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收藏的一件陶质五铢钱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6月,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接收了一件陶质五铢钱范。据捐赠者称,这是在位于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村民取土时无意间获得的。该钱范为泥质夹砂红陶母范,钱文正书,钱体凸出,出土时残断,存上段,表面有烟灰痕迹。范面分为两部分,外边有高出钱范范面的边框,框内光洁平整,框深约0.5-0.7厘米,边框宽约0.7厘米,中间有分隔棱,棱两侧下凹,上半部两侧有字两行,均为竖写,右侧为“本始三年九月甲子造”9字,左侧4字模糊,辨认不清,隶书,阳文,反书,字体纤细。再向外两侧有两个浇注槽,上小底大。范面上留有完整“五铢”钱模12枚,残者3枚,为圆形方孔模。钱模直径2.6厘米,穿孔宽1厘米。“五铢”钱文篆体,字体清晰,其“金”字头作三角形,“朱”字笔划带圆折笔,“五”字中间交股两笔稍有弯曲,并略向外撇。方孔上有横纹,文字笔划清晰。范顶端正中有一半圆形凹陷,是合范用榫,以巩固子母范的合拢。残长19.5厘米,宽20.5厘米,厚3.5厘米。
  
  “本始三年”是西汉宣帝刘询年号,为公元前71年。此陶范有明确的纪年,它的发现,为研究探索西汉的金融经济和铸钱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并可作为西汉时期以“五铢”钱文字断代的依据。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末,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固始县抢救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盗掘比较严重,其大件玉器多已被盗走,现存下来的也是极其珍贵的装饰品。计有璧、璜、龙佩、环、圈、珠、管、玉人、带钩等。多数为素面,也有少数雕刻有精细的花纹,特别是雕琢成人物和龙的形象之装饰品,姿态生动,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工艺精细,虽在地下被埋藏了两千多年,但其光泽多数仍晶莹光亮,充分显示出当时的琢玉工艺和抛光技
期刊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启动的文化经济职业岗位培训项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此次启动的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培训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培训取得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以便持证上岗,使之职业化,继而规范艺术品市场的鉴定。  这一职业培训对眼下鉴定学的人才断档状况也是一个广羊补牢的可喜之举,理应鼓与呼。  但问题是,艺术品鉴定尤其是古今书画真伪的鉴定,是一项涉及学科十分广泛且知识积累过程又是
期刊
编者按:越窑,作为我国最早形成的青瓷窑系,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工艺与技术直接影响了浙江其他窑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南北方及周边国家的青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越窑的研究,也历来是古陶瓷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浙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海芳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地钟情于越窑青瓷的收藏与研究,他所收藏的越窑青瓷“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品质之精,等级之高,堪称集越窑之大成”(朱
期刊
盒是一种容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盛化妆品的油盒、粉盒、胭脂盒,存放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装茶末的茶盒,还有装香料的香料盒,装食品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的笔盒、印泥盒等。越窑在唐代即已开始大量烧制瓷盒,此后各代均有烧造。越窑瓷盒造型千姿百态,釉色温润优雅,装饰丰富精美,使用功能齐全,至今令人赞叹不已。现将孙海芳先生收藏的部分越窑青瓷盒介绍与广大读者共赏。    唐青釉素面粉盒  撝本10.5厘米 高6.
期刊
春陵江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大麻乡人形山,北上流经桂阳,入湘江、洞庭湖,自古以来为桂阳进出货物的惟一航道。  瓦窑,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樟市乡春陵江畔。听老人讲,瓦窑是烧造菜坛、米缸之类瓦器的土窑,以其窑名直呼村名。“瓦窑村”为古时货物集散地,是樟市乡的古墟场。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欧阳海灌区,瓦窑村已移民耒阳。      2007年3月31日,正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季节,我和两位瓷迷探知春陵江水位自去冬
期刊
我国瓷器收藏界中流传着一句名言:“北耀州,南龙泉,南北名瓷,永世流传。”这其中北耀州就是指现在陕西省铜川市以黄堡镇为中心,包括上店村、立地坡、陈炉镇、五华村等前后经历了七个朝代七百多年时间的陕西名窑——耀州窑。  耀州窑是我国宋代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她以高超的刻花制作工艺,丰富的造型,诱人的色釉著称于世。如能得到一件耀州窑的完整器物,会让每位瓷器收藏的爱好者兴奋不已。  我本人也是一个耀州瓷器收藏爱
期刊
(鄉宁)方鴞  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1厘米,宽25.1厘米,重9.1千克。器身为长圆形,束颈、鼓腹,口沿上有一对高耸的伞状立柱,四足为三棱锥状,器盖微拱呈弧形,盖上有一立鸟形钮。器身纹饰可分为三段:口沿下饰一周三角蝉纹,颈部饰一周龙纹,腹身饰大兽面纹。器内铸铭文一字。该器器形宏大,纹饰繁缛,铸造精良。    鴞卣  商代晚期酒器,高24.2厘米,宽21.5厘米,重3.40千克。该器造型十分奇特,为
期刊
几年前,笔者在成都古玩市场上,集得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张志汤一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如图)。    此粉彩小品花鸟四方瓶,高仅13.1厘米,口径3.5厘米,瓶腹部最宽处为7.2厘米,足径4.5厘米。四方瓶口,向下逐渐扩张,至瓶腹部最宽处后,又渐内收至浅圈足,四方底足。正背各为一粉彩花鸟图案,正面花鸟图案左上题款为“志汤写”及一印章。两侧各有五言诗文一句:“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花。”“明年纵相见,不
期刊
圜钱在铸币史上出现于战国晚期,圆形圆孔,面分有廓、无廓两类,背皆平素,形制应从古时玉纺轮、玉璧演变而来。它是我国古代货币从形制杂乱的刀、布向统一的方孔圆钱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蔺”及“离石”圜钱据考均出自战国晚期之赵国属地。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蔺邑为战国赵地,在今山西离石县西;离石邑,今山西离石县。二邑相邻,史载秦赵两国常为之兵戎相见。《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351年,“秦攻我蔺”;又
期刊
近年来,随着面世与出土钱币数量的剧增,丝绸之路钱币的研究与收藏,已成为当前钱币文化的热点问题之一。  所谓的丝路最早以陆路为主,经新疆进入中亚各城邦国家,波斯(安息王朝、萨桑王朝、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贵霜王朝)而至地中海沿岸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王朝)。  其后分为三条线路: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北岸,经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堡尔(君士坦丁堡)。  中线:自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