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无人不知郭敬明。他的成名作《幻城》,曾让纸贵洛阳。
《幻城》是一场语词的盛宴。
像任何一位成功作家一样,郭敬明以其卓越的创造性,出人意料地将古老而年轻的汉语写出了新的风格、新的境界。《幻城》(本文所据版本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2003年10月第六次印刷,下文不一一注明)的语言像诗一样简洁,像画一样意味深长。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句子:
“我看到往事起伏在他浑浊的目光中。”P186
“几只巨大的霰雪鸟横空飞过,那些清冽的鸣叫在我的白色的瞳仁上刻下一道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P141
“眼睛里落满星光。”P21
“阳光如碎汞满地奔跑。”P34
“夕阳般的暖色光芒在整个森林中缓缓穿行。”P6
如此美丽铿锵且意境深邃的句子在《幻城》中俯拾即是。借用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在序言中的话来说:其背后是一个人的才情、天趣、智性与创造力,是“书写者的能耐”!在语言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年轻之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他将调动他的语词大军当成了写作的最大的快意,他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词语大军的漫山遍野,看到洪流般的气势。”笔者同意这样的评价。
随后,曹先生引用了《幻城》中一段文字为自己作证:
“月神和潮涯詖葬在客栈的背后,和辽溅、片风安葬在一起。月神和潮涯的坟冢还是黑色的泥土,而片风和辽溅的坟冢上已经长出了嫩绿色的草,一离一离地演示着生命的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寒冷的风笼罩在坟墓的上空,我和皇柝站在坟墓的前面,彼此都没有说话,大风呼呼地吹过去,我和他的长袍猎猎作响。”P4
这段话中的“一离一离”引发了笔者的质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据《易·离》称:“离者,丽也。”明人杨慎《丹铅杂录夕进一步地解说道:“丽之为训,连也,又双也。”“离离”一语,初见于《诗经》。《王风·黍离夯云:“彼黍离离”。《小雅·湛露》亦云:“其实离离。”在先秦、两汉以至隋唐文献中,“离离”每每有“连相比并”或“稠密、茂盛”的意思。断不可写为“一离一离”!查同版书中正文158页相同段落,该句为“离离地演示着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当是在重新印刷时的改动。可是“原上草”称“离离”,坟头上新长出的、色还“嫩绿”的草,也可称为“离离”吗?
带了疑问,细读《幻城》全文,发现了更多有疑问的词语,谨择数例,供大家—起剖析。
1.“看月光在瓦片上舞蹈”P12
很美的句子,对吧?同一页上还有“看星光舞蹈”,星光会闪烁,因此也可以用“摇曳”来形容,夸张一点儿,写作“舞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月光不会闪烁,月光不可能舞蹈,瓦片上的月光尤其不可能舞蹈。昨夜有月,笔者特意于夜深时分去看平房瓦顶,看到月光照在树上,把树叶的影子投在瓦片上,树叶的影子于是在瓦片上舞蹈、但是月光不会。月光还是像水一样,而且是静水,不会有反光的静静的水。更重要的是,本段在写主人公的沉静、忧郁的性格,把月光看成舞蹈状,就显得有点儿闹了。
2.“眼神里有诡异的笑容”P13
脸上有笑,称笑容。眼神里面只能有笑意。以“笑意”换“笑容”,重读全句会更见阴狠。或干脆改为“眼神里有诡异的笑”,也会好一些。
3.“飘渺的声音破空而来”P14
既是“破空”,当是大动静,且为蓦然传来。飘渺用于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飘渺的声音无法破空而来。即便是金庸笔下上乘武功之“千里传音”,也绝不可用“破空”来形容。(根据2004年1月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飘渺”当作“缥缈”。——编者)
4.“我听到天空霰雪鸟的破鸣,破鸣声中,冰雪开始融化。”P16
“破鸣”还见之于第28页。这不是一个词!作者的意思可能是想说“破空悲鸣”,这是他在别处一再使用的一个字眼儿。缩略之后,不成为词。作者有时还将“幻术长袍”缩略为“幻袍”,一样让人莫明其妙。
5.“他想做的,只是去幻雪神山隐居,做个逍遥的隐者,对酒当歌。”P25
对酒当歌,是豪客。豪客不“逍遥”。纵有酒,也不歌,才是隐者。从语法上看,这个词放在这里,也不恰当,不如换成“举杯邀月”,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提酒呢?那个“他”是这样的人吗?
