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共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吉安市为例,近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卫生洁化等方面。但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为: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基础农业和农村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的道路交通、文化通讯、水利电力、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提供的有限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道路、饮用水、厕所、旧房、人畜分离、绿化、洁化、亮化等项目改造资金的需求,更谈不上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发展农村经济了。这就给本来就不富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村的村民增加了负担,村民参与热情不高。
(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挂点帮扶单位帮扶力度不够。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检查评估多停留于道路硬化、自来水安装、厕所和旧房改造、卫生洁化等方面内容。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基本没有列入实际的考核内容。挂点帮扶单位也大都处于应付状态,条件较好的单位年头年尾去挂点村看一看,给几万块钱并看望一下贫困户,如此而已。拿不出资金支持的挂点单位则采取回避或敷衍态度,更谈不上指导和帮扶发展村级经济了。
(三)农村驻留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能够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带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才非常缺乏。大多数村民思想保守落后,习惯于现在的单家独户经营方式和就业状态,对土地流转后成为新时代的“无地雇农”认识不足、充满忧虑,极大地阻碍了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制约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商品化发展,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农村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村抗灾能力弱,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产量低,农村商品流通不畅、农副产品购销难,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被迫停产倒闭。
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思考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建立在提高农民收入之上,而要提高收入,一定要发展生产(陈晓薇,2007)。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慈善事业为补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和农村人才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农民使用现代科技和信息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规划、导向和指导作用,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地方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聘请专家团队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水文、地理、地质、资源、人文条件和农业特色,作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投入等措施促进农户、农业企业调整生产投向、加大生产投入。通过大型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充分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贾健、徐展峰、赵晓斌、葛正灿,2010)。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农用品购销和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把处于无序中的农民组织起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和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切实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要强化金融支农的作用,构筑农行、发行和农村信用社三位一体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应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性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要指导农民积极开展自主创业,把民间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农村经济建设上。同时,主动为农村参与城市企业生产的工作链条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自行投资资金短缺的难题。要动员、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生产的投资。
(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共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吉安市为例,近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卫生洁化等方面。但存在重基础建设、轻生产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新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为: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基础农业和农村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的道路交通、文化通讯、水利电力、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提供的有限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道路、饮用水、厕所、旧房、人畜分离、绿化、洁化、亮化等项目改造资金的需求,更谈不上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发展农村经济了。这就给本来就不富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村的村民增加了负担,村民参与热情不高。
(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管理,挂点帮扶单位帮扶力度不够。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检查评估多停留于道路硬化、自来水安装、厕所和旧房改造、卫生洁化等方面内容。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基本没有列入实际的考核内容。挂点帮扶单位也大都处于应付状态,条件较好的单位年头年尾去挂点村看一看,给几万块钱并看望一下贫困户,如此而已。拿不出资金支持的挂点单位则采取回避或敷衍态度,更谈不上指导和帮扶发展村级经济了。
(三)农村驻留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能够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带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才非常缺乏。大多数村民思想保守落后,习惯于现在的单家独户经营方式和就业状态,对土地流转后成为新时代的“无地雇农”认识不足、充满忧虑,极大地阻碍了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制约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商品化发展,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农村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村抗灾能力弱,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产量低,农村商品流通不畅、农副产品购销难,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被迫停产倒闭。
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思考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建立在提高农民收入之上,而要提高收入,一定要发展生产(陈晓薇,2007)。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慈善事业为补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和农村人才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农民使用现代科技和信息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规划、导向和指导作用,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地方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聘请专家团队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水文、地理、地质、资源、人文条件和农业特色,作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投入等措施促进农户、农业企业调整生产投向、加大生产投入。通过大型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充分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贾健、徐展峰、赵晓斌、葛正灿,2010)。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农用品购销和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把处于无序中的农民组织起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和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切实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要强化金融支农的作用,构筑农行、发行和农村信用社三位一体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应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性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要指导农民积极开展自主创业,把民间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农村经济建设上。同时,主动为农村参与城市企业生产的工作链条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自行投资资金短缺的难题。要动员、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生产的投资。
(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