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体育资源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通过观察、文献资料调研和分析归纳等方法,对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背景中的作用分析,在论述高校体育资源的内容、特点等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 高校体育资源 全民健身 特殊作用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相应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是努力使更多的人们成为体育人口的一员,为增进全民健康服务。要发展体育人口,首先要增加对现有主要体育人口,也就是学校学生的资源需要。由于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在由不发达的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校体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终身体育的过程中,愈来愈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并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嫁接脱节的现实实践,说明竞技体育不是高校体育的主体;高校体育资源包括:场馆设施、体育师资、大学生以及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等,各种健身运动在高校中具有的易实施、易操作等特点。在全民健身进程中,以其特殊的资源优势扮演社会体育的主要角色。
  一、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可行性探析
  (一)高校体育目标多向性的特征
  高校体育目标多向性的特征主要是指高校体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发挥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并沟通其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使得高校体育目标符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高校体育应该为全社会的教育服务;高校体育应该成为“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发,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高校体育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高校体育应该成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科学领域中各门学科对体育的渗透作用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将会越来越显示多向性的特征。
  (二)高校体育的开放性特征
  高校体育开放性主要是指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必须坚持开放的原则,吸取国内外高校体育的先进经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并不是拒绝学习和接受外国的高校体育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外国模式。我国高校体育在对外开放中应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高校体育的原则,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我国高校体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坚持高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外开放必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第二,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同国外高校体育交流,吸收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体育实际加以运用。第三,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体育的国际地位,应将我国的高校体育中优秀传统的体育方法向世界传播。总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研究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只有正确认识高校体育的社会学特征,才能实现高校体育的繁荣[1]。
  (三)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可能性
  高校体育教育从属于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的特点[2]。一方面,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提供了天然的资源,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制度安排上规制各高校行为,使其能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规划体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还必须广泛地与社会教育相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切实改变高校体育存在的封闭式现状。如何增强高校学生体质,在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应用、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应用、大学生体质评价的模型等方面。可以集中反映高校体育的科学化优势。
  二、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契合点与方式探析
  (一)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指导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其在指导群众开展社区体育,实现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普及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需要指导者,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社会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也是全民健身中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高,教学规范,实践和科研能力都是他们的优势。虽然体育教师都拥有国家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资历,但在全民健身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对位作用,以至于这些裁判证有一少部分投向竞技体育比赛,比如外调裁判工作;而大部分证书则一辈子束之高阁,成为过往云烟。由于没有政策挂钩,造成高校体育教师很少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现状。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需要专业人员组织指导的,健康、时尚、快乐的体育活动,诸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身健美操、国标舞、篮球、排球、足球等。
  (二)高校体育与承接社会比赛表演的结合
  积极参加或承办地方上的各级体育群众组织和各类体育活动。高校是社会体育的天然载体,是全民健身的理想场所。有能力的高校可以利用假期双休日承接地方各类比赛、协助地方体育部门组织体育活动等。通过体育比赛活动连接各种形式全民健身活动。长期以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体育比赛主要集中在工厂、企业、机关之间。高等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则是在班级和院系之间,比赛形式以球类赛为主,内容单一,能够促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体育比赛很少。高校体育应采取各种形式主动与全民健身靠拢。相关组织应不定期或定期举行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联谊赛和交流赛,发动全民参与意识,学校并不一定要全校参加,一个班级,一个院系,一个俱乐部即可。
  (三)高校体育设施场馆应向社会开放
  高校体育场馆隶属于学校,且中国的《体育法》中也强调“学校必须按标准配备学生活动与锻炼的场地与器材并不得挪为它用”。在上世纪末《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提出以后,将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实施的对策与措施定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群众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从而达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中国的高校在体育人才方面拥有一支数量大、水平高的教师和科研队伍,可以为体育锻炼和训练作专业的指导;在信息上,高校体育系部是国内外体育信息获取、利用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在设施上,我国拥有相对先进的体育场馆和器材,具有明显的场地设施和环境优势。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资源的对外开放,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先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体育场馆也由原来的单一、封闭式管理模式逐步向社会有偿开放。然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以及利用率还不是很乐观,根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我国的体育场地多达85万多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2亿平方米。而规格齐全、设备完善的学校体育场馆占我国体育场馆总数的65.6%,而学校据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统计的数据: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能够满足群众锻炼的场地需求。高校的所在地很容易形成“高校周边经济圈”,能够满足体育活动所需的消费,为体育锻炼提供服务[3]。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寒暑假期、节假日、周末等时间,向社会开放,利用各种形式,支持社会各界开展体育活动。但现实问题是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场馆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没有形成与全民健身良好的互动机制。高校的体育场馆如果采用积极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开放,则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广大群众希望参加健身运动,却由于体育设施不足带来的困难,也可以增加群众的健身方式和健身项目的选择机会。应该开发高校体育场馆的多种用途,做到“一馆多用”。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双重优势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课外单项体育俱乐部,场地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区,由体育教师和校外体育指导员共同指导俱乐部学习、锻炼。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时间与体育课不相矛盾,提高了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4]。另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体育的需求在规模和质量上有所增长和提高,这就为高校体育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规模提供了需求动力。