6. “晚上,我会坐在屋顶上,看星光如扬花般飘落。”P30
郭敬明总是把“杨花”写作“扬花”。“扬花”也是一个词,指“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开花时,花药裂开,花粉飞散。”可能是软件的词库里面有“扬花”无“杨花”,但那显然不足以成为我们用“扬花”代替“杨花”的理由,因为“扬花”不是和柳絮并称的东西。当然,这不是大问题,别字而已。这句话的问题在于:星光会如杨花般飘落吗?看得久了,看到晨曦初上,星光渐次退隐,可那是“如扬花般飘落”的吗?
7.“只有蝶澈的笑容,如同春风一样蔓延在四周,倾国倾城。”P63
“蔓延”是郭敬明很喜欢使用的一个词,但无论是笑容,还是春风,都不可能贴地皮儿蔓延。这句话可改为“只有蝶澈的笑容,如荡漾春风,倾国倾城:”
8.“羽毛簌簌地落下来。”P70
“簌簌”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沙沙作响,一是流泪的样子。羽毛落下来,不会有声音,也不会像流泪,因此不能“簌簌地落下来”。
9.“迟墨也没有再带我到森林的尽头去看那些一边悲鸣一边穿越树木高大的阴影的飞鸟。”P70
高大的树木有长长的阴影,但阴影不会是高大的。
10.“我看到了一间奢华而歌舞升平的客栈。”P92
“歌舞升平”不是形容词,用在这里也不合适。
11.“她(杀人的月神)的面容冷酷而光芒闪耀,头发飞扬在空中,如同肃杀的呐喊一样撕裂而锋芒。”P148
我们可以接受“光芒闪耀”的面容,甚至可以接受“肃杀的呐喊”,但“锋芒”是名词,不是形容词。关于“锋芒”,在第64页还有这样一句:“而月神手中锋芒的月光已经指在她的脖子上。”可见他是特意要这样用,但语法不允许。“撕裂”的“撕”是不是写作“嘶”更好一些呢?
12.“云朵从我们两个人的头上倏忽地飘过去。缓慢无声地飘过去。”P150
“倏忽”是快的意思,与“缓慢无声”成为矛盾。
13.“长袍纷飞”。P151
应该写作“长袍翻飞”。盛多、杂乱为纷,所以纷飞的应该是花、雪花或丛林中的众鸟。
14.“无数的飞鸟聚拢又散开,樱花如同伤逝一样,残忍地降临。”P17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伤逝”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状态,在语法上是动宾结构,不是偏正结构,是“悼念过往的一切”,不是“伤心地落下”。所以樱花不会“伤逝”。樱花也不会“降临”,因为“降临”是“到来、来临”的意思。
15.“我没有见过红如莲花的喷薄的落日,没有见过如同黑色淡墨一样 模糊氤氲的日暮下的群岚。”P173
“喷薄”多形容欲出的朝阳,这里用以形容“落日”,是取其特殊之势,我能够接受。“群岚”不是群山,“岚”是山间的雾气,它本身就“模糊氤氲”,更不能分群。“淡墨”不可能不是黑色的,故“黑色”二字可删。“日暮”不是“夜幕”,要说“日暮时”,不能说“日暮下”。用“莲花”形容“落日”好吗?莲花红吗,红得喷薄吗?
16.“我的哥哥已经是一个长风而立的男子,”P175
“长风而立”不通!“玉树临风”不好吗?俗了吗?
