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经典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治74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37例(眶上外侧组),采用经典翼点入路37例(翼点组)。结果 眶上外侧组手术时间[(138.9±15.9)min]、切口长度[(9.4±1.6)cm]、术中出血量[(52.6±5.9)ml]较翼点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74.8±22.6)min、(15.7±2.6)cm、(236.8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颞叶癫痫行丙泊酚Wada试验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8例颞叶癫痫行丙泊酚Wada试验,建立丙泊酚Wada试验测验结果记录表,规范实验前宣教及准备、实验中配合技巧及实验后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TBI中随机抽取23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组、中剂量葛根素组和高剂量葛根素组,每组9只。采用Feene
目的 探讨Na HS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05只C57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45只)和Na HS组(45只),后两组按时间点24 h、48 h、72 h再分为3个亚组,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经角回后方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在脑震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脑震荡综合征3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6例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的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4例颅内HB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中,44例为囊伴结节型肿瘤,8例实质型,2例单纯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LY294002组(Akt抑制剂),每组12只。利
目的 探讨香芹酚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2)、SCI组(n=12)、香芹酚组(n=36),香芹酚组根据香芹酚剂量分
目的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