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故园:21世纪初美国公立大学的组织文化观——以印第安那大学为例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访谈显示21世纪初美国公立大学组织文化观念出现了重大转折:其首要使命变为以研究获得国内外学术声誉;研究业绩决定教师晋升;商业思潮淡漠了昔日学院式的人情味,功利主义抬头,个性与异议受压;孤立化的学术人员转以学科共同体为精神归宿,对治理大学兴味索然;行政人员由此开始自视为大学主人。
其他文献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涂又光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于2014年12月5-6日在湛江联合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兰州、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是国内研究涂又光先生学术精神与教育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一、缅怀和领略大师风采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6月当前,大学的教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管理理念、机制、制度、方法到教师评价、组织文化均受到人们的质疑。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缘于大学对如何才能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缺乏清醒的认识。传承文化和创新学术是大学的本职,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的本务,大学本职的实现以大学教师务本为前提。大学的基本职能提醒我们,要走出当前大学教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人才培养需求层次变化、社区学院优势凸显、各自为政的高等教育系统为转学带来诸多困难、转学课程要求复杂多样等原因,美国社区学院转学功能再次引起各州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广泛关注,转学衔接由院校间行为向州级行为转变。各州推进转学系统建设的措施包括:创建州层面转学委员会,加强转学政策的宣传与交流,聚焦课程衔接与学分互认,开展多种形式的追踪评估,提供多方面支持与服务。
本文对首尔国立大学、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浦项工科大学的大学章程的构成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确保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及合法性;彰显章程的开放性与统领性;突出章程条款的科学性、专业性;保证章程执行的适应性与全覆盖等思考和建议。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愈演愈烈,各国从国情出发构建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并作为政府展示高水平业绩的一种公共责任。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和"促进管办评分离"等一系列要求。在国际视野下,结合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把握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权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如何影响学术权力进行了大量研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前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热议更是将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能真正能祛除"行政化",仅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系统就一定能保证进入一种良好运作状态吗?换言之,学术权力的运作是否也存有某种隐秘的机
竞争性道德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德育文化和教育智慧的产物,亦是工具理性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反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道德本身理解的异化和窄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排他性竞争的张扬和内部个人主义的膨胀,不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育和道德发展。因此,教育者应坚守学生立场,彰显道德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倡导道德教育的合格性评价,在道德中培养道德,在合作中培养合作,此乃为增强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方向。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基于10省(市)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生科研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研究生科研微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导师在研究生科研微环境的营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研究生科研微环境总体较好,但各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科研团队协作关系和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等"软环境"建设较为完善,培养单位支撑条件和导师指导情况等"硬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学者不同于综合了知识性、批判性、公共性和独立性并被人们赋予一定价值期待的知识分子,大学学者的角色身份决定了其所负载的权利和义务,知识本身的价值中立强化了学者角色的客观性,因此大学学者是一个中性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