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ke_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指在教育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
   一、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首先,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础。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及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成为学校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加强教师岗位校本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常规等内容,为教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个人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可以采用与老教师结对子的办法,手把手地教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等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听课和基本功达标、汇报课等活动,利用媒体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关。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形势下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重点解决教师的育人观,变传播知识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四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化教学提供方便。
   良好的职业感受是教师超越发展的支点 。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教师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品德和职业荣誉感。 首先,突出人本管理,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看待教育主体,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注重“教师有教师的样子”的形象塑造,定期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在教师中树立了榜样。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多角度多把尺子去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使每位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士为知已者死”,管理者只有把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的劳动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才可能使人本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通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有干头,有奔头,以自己工作为荣,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有了这样良好的职业感为支点,广大教师就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信心和超越发展的欲望。
   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学校中学生教师都要得到发展,其中学生的发展必须摆在第一位,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因此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
   1、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话跟老师说”,进行“心灵对话”。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心灵对话”记录本,通过这个记录本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把内心的活动向老师说,把心中的苦闷,生活中的困惑、认识上的不足、同学之间的矛盾、家庭中的困难、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学生生活中的感受、对某个社会现象的不理解等方面向老师述说。老师的导语倾注了对学生的关爱,对发现的个别总是及时面谈,在彼此的沟通中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达到了教育的有的放矢,思想工作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实质的提高。
   2、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能面临自身的发展与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调控自我。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合作、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氛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只有对学生以榜样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将我们所倡导的优良道德风尚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可以使教育者的形象变得更为亲切和鲜明,成为受教育者爱慕和尊崇的榜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人的直观感觉,无形地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作用。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环境造就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健康优美的环境能造就出一批个性正常发展、人格健全、行为端正、品质良好的人。这说明健康的学校环境还依赖于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对校园各处的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进入校园——校训、教风、学风等宣传牌首先映入眼帘。进入教学大楼门厅、廊道内要有激励性和警示性等方面的标语。与此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富有特色。
   5、实施习惯教育,构建自我教育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好的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会提高,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是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再通过自我意识能力,认识自己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向上的意向。好的习惯养成了,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总之,教育管理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才能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由此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新教法,新的教育形式,结合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实验探究;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历经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完全不像原来的教学大纲那样单一,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
期刊
【摘要】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原本占传统教学思想开始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审美化等现代教学观念应运而生, 对音乐教师及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农村小学学生音乐基础和技能非常差,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按照规律进行设计和实践,使审美和艺术的因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期刊
近些年来,聋校学生与父母、长辈的冲突,伤害同学甚至犯罪的事件日益增多,而为数不少的聋校毕业生不能独立生存的问题也让父母老师们深感头疼。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我们聋校教育的一个明显缺陷:教育实践中忽略聋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致使聋生在情感技能方面得不到健康充分的发展,从而出现了聋生不能准确而深刻地体验自己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他人,不能有效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等一系列社会性发展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
期刊
我校实施地理课改已经有三个年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那么如何选择正确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成了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谈几点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顺利完成地理教學的根本   在新的教育思想支配下,我们应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服装专业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教学要求,它更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融合。因而,如何结合服装专业课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提高服装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还是沿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期刊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期刊
【摘要】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充分创新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方式手段,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这一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等
期刊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自评、互评和师评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师评中纠正偏差、增强内在动力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围绕教学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