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繁荣,给广大的媒体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需要媒介运营管理者能具备反思、质疑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媒介运营;管理者;思维品质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以及从事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运营管理者更是压力巨大,面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运营管理者能够看清楚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现在各类热门的综艺节目出现了“去主持人化”的这一现象来看,很多节目似乎不再需要主持人,评委嘉宾或者参赛选手都可以成为主持人,而且效果还不错,观众愿意看。这一趋势对于主持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大的危机,这么多热门的节目都没有主持人了,主持人是不是要下岗了呢?管理者是不是又会再人员调动上做出大的改变呢?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从业者担心的问题呢?
传统媒体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如何面对这次打的冲击,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就从“去主持人化”这一现象来分析,媒介的运营管理者具有批判思维的重要性来谈。
这一现象是否会长久?这一趋势是否可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个时候管理者一定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到自身的强项和弱势,做到心中有数。批判性的看问题,这样才不会被琐碎的,海量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要看清前方的路就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己的头脑中坚定地树立批判性思维,能够批判的看问题,我们才能解答自己内心的疑惑。所以,在这个风云变幻莫测的媒体行业,对于媒介的运营和管理者来说具有批判性思维极其重要。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批判性”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对认知对象进行鉴别性判断。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可以视为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反思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1]。在这里的反思性思维是对当前的假设或者信念及其支持的证据进行反思后,作出的合理判断的一种思维过程。美国著名批判性思维权威罗伯特·恩尼斯,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独立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2]。
二、媒介运营管理者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分析
媒介指连接二者之间关系中介。著名学者麦克卢凡认为:“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本文对于媒介的探讨,主要从传播学的视角下,研究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为代表的传播平台。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的途径增多,给媒体的运营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信息的传播流通过程中,有很多非理性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需要媒体运营者能够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选择,是媒体的运营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著名学者培根认为影响人认识世界有四种障碍,即“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3]。由于这些障碍造成人类的无知,将真理视作谬误,在一些无价值的东西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认识真理,就必须认清这些障碍,远离这些“毒流”的阴影。罗吉尔·培根认知的四种障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源于外在的影响,如无价值的权威和流行的偏见;另一方面则源于人的内在因素:自身的习惯和愚昧浅薄。
虽然培根将屈从于毫无价值的权威,列为认识真理的障碍之首,并不是说否定一切权威,而是否定那些谬误甚多、专横跋扈,却有名无实的伪权威。他认为,这样的权威像毒瘤一般,是产生罪恶的根源。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不迷恋权威,认为真理高于一切,敢于质疑恩师柏拉图的理念,从而成为许多学科的奠基人。
影响人认知的外在因素的第二种障碍是流行的偏见,它是一种群体性的障碍,指在社会中,一段时间内被群体广泛接受的但不合理的文化和习惯。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社会中流行的观念和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偏见的出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多数事物都会经历:出现—流行—普及的循环过程,这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偏见会误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要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就必须剔除这一障碍,回归理性的认知发展路径。
从这两点来看,“去主持人化”这一现象,并不能成为运营管理者判断行业发展的指向标。在这一现象中包含有“明星跨界表演的新鲜感”“新鲜的节目形式引领流行风向”的效果。这只能看成一种现有的现象,这种变化直白了说是主持人的一种变形,这个引领节目发展的人不再叫“主持人”了而已,他可以叫“嘉宾”也可以叫“歌手”,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要运用批判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无价值的权威”和“流行的偏见”这两种毒瘤迷住了眼睛,我们要绕过毒瘤看到真理的本来面目。
外在的因素有时并不是致命的,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变化的核心。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也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良好的习惯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好的学习和认知习惯,有利于人对知识的学习和日常的交往。而不良的习惯则会造成认知的的失调,难以获取事物的真相。
最后一种障碍是指人们虚荣与矜夸却自命不凡的自我认知错位。自我认知的错位,是造成人类愚昧的最大障碍,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应当保持谦逊的良好态度,虚心,向上,建立对自我的良好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愚昧的知识,走向真理,寻求人生的幸福。
对自我准确的认知,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无论这个变化多端的行业再怎么变,能对自我做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答疑解惑的重要来源。在新时代新媒体的浪潮下,如何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优势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迷雾重重的海上,我们一定要看到事物的核心,两面看问题,不能一味的全盘吸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做出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判断。(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Dewey J,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 Robert H Ennis.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44一48.
