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效果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效果,既要考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为此,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和思想的统一性,在创新开放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命题,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体现命题的价值取向,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命题质量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帮手。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命题质量 现状分析 策略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考试,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学生的成绩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要想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就一定要设计可以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试卷,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命题质量就成了不可忽略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
一、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命题质量的原因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当前社会中的信息纷乱复杂,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为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困难。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就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要想获得真实且全面的学生学习情况就一定要做好命题工作,提高命题的质量与水平,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高水平的考察。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很多问题的设计比较开放,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命题的水平取决于命题者的专业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质量就一定要尝试多种命题方式,不仅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使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德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道德水平、法治素养、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命题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体现学科价值
命题教师在进行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取向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质量[3]。命题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避免单一生硬的考试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让學生可以在学习和测试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与品德素养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二)命题的设置要合理,试题的难度要适中
在设置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命题,题目的难度一定要具有梯度性,适当增加拓展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可以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命题的内容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设置单选题、思辨题、探究实践题、开放分析题等,将分析部分的分值提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出题的过程中要做到逻辑严密、思维严谨,使问题可以经得起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推敲。
(三)紧跟时政热点,体现创新与开放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工作一定要将课程的实际作用和教育功能体现出来。命题教师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当前的时政热点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党的重大决策方针、发展路线和时下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心理、道德、法治等内容作为命题的内容与材料,使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紧贴教材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紧贴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并在命题的过程中提高试题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命题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又可以找到自己的短板,在进行命题的时候,命题教师一定要结合时政热点,设计贴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命题教师要加强培训,使命题教师可以在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71-73.
[2] 张国华.建立命题评估制度 切实发挥命题指挥棒作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解读[J].人民教育,2020(01):36-38.
[3] 袁苍松.仰观以致广大 俯察以尽精微——2019年湖南省部分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赏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2):66-70.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命题质量 现状分析 策略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考试,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学生的成绩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要想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就一定要设计可以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试卷,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命题质量就成了不可忽略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
一、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命题质量的原因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当前社会中的信息纷乱复杂,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为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困难。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就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要想获得真实且全面的学生学习情况就一定要做好命题工作,提高命题的质量与水平,让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高水平的考察。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很多问题的设计比较开放,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命题的水平取决于命题者的专业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质量就一定要尝试多种命题方式,不仅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使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德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道德水平、法治素养、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命题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体现学科价值
命题教师在进行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取向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质量[3]。命题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避免单一生硬的考试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让學生可以在学习和测试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与品德素养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二)命题的设置要合理,试题的难度要适中
在设置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命题,题目的难度一定要具有梯度性,适当增加拓展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可以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命题的内容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设置单选题、思辨题、探究实践题、开放分析题等,将分析部分的分值提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出题的过程中要做到逻辑严密、思维严谨,使问题可以经得起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推敲。
(三)紧跟时政热点,体现创新与开放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命题工作一定要将课程的实际作用和教育功能体现出来。命题教师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当前的时政热点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党的重大决策方针、发展路线和时下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心理、道德、法治等内容作为命题的内容与材料,使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紧贴教材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紧贴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并在命题的过程中提高试题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命题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又可以找到自己的短板,在进行命题的时候,命题教师一定要结合时政热点,设计贴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命题教师要加强培训,使命题教师可以在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71-73.
[2] 张国华.建立命题评估制度 切实发挥命题指挥棒作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解读[J].人民教育,2020(01):36-38.
[3] 袁苍松.仰观以致广大 俯察以尽精微——2019年湖南省部分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赏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