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学校的建设归根结底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根本任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学习和知识体系建构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他们所处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多方位的、复合型的,它既包括校园整体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也包括每一个班,每一个小集体的内部氛围;既包括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课堂环境,也包括以价值观为主的德育环境。 所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环境体系。本文称之为“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知识构建,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中完成的,其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课堂,主要的活动群体是师生群体。因此本文认为,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校园文化环境、学习协作环境和课程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它们互为实现的基础和条件。这三者构成的就是前文所提的“体现在校园文化环境、学习协作环境和课程环境”的“系统的,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体系”。学校文化环境是其中的基石和容纳后两者的宏观环境;学习合作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习组织形式;课程环境是实现前两者目标的核心和关键途径。
  一、学校文化环境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一个成功的组织背后肯定有其成功的组织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就要建设和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行为层面。纵观世界名校历史,长盛不衰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全体师生都有一个属于精神层面的共同价值观。特色学校应该具备明确的办学理念,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建立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上。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它包括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所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办学理念除了教育价值观之外,还有学校的学生观、学校观、教育质量观、学生发展观等方面的内容。特色学校建设,不能只关注显性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没有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无法外显于行为的。从根本上说,师生共同价值观是真正左右学校发展的“看不见的手”,是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也应该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二、学习协作环境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
  建立以创新学习为特点的“学习社区”(learning community)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本身强调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学习者吸收加工信息,形成自己的建构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社区所营造的学习环境具有情景意义,通过学习型组织内部的交流和协作,知识体系可以在一个新的情景下得以建构,其中加入了每个学习者赋予知识的意义。由此可见,这种学习型组织重视学习者自身学习效果的转化和建构,这本身比传统学习理念更加鼓励创新。我们把以创新型学习为学习目的的学习型组织所营造出的学习环境,称为“创新型合作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在学校就是指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共享成果的能力。没有协作能力的一代将带有巨大的缺陷,即使是一个单兵作战的天才,也难以抵挡成千上万相互合作者所产生的力量。这一点不言自明。中国的教育鼓励竞争,西方的教育崇尚合作。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在竞争中培养合作。创设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既能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为了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激发教师的自创、自主、自省精神,本文认为应该探索“学与教的系统设计”。从国内名校的成功实践经验分析,该系统设计至少应该涉及两个环节:“学案导学”和“学习共同体”。
  “学案导学”的整体框架内容基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三维目标】→【知识回顾】→【要点导读】→【探究新知】→【目标检测】。其中目标检测中的练习分为A、B两个层级,由易到难安排。而具体的整体内容设计和细化分类由各学科组自行商定。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形成本学科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对整节课教学思路的掌握,同时帮助并减轻学生课上记笔记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案的使用可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學习方式。
  “学习共同体”是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各班组建若干4~8人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与任课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学案使用的具体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和互相帮助风气的形成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促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地分析研究学生,提高教学效益。
  三、课程环境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
  课程是“指导学生获得全部教育性经验的计划”。正因为如此,课程环境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因素。首先,课程环境所提供的情景,是以学科为基础,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基本环境。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必备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课程情景建构的,或者说,也应该从课程中建构。其次,前两种环境的实现,最终也将落实在课程上,或通过课程环境得以实现。从这两个角度上说,如果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一种能力,我们就应该设置哪一种课程,或在原有的课程中加上那一种能力培养的元素。建立创新型课程环境体系,也应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多元化的创新型课程体系,二是创新型课堂模式环境。
  课程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面对新课程改革,开展多元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色学校的建设,要有特色课程作依托,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也是学校特色外显的部分。本文认为,特色课程环境建设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必修类学科课程。这属于国家级课程,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全开齐全部必修课程。
  其次是校本课程。要根据育人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设置原则、最佳开设时间、选课形式、上课形式、成绩认定等。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选择权,以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实施。
  最后是自修、研究性课程,形式上没有教师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在这个层面解决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分组、控制学习流程、教师指导的程序。
  在落实多元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应该探索独具特色的课程管理办法。例如将学分制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探索特色课程模式下的管理办法,是特色课程建设的保障和补充。
  总之,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是应该积极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体系”进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人才成长的环境体系。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委
  (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服饰符号能够向意义接收者传达服饰语言文本的所指内容,即标示审美满足、生理特征、社会地位、社会群体、时代、个性、功能、亲密关系和标示流行本身。作为成型时期的服饰类
山西省于2006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后,旗帜鲜明地将义务教育工作重点转到推进均衡发展方面,通过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法和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山西省进一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战略重点,采取五条重大措施全力推进。  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山西省教育规划纲
自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如同瘟疫一般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作为中国重工业的支柱,钢铁业无疑是受冲击和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2013年4月16日,山东省武城县教育局在县四中多媒体阶梯教室举行了“少教多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交流会。4节研讨课分别由徐洪梅、张凤臣、崔玉娟、王汉杰教师主讲。执讲教师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价值观、教育观多元化发展的世界,各种教育思潮、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育的前沿尝试探索教育的本原,对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孜孜以求。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孕育新希望的“涵养教育”已初露端倪,现跟同行分享,以期能够长足发展。  教育的根本何在?在我看来,教育的根本其实在于涵养,或者说熏染。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目前,对遗传性代谢病发机理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通过转移外源基因到靶细胞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能够改变基因表型。早在10年前被认为纯粹是科学幻想的观念和方法
目的探讨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吉林省长春市同仁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100只眼)NVG患者的临床
【正】 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智力水平、心理意志、教学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素质,形成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好教育
文章主要通过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方法论探讨了文学反映的复杂内在机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符号学的重要问题。它探讨了故事与话语的辩证关系,思考故事演
【正】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认真做好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和省教委有关部署,云南农业大学10月21日召开评审会议,对各院、部、处、室、馆、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