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巧用暗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千百年来,欧阳修受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学问和才华,还有他的人品和高超的教育手段。
  欧阳修爱才,对有才华的人往往竭力提拔重用。他了解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所以即使是批评,也采用巧妙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改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欧阳修喜欢读书,有一次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尧与下属的对话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文章的作者苏轼求教。谁知苏轼说只是想当然罢了。欧阳修主张著书立文要实事求是,决心要就这个问题教育苏轼,但看到年轻的苏轼意气洋洋,他欲言又止,只是一笑了之。
  过了几天,欧阳修邀请苏轼和他的亲家吴正肃一起赏画,画的是一株牡丹,牡丹下还有一只猫。欧阳修说自己弄不清这画的是何时的牡丹,请两位帮忙评鉴。苏轼粗略地看了一下,就猜测说画的是上午的牡丹。而吴正肃则是仔细辨别,然后得出是正午牡丹的结论。吴正肃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猫的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欧阳修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旁有所指地说:“唉,现在有些年轻人,东西写得不少,但常常连事实也不顾及,缺乏崇实的精神,怎么能写出生命力长久的作品呢?”苏轼一听就明白了老师请自己赏画的用意,满面羞惭,从此再不敢想当然地写文章了。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朝廷命欧阳修为主编,宋祁等翰林院学士为编辑,共同修订后晋人张昭运等编撰的《唐书》。朝廷让欧阳修定稿,还特别提醒欧阳修要详看宋祁所修的《列传》,能删则删,能改则改。欧阳修看着宋祁的稿子,不觉皱起眉头。宋祁特别喜欢用生僻字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比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样好懂的句子,宋祁非要改成“蓬生麻中不扶而挺”,用“挺”代替“直”,结果让人更难懂了。欧阳修碍于对方比自己年长十岁,又是当朝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心高气傲,不肯向别人轻易低头,所以他没有去改宋祁的稿子,而是想让宋祁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有一天上班时,欧阳修和宋祁同时来到了翰林院,二人闲聊了一会儿,欧阳修请宋祁到他的桌旁落座。欧阳修提笔写了八个字“宵寝匪贞,札闼洪休”给宋祁看,并问宋祁:“宋大人,你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用生僻字的宋祁,思索了一下说:“‘宵寝匪贞’,不就是‘夜梦不祥’吗?‘札闼洪休’,不就是‘题门大吉’吗?这个作者真好笑,不用后者而用前者,岂不是让人费解吗?”欧阳修听后笑了:“你说得很对,可是兄台你也经常这样做啊。”宋祁面红耳赤,从此就不大用生僻字了。
  与人相处,当学学欧阳修,面对别人的缺点,不当面批评,也不冷嘲热讽,以迂为直,巧妙暗示,既给对方留足面子,又解决了问题,实在是高。
  (天天娃哈哈摘自《新商报》2013年10月19日)
其他文献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102岁寿辰。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杨绛曾说,我最珍惜和感念的是与家人的亲近。  家在杨绛心中是人生的核心。自从嫁给钱钟书后,杨绛一直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以至于心疼女儿的
旅居日本,时时享受体验着先进带给人的舒适、便利的同时,却也发现,发达如日本者,某些地方却还在使用着一些老式过时的制品,比如录放像机、打卡机、火柴等。  先来说说火柴。日本象印公司针对国民1000人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如今会用火柴的儿童只占18.1%。表面上看,似乎火柴在日本已經逐渐开始淡出历史舞台了,其实不然。比如在日本的餐厅、宾馆,为客人免费提供的基本上依然是火柴而不是打火机。  笔者曾为此
偶尔读读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助人明德。司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说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器者,度量也。孔子还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意思是说,管仲有三处私人藏金的府库,家里的管事们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能谈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又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手机短信提醒:尊敬的会员,您的积分将于12月31日清零,请前往门店兑换积分并及时使用。我选择需要就开心购买,否则让积分清零。  打开朋友圈,意外发现朋友已经开启好友验证功能。明白连说“你好”都可省略,或许我们曾相识相知,同路同行的友谊到此为止,谢谢遇见,不打扰,是最得体的告别。  光阴如在昨日,不会这样释然。四季教会人思考,领悟世间万物自有时序。  这个冬天,生活的城市竟无半点冬日的清寂。斑驳的行
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  每到太阳鸟孵卵的季节,野芒果树上便鸟声啁啾,雄太阳鸟飞进飞出,忙着给在窝里孵蛋的雌太阳鸟喂食。  那天早晨,我刚刚穿好衣服,突然听见野芒果树上传来鸟儿惊慌的鸣叫。我抬头一看,差点连魂都吓掉了,一条眼镜王蛇正爬楼梯似的顺着枝丫爬上树冠。  我赶紧躲在一丛巨蕉下面,在蕉叶上剜个洞,偷偷窥视。  眼镜王蛇爬到高高的树丫
有一种现象,被《人民日报》归纳为“慢不下、坐不住、脾气大”,很是让人担忧。“慢不下”是急躁,“坐不住”是浮躁,“脾气大”是暴躁。  看看“慢不下”的表现:去超市买东西,不愿意排队;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急不可待;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受不得一点委屈;做什么工作,总是投机取巧;做学术,不是踏踏实实搞研究,而是东拼西凑;为了升迁,总是惦记着位子,热衷于制造“短平快”政绩。这种急躁,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人传给
八月桂花香。  读到有人描写桂花飘落的句子,“金色的花瓣飘落一地”,不由得想到了花落的姿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用“花瓣飘落”,甚至“花瓣凋零”来描绘所有花落的姿势的,包括桂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飘零的;秋天的花,是整朵整朵萎谢的。”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说花落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姿势的文字。  我开始观察花落的姿势。真是不看不知道花落有多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许多年后回望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是舌尖上挥之不去的记忆。有人说,所有的乡愁其实都是馋,儿时吃过的食物仿佛是记忆的纽带,恒久绵长的记忆,在时间的胶片上永不褪色。  杏子熟了,麦子也慢慢变黄,老家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麦子,虽然孱弱,但一片一片连在一起的麦田,在夏日的风中滚着麦浪,一阵阵麦香在空气中弥漫。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的麦田,伴着阵阵麦香,小村热闹起来了,
“小蜘蛛,牵银线,?荡来荡去荡秋千。  怕白天,忙夜晚,?织出一个大网篮。  网苍蝇,网飞蛾,网个蚊子当晚餐。”  这儿歌,引领我回到童年的夏日黄昏。红日西沉,燥热渐消,天色渐暗。蝙蝠在院子上空往来穿梭,蚊子在屋门口嗡嗡集群,屋檐下,一只蜘蛛却在悄无声息地织网。猛然间,一只蚊子或者飞蛾不慎撞到网上,那蛛网立刻晃动起来。蜘蛛先是迅速地躲到檐下,待蛛网稍稳定下来后,又立即出击,抓住猎物,吐出蛛丝将其缠
25岁以前,我和我妈经常吵架。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那群阿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