17.“我看到她们已经脱去了臃肿飘逸的宫服而换上了幻术长袍。”P195
“臃肿”与“飘逸”不可两立,建议改为“宽大”,稍好一点儿。
18. “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依然如同不灭的经年一样流转不息,日井月沉,草木枯荣,繁华如同红颜身上的纤纤素衣,一簇一簇抖落,那些倾国倾城的女子依然在编织着如梦的歌舞升平,那些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驰在空旷的风尘之上苍穹之下蓦然回首来路的凄惶与悲壮,谁知道那飞扬的长袍和闪电般的剑锋下,埋葬了多少等待的目光,以及多少曾经清晰得毫发毕现的回忆。谁在乎那些在厮杀中流亡的血统和呐喊中迎风独立的惨烈。”P153
“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依然如同不灭的经年一样流转不息”改为“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经年不息”足矣,还省得不通;玉手纤纤,十指纤纤,细步纤纤,“素衣”不会“纤纤”;“素衣”可以“抖落”?而且“一簇一簇抖落”?“繁华”如果像“素衣”一样“一簇一簇抖落”,还“依然”什么?“歌舞升平”用错了,证于第10个例句,可知作者不明白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快马平剑”的“平”应为“凭”;“蓦然回首来路的凄惶与悲壮”插入得突兀。全段如梦呓。
瑕不掩瑜,瑜百瑕一,这是我对《幻城》的整体评价,只是从上述例句中看,郭敬明的词语之瑕,并非无心之失。片面追求新奇,不肯循规蹈矩,不是一种健康的文风。如果语言学识素养再有不足,所谓的创造,就会变得可笑。例如:“我吻着释晶莹剔透的瞳仁。”P6“羽毛散落下来覆盖在他的瞳仁上让他的眼睛变成鸽子灰。”P68新奇得悖离常理,让人难以恭维。
钱钟书爱造新词,但精湛深厚的学识,让他的语言无可挑剔且耐人寻味。郭敬明对自己的文字如果再严肃认真一点,就自然会多一些推敲琢磨。我们再来看几个小例子:“大风凛冽地将他的长袍吹得如同撕裂的旗帜”P44应该改作“凛冽的大风将他的长袍吹得如同撕裂的旗帜”;“我没有想到你竟然为了皇位会变成这个样子“P23应该改作”我没有想到你为了皇位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她蜷缩在皇柝为她设定的防御结界中,安然地像躺在一个巨大的安全的卵中一样”P57应该改为“她安然地蜷缩在皇柝为她设定的防御结界中,像躺在一个巨大的安全的卵中一样”。这样的句子只要他肯多念几遍,自然会纠正过来。
郭敬明没有做到的,他的责任编辑似乎也没有做到。比如:第7页:“哥,你有想过去找他吗?”第24页“我突然明白过了……”,只要找一个普通话好一点儿的人稍加指点,即可望纠正。还有第5页:“突然,天空上有朵云彩飘过来遮住了月亮,在那些明亮的月光突然减弱的时候,我看到了月神手上的月光。”云彩“突然”地“飘过来”,是太明显的错误,在一次又一次的审读、校对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没人发现?
本文的写作是出于对汉语言的责任,心,也希望唤醒大家,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语文教师,广大同学同样的责任心。
不是针对郭敬明,真的!
《幻城》是一场语词的盛宴。
像任何一位成功作家一样,郭敬明以其卓越的创造性,出人意料地将古老而年轻的汉语写出了新的风格、新的境界。《幻城》(本文所据版本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2003年10月第六次印刷,下文不一一注明)的语言像诗一样简洁,像画一样意味深长。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句子:
“我看到往事起伏在他浑浊的目光中。”P186
“几只巨大的霰雪鸟横空飞过,那些清冽的鸣叫在我的白色的瞳仁上刻下一道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P141
“眼睛里落满星光。”P21
“阳光如碎汞满地奔跑。”P34
“夕阳般的暖色光芒在整个森林中缓缓穿行。”P6
如此美丽铿锵且意境深邃的句子在《幻城》中俯拾即是。借用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在序言中的话来说:其背后是一个人的才情、天趣、智性与创造力,是“书写者的能耐”!在语言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年轻之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他将调动他的语词大军当成了写作的最大的快意,他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词语大军的漫山遍野,看到洪流般的气势。”笔者同意这样的评价。
随后,曹先生引用了《幻城》中一段文字为自己作证:
“月神和潮涯詖葬在客栈的背后,和辽溅、片风安葬在一起。月神和潮涯的坟冢还是黑色的泥土,而片风和辽溅的坟冢上已经长出了嫩绿色的草,一离一离地演示着生命的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寒冷的风笼罩在坟墓的上空,我和皇柝站在坟墓的前面,彼此都没有说话,大风呼呼地吹过去,我和他的长袍猎猎作响。”P4
这段话中的“一离一离”引发了笔者的质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据《易·离》称:“离者,丽也。”明人杨慎《丹铅杂录夕进一步地解说道:“丽之为训,连也,又双也。”“离离”一语,初见于《诗经》。《王风·黍离夯云:“彼黍离离”。《小雅·湛露》亦云:“其实离离。”在先秦、两汉以至隋唐文献中,“离离”每每有“连相比并”或“稠密、茂盛”的意思。断不可写为“一离一离”!查同版书中正文158页相同段落,该句为“离离地演示着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当是在重新印刷时的改动。可是“原上草”称“离离”,坟头上新长出的、色还“嫩绿”的草,也可称为“离离”吗?