[3]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286页,转引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70页
关键词:媒介运营;管理者;思维品质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以及从事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运营管理者更是压力巨大,面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运营管理者能够看清楚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现在各类热门的综艺节目出现了“去主持人化”的这一现象来看,很多节目似乎不再需要主持人,评委嘉宾或者参赛选手都可以成为主持人,而且效果还不错,观众愿意看。这一趋势对于主持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大的危机,这么多热门的节目都没有主持人了,主持人是不是要下岗了呢?管理者是不是又会再人员调动上做出大的改变呢?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从业者担心的问题呢?
传统媒体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如何面对这次打的冲击,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就从“去主持人化”这一现象来分析,媒介的运营管理者具有批判思维的重要性来谈。
这一现象是否会长久?这一趋势是否可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个时候管理者一定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到自身的强项和弱势,做到心中有数。批判性的看问题,这样才不会被琐碎的,海量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要看清前方的路就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己的头脑中坚定地树立批判性思维,能够批判的看问题,我们才能解答自己内心的疑惑。所以,在这个风云变幻莫测的媒体行业,对于媒介的运营和管理者来说具有批判性思维极其重要。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批判性”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对认知对象进行鉴别性判断。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可以视为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反思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1]。在这里的反思性思维是对当前的假设或者信念及其支持的证据进行反思后,作出的合理判断的一种思维过程。美国著名批判性思维权威罗伯特·恩尼斯,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独立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2]。
二、媒介运营管理者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分析
媒介指连接二者之间关系中介。著名学者麦克卢凡认为:“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本文对于媒介的探讨,主要从传播学的视角下,研究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为代表的传播平台。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的途径增多,给媒体的运营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信息的传播流通过程中,有很多非理性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需要媒体运营者能够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选择,是媒体的运营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著名学者培根认为影响人认识世界有四种障碍,即“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3]。由于这些障碍造成人类的无知,将真理视作谬误,在一些无价值的东西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认识真理,就必须认清这些障碍,远离这些“毒流”的阴影。罗吉尔·培根认知的四种障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源于外在的影响,如无价值的权威和流行的偏见;另一方面则源于人的内在因素:自身的习惯和愚昧浅薄。
虽然培根将屈从于毫无价值的权威,列为认识真理的障碍之首,并不是说否定一切权威,而是否定那些谬误甚多、专横跋扈,却有名无实的伪权威。他认为,这样的权威像毒瘤一般,是产生罪恶的根源。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因为他不迷恋权威,认为真理高于一切,敢于质疑恩师柏拉图的理念,从而成为许多学科的奠基人。
影响人认知的外在因素的第二种障碍是流行的偏见,它是一种群体性的障碍,指在社会中,一段时间内被群体广泛接受的但不合理的文化和习惯。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社会中流行的观念和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偏见的出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多数事物都会经历:出现—流行—普及的循环过程,这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偏见会误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要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就必须剔除这一障碍,回归理性的认知发展路径。
从这两点来看,“去主持人化”这一现象,并不能成为运营管理者判断行业发展的指向标。在这一现象中包含有“明星跨界表演的新鲜感”“新鲜的节目形式引领流行风向”的效果。这只能看成一种现有的现象,这种变化直白了说是主持人的一种变形,这个引领节目发展的人不再叫“主持人”了而已,他可以叫“嘉宾”也可以叫“歌手”,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要运用批判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无价值的权威”和“流行的偏见”这两种毒瘤迷住了眼睛,我们要绕过毒瘤看到真理的本来面目。
外在的因素有时并不是致命的,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变化的核心。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也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良好的习惯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好的学习和认知习惯,有利于人对知识的学习和日常的交往。而不良的习惯则会造成认知的的失调,难以获取事物的真相。
最后一种障碍是指人们虚荣与矜夸却自命不凡的自我认知错位。自我认知的错位,是造成人类愚昧的最大障碍,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应当保持谦逊的良好态度,虚心,向上,建立对自我的良好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愚昧的知识,走向真理,寻求人生的幸福。
对自我准确的认知,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根本。无论这个变化多端的行业再怎么变,能对自我做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答疑解惑的重要来源。在新时代新媒体的浪潮下,如何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优势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迷雾重重的海上,我们一定要看到事物的核心,两面看问题,不能一味的全盘吸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做出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判断。(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Dewey J,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 Robert H Ennis.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9)44一48.
[3]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286页,转引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