  (五)高校体育应从服务自身做起
  高校体育应服务广大教职工,形成学校社区体育。高校体育应服务广大教职工,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教师体育活动只是工会组织的事情,将教师体育活动真正纳入到高校体育工作中来。高校教职工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有资料表明:中国知识分子的体质健康状况,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中没有得到改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患有高度近视、高血压、肥胖症等慢性疾病,这些现象在高校教职工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高校体育忽视了教职工全民健身活动。学区体育是以学校体育为中心的新型社区体育模式,能够充分地解决当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变化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学区体育是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区内教职工为主要对象,通过有效利用高校体育资源而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高校体育应将学生和教职工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高校体育在组织体育比赛活动时应该打破过去开运动会走过场的做法,可以开展以体育活动为重心的“体育月”、“体育节”竞赛活动,将运动会组织成“全民健身型运动会”,举办师生篮球联赛、教职员工趣味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一来,可以让师生的健身意识得到强化,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打破高校师生间等级森严的界线。如此,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才能具有实际意义,才能积极推动高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4]。
  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全面接轨的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需要走入社会,打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营造一个体育教育过程连续性的“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教育新体系[5]。学校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化,可以推进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和为体育资源互补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为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施展才能创造出新的天地,为高校回报社会、服务群众提供新的平台。通过为社会服务,不断接受各种信息,加强高校自身的发展。通过以上途径,把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社会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然而,高校体育为社会服务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考虑到经济效益,注重管理,并且要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中,提倡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体育服务,只有这样,高校体育的服务性才能具有真实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建议
  (一)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体系中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因此,应该很好地利用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的独特性,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贡献力量。高校应合理安排高校本身的教学与训练及群体等各方面需要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时间,实行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二)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结合,需要有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教师应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体育活动为辅来搞好高校体育工作。而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把教师的精力都放在科研论文专著等这些与基础教学联系不紧密的理论性问题上,以至于教学实践受到一些影响,更无暇顾及社会体育了。
  (三)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利于高校群众体育健康稳步开展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增加高校体育设施、提供体育活动等措施,应加大对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支持,在全民健身中逐步形成良好互动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友军.论我国高校体育的社会学特征[J].林区教学.2006.12:59-60.
  [2] 陈冀杭等.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6.12:61-63.
  [3] 陈凡等.全民健身计划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策略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208-210.
  [4] 蒋宁.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8.10.
  [5] 刘凯.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9.1:26-28.
  
其他文献
今年夏天,新海诚的动画新作《天气之子》在还没上映时就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简单来看,本次故事或许只是从《你的名字.》中的城市男孩乡下妹变成了城市女孩乡下男,但推动故事走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推动了关系营销研究的兴起。尽管研究范围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得到一致承认的是,顾客是企业利润和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所有市场行为都应以顾客为中心,并应就顾客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Reichheld提出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概念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涉及面很广,很多“隐性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以来,我国对于各学科的教学有着更高的标准.尤其是语文学科,它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加重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针对于此,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
格式塔是什么rn首先,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格式塔(gestalt)”这个词汇与“格式”或者“塔”都没有关系,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其实是上个世纪初试图阐述人类认知模式的德意志心理
期刊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对良相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危害性分析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及危险性分析,认为矿山主要地质灾害是采空区地面塌陷,并对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恢复提出了措
Dreamrn梦中是一个周日,早上起床后我妈对我说补习班被调到了下午(每周日上午我都要去上补习班),叫我赶快做作业,然后她就出门了.但我却不想做,于是就想回我曾经就读的小学玩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大众传媒与体育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以电视为主,研究大众传媒与青少年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的宣传,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传媒的介入提高了青少年参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加深了青少年对体育的了解和喜爱;大众传媒对体育明星的报道,激励并引导青少
最直接的需求rn板栗:我好像加入了一个特别积极向上的群,本来因为没考好,心情沮丧,结果被群里的大家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还有昨天嘴馋偷喝铲屎官的酸奶,被夸胃口好;不小心弄
期刊
期刊
情感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因为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通过情感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