带了疑问,细读《幻城》全文,发现了更多有疑问的词语,谨择数例,供大家—起剖析。
1.“看月光在瓦片上舞蹈”P12
很美的句子,对吧?同一页上还有“看星光舞蹈”,星光会闪烁,因此也可以用“摇曳”来形容,夸张一点儿,写作“舞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月光不会闪烁,月光不可能舞蹈,瓦片上的月光尤其不可能舞蹈。昨夜有月,笔者特意于夜深时分去看平房瓦顶,看到月光照在树上,把树叶的影子投在瓦片上,树叶的影子于是在瓦片上舞蹈、但是月光不会。月光还是像水一样,而且是静水,不会有反光的静静的水。更重要的是,本段在写主人公的沉静、忧郁的性格,把月光看成舞蹈状,就显得有点儿闹了。
2.“眼神里有诡异的笑容”P13
脸上有笑,称笑容。眼神里面只能有笑意。以“笑意”换“笑容”,重读全句会更见阴狠。或干脆改为“眼神里有诡异的笑”,也会好一些。
3.“飘渺的声音破空而来”P14
既是“破空”,当是大动静,且为蓦然传来。飘渺用于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飘渺的声音无法破空而来。即便是金庸笔下上乘武功之“千里传音”,也绝不可用“破空”来形容。(根据2004年1月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飘渺”当作“缥缈”。——编者)
4.“我听到天空霰雪鸟的破鸣,破鸣声中,冰雪开始融化。”P16
“破鸣”还见之于第28页。这不是一个词!作者的意思可能是想说“破空悲鸣”,这是他在别处一再使用的一个字眼儿。缩略之后,不成为词。作者有时还将“幻术长袍”缩略为“幻袍”,一样让人莫明其妙。
5.“他想做的,只是去幻雪神山隐居,做个逍遥的隐者,对酒当歌。”P25
对酒当歌,是豪客。豪客不“逍遥”。纵有酒,也不歌,才是隐者。从语法上看,这个词放在这里,也不恰当,不如换成“举杯邀月”,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提酒呢?那个“他”是这样的人吗?
6. “晚上,我会坐在屋顶上,看星光如扬花般飘落。”P30
郭敬明总是把“杨花”写作“扬花”。“扬花”也是一个词,指“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开花时,花药裂开,花粉飞散。”可能是软件的词库里面有“扬花”无“杨花”,但那显然不足以成为我们用“扬花”代替“杨花”的理由,因为“扬花”不是和柳絮并称的东西。当然,这不是大问题,别字而已。这句话的问题在于:星光会如杨花般飘落吗?看得久了,看到晨曦初上,星光渐次退隐,可那是“如扬花般飘落”的吗?
7.“只有蝶澈的笑容,如同春风一样蔓延在四周,倾国倾城。”P63
“蔓延”是郭敬明很喜欢使用的一个词,但无论是笑容,还是春风,都不可能贴地皮儿蔓延。这句话可改为“只有蝶澈的笑容,如荡漾春风,倾国倾城:”
8.“羽毛簌簌地落下来。”P70
“簌簌”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沙沙作响,一是流泪的样子。羽毛落下来,不会有声音,也不会像流泪,因此不能“簌簌地落下来”。
9.“迟墨也没有再带我到森林的尽头去看那些一边悲鸣一边穿越树木高大的阴影的飞鸟。”P70
高大的树木有长长的阴影,但阴影不会是高大的。
10.“我看到了一间奢华而歌舞升平的客栈。”P92
“歌舞升平”不是形容词,用在这里也不合适。
11.“她(杀人的月神)的面容冷酷而光芒闪耀,头发飞扬在空中,如同肃杀的呐喊一样撕裂而锋芒。”P148
我们可以接受“光芒闪耀”的面容,甚至可以接受“肃杀的呐喊”,但“锋芒”是名词,不是形容词。关于“锋芒”,在第64页还有这样一句:“而月神手中锋芒的月光已经指在她的脖子上。”可见他是特意要这样用,但语法不允许。“撕裂”的“撕”是不是写作“嘶”更好一些呢?
