文化水准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熟练掌握制作技法、能够制作出产品即可。不可否认在传统手工艺的培养模式中出现了一批技艺水准很高的手工艺人,但是传统培养方式以专攻技法和技能为目的,站在手工艺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人培养的模式略显单一和平面,随着全球多元化发展的推展,略显单一的传统培养方式必然要突破原有的单一性、平面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才的模式自文革以后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课程设置的逐步完善和培养目标与时代需要的接轨,人才培养方式逐渐朝立体化方向发展,时代的发展呼唤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相应地亟待相关的院校对手工艺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塑造
(一)积累厚度: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的基础。此文化底蕴不仅仅是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拓展认知面,比如说广泛了解结构人类学、经济学、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主动吸收世界文明史、技术史中的精华,使培养的人才目标从“单向度” 向“多维度”发展。站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来看,铺设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手工艺技能的提升、优化和更好地发展,反之,手工艺技能的实践过程会使手工艺人逐步积累心得和经验,若把心得和经验的总结上升到“人与文化”有效融合的理论层面,定会进一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发展和对多元文化的择优吸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高校培养手工艺人所具备的优势,因为高校具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还有容量庞大的图书馆来提供理论学习的补充。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既有大院图书馆,也有设计学院专门的小图书馆,图书馆还提供知网下载学习渠道,这些得力的资源配置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很好的保障。这一点与传统的手工艺人培养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大多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教、言传身授的方式来进行的,学艺者(即徒弟)的文化水平起点参差不齐,大多数学艺者文化水平较低,更注重技艺和技法的传授和学习,他们或许可以练就一手好手艺,但是他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去接受更为全面更专业的理论学习,这也就决定了传统手工艺人的认知的范围和视野的高度。应时而变,现代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在培养手工艺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灵活学习来汲取理论知识的精华,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通过积累一定的厚度来支撑未来长远的发展。
(二)拓宽广度: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思维。
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拓宽认知的广度和思考面的广度,也就是说要培养手工艺学习者开阔的眼界和思维。
首先,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才需要人才培养者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引导学艺者(学生)的思维,同样人才培养者的视野影响学生的眼界范围。所以人才培养者的教育理念和视野范围对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知识交流的时代,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人才培养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交流的机会,否则就会固步自封,作为手工艺人才的培养者也不例外。
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学院首先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来拓宽师生的眼界和思维。“请进来”即邀请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专家进入工作室进行教学交流,以示范、授课、开展讲座、作品展演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态;“走出去”,即学院派教育者(人才培养者)出国访学,学习交流,在国外进行作品展出,把优秀的学生作品送入国际参赛、展览。这样使教育者国际化视野拓宽以后,认知和思维方式也颠覆性的变化,回国以后对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都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近期,笔者访问了南京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的教育工作者蒋炎老师,她曾经两度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交流学习,2003年的第一次出国访学,仅在材料的配制和使用方面就让她的认知和眼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为在国内的教学中使用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商业材料(也就是拿过来直接可以使用的),以前未曾见过上课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亲自动手配制,这一过程无疑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材料的一次主题课程结束后,同一个老师指导成果(即学生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面貌竟然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这也与我们国内的手工艺课程的成果所呈现出来的大同小异、无个人特色的效果差异甚大。这个实例说明培养开阔的眼界和多维度的思维对培养立体型手工艺人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其次学院积极注重对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田野考察,以获得生动而难忘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总结;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运用到社会生产环节中去。如设计学院陶瓷工作工作室的教育者们为学生联系企业单位进行实践,与宜兴陶瓷厂和高淳陶瓷厂的实践合作使学生见识了大型生产规模,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准和开阔的眼界与思维。为将来进入社会、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铺垫。
(三)提升高度: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
学生在具备积累厚度和扩展宽度的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高度,即如何确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从物质到意识,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是促使问题意识生成的演变过程。学生要树立自觉的问题意识,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经验认知,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学生自身的高度也会得以逐步的提升。
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授王琥的著作《设计史鉴》(文化篇)第二章第三节“设计文化与科学观”中写道:“科学观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意识形态,科学观的社会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高度的“风向标”。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是“普世价值”的基本内容。”这段话可以总结出:先进的科学观是一种高级意识形态;先进的科学观是先进价值观的主体;先进的科学观可以促使思想意识演进到思潮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先进的科学观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人的科学观的养成,就像是点一盏明灯、开一扇窗、登一处坡,越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我们便越觉得心眼明亮。” 先进科学观的形成需要以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前提,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便会使我们在处理问题(包括设计和实践)时站到了一定的至高点。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手工艺的发展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眼界、“多向度”的思维、正确的问题意识、科学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多面支撑的立体型人才,笔者认为立体型手工艺人才是现代手工艺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希望在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向或目标方面能够为人才培养者(或教育者)提供一点借鉴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琥著﹒设计史鉴﹒文化篇[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邱春林著﹒中国手工艺文化变迁[M]﹒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
3.尤战生著﹒流行的代价[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