12.“云朵从我们两个人的头上倏忽地飘过去。缓慢无声地飘过去。”P150
“倏忽”是快的意思,与“缓慢无声”成为矛盾。
13.“长袍纷飞”。P151
应该写作“长袍翻飞”。盛多、杂乱为纷,所以纷飞的应该是花、雪花或丛林中的众鸟。
14.“无数的飞鸟聚拢又散开,樱花如同伤逝一样,残忍地降临。”P17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伤逝”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状态,在语法上是动宾结构,不是偏正结构,是“悼念过往的一切”,不是“伤心地落下”。所以樱花不会“伤逝”。樱花也不会“降临”,因为“降临”是“到来、来临”的意思。
15.“我没有见过红如莲花的喷薄的落日,没有见过如同黑色淡墨一样 模糊氤氲的日暮下的群岚。”P173
“喷薄”多形容欲出的朝阳,这里用以形容“落日”,是取其特殊之势,我能够接受。“群岚”不是群山,“岚”是山间的雾气,它本身就“模糊氤氲”,更不能分群。“淡墨”不可能不是黑色的,故“黑色”二字可删。“日暮”不是“夜幕”,要说“日暮时”,不能说“日暮下”。用“莲花”形容“落日”好吗?莲花红吗,红得喷薄吗?
16.“我的哥哥已经是一个长风而立的男子,”P175
“长风而立”不通!“玉树临风”不好吗?俗了吗?
17.“我看到她们已经脱去了臃肿飘逸的宫服而换上了幻术长袍。”P195
“臃肿”与“飘逸”不可两立,建议改为“宽大”,稍好一点儿。
18. “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依然如同不灭的经年一样流转不息,日井月沉,草木枯荣,繁华如同红颜身上的纤纤素衣,一簇一簇抖落,那些倾国倾城的女子依然在编织着如梦的歌舞升平,那些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驰在空旷的风尘之上苍穹之下蓦然回首来路的凄惶与悲壮,谁知道那飞扬的长袍和闪电般的剑锋下,埋葬了多少等待的目光,以及多少曾经清晰得毫发毕现的回忆。谁在乎那些在厮杀中流亡的血统和呐喊中迎风独立的惨烈。”P153
“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依然如同不灭的经年一样流转不息”改为“客栈依然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经年不息”足矣,还省得不通;玉手纤纤,十指纤纤,细步纤纤,“素衣”不会“纤纤”;“素衣”可以“抖落”?而且“一簇一簇抖落”?“繁华”如果像“素衣”一样“一簇一簇抖落”,还“依然”什么?“歌舞升平”用错了,证于第10个例句,可知作者不明白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快马平剑”的“平”应为“凭”;“蓦然回首来路的凄惶与悲壮”插入得突兀。全段如梦呓。
瑕不掩瑜,瑜百瑕一,这是我对《幻城》的整体评价,只是从上述例句中看,郭敬明的词语之瑕,并非无心之失。片面追求新奇,不肯循规蹈矩,不是一种健康的文风。如果语言学识素养再有不足,所谓的创造,就会变得可笑。例如:“我吻着释晶莹剔透的瞳仁。”P6“羽毛散落下来覆盖在他的瞳仁上让他的眼睛变成鸽子灰。”P68新奇得悖离常理,让人难以恭维。
钱钟书爱造新词,但精湛深厚的学识,让他的语言无可挑剔且耐人寻味。郭敬明对自己的文字如果再严肃认真一点,就自然会多一些推敲琢磨。我们再来看几个小例子:“大风凛冽地将他的长袍吹得如同撕裂的旗帜”P44应该改作“凛冽的大风将他的长袍吹得如同撕裂的旗帜”;“我没有想到你竟然为了皇位会变成这个样子“P23应该改作”我没有想到你为了皇位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她蜷缩在皇柝为她设定的防御结界中,安然地像躺在一个巨大的安全的卵中一样”P57应该改为“她安然地蜷缩在皇柝为她设定的防御结界中,像躺在一个巨大的安全的卵中一样”。这样的句子只要他肯多念几遍,自然会纠正过来。
郭敬明没有做到的,他的责任编辑似乎也没有做到。比如:第7页:“哥,你有想过去找他吗?”第24页“我突然明白过了……”,只要找一个普通话好一点儿的人稍加指点,即可望纠正。还有第5页:“突然,天空上有朵云彩飘过来遮住了月亮,在那些明亮的月光突然减弱的时候,我看到了月神手上的月光。”云彩“突然”地“飘过来”,是太明显的错误,在一次又一次的审读、校对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没人发现?
本文的写作是出于对汉语言的责任,心,也希望唤醒大家,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语文教师,广大同学同样的责任心。
不是针对郭敬明,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