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模仿,作文选无疑成为他们学习写作的最好帮手。教师应在构建好合作学习的平台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作文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作文教学 作文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这就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条件。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模仿,作文选无疑成为他们学习写作的最好帮手。教师如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就会生搬硬套,整篇照抄,就会与“课标”提出的写作理念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利用作文选指导作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指导学生扩大阅读,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强化写作内容与形式,丰富作文内涵,提炼文章主旨,提升文章技巧,使学生快速、有效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一、开好作文阅读课,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是很有道理的,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但中学生生活阅历浅,不善于发现、积累素材,这就需要借鉴、模仿别人的文章,特别是同龄人的文章。如果在阅读中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同学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就会不全,达不到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因此开展作文阅读课是很有必要的。
作文阅读课的教学有两种形式:合作泛读和集体精读。
(一)合作泛读指教师不限定作文选的文章,包括文章数量、内容、题材、特点等,要求学生在上作文课时间进行阅读,增强学生对优秀作文的感性认识,培养爱阅读作文的好习惯的一种阅读方式。在泛读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结合一列”:“读与思”相结合(阅读与思考);“读与记”相结合(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读与论”相结合(阅读过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便于课后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一列”是指依据作文内容编写阅读提纲,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构思的巧妙,选材的典型,语言的准确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做好“三结合一列”后,交流泛读心得,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集体精读指教师统一选择、印发作文选上的一篇优秀作文,在规定时间内精读,开展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合作泛读的进一步提高,比泛读的要求更高,促进作用更大。课前,教师选印好作文,并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泛读,做好“三结合一列”。课堂精读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赏析。要求学生将合作泛读时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奉献给大家,并做简要赏析。这一环节既检验了泛读阶段的成果,又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2.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的各个层面,包括标题、构思、选材、组材、结构、表达、语言等,挖掘出为自己所用的东西,并结合个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到“议有根据、议有目的、议有所用”。如对作文《童年趣事》的标题展开讨论,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趣事”);接下来要求对题目中的各个信息元素进行推敲,是“童年”而非“少年”“青年”,是“趣事”非“趣人”,等等,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审题的好习惯。
3.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拿自己的文章同范文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在阅读中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文中的材料在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文中的语言这么优美,我怎么就表达不出呢?等等。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了积累材料,学会了运用写作技巧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
4.求异。作文贵在出新,要求学生将范文中的材料换个角度来思考,看看是否有新意,做到“老瓶装新酒”,“换药不换汤”。如范文《论“滥竽充数”》的论题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得出“瞒和骗是不能持久的”、“人应该有真才实学”。换一个角度看看如何呢?从齐宣王角度立论,可以得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的论题;而从齐缗王的角度立论,可以得出“大锅饭该废除”的论题。只有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你的文章才会从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
5.改换。看看范文中是否可以换上更好、更典型的材料,能否重新选材、组材,结构上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如将记叙文中记人文章的事例,看看能否用到记事的文章中,因为记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入和事,只是文体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如果改换得当,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改换练习,对写作的提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体验。只有亲自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体味范文后,自己构思,“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列出写作提纲,组织好材料,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让同学品评,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二、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延伸拓展课内教学
课堂作文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交流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延伸拓展课内作文阅读教学到课外,加强阅读的实效。每班成立3—6人为一个课外阅读小组,实行每周定量阅读,定时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作文阅读,循序渐进,建立合作交流的平台,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好学生手中的作文资源,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责编 李 晔)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作文教学 作文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这就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条件。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模仿,作文选无疑成为他们学习写作的最好帮手。教师如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就会生搬硬套,整篇照抄,就会与“课标”提出的写作理念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利用作文选指导作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指导学生扩大阅读,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强化写作内容与形式,丰富作文内涵,提炼文章主旨,提升文章技巧,使学生快速、有效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一、开好作文阅读课,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是很有道理的,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但中学生生活阅历浅,不善于发现、积累素材,这就需要借鉴、模仿别人的文章,特别是同龄人的文章。如果在阅读中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同学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就会不全,达不到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因此开展作文阅读课是很有必要的。
作文阅读课的教学有两种形式:合作泛读和集体精读。
(一)合作泛读指教师不限定作文选的文章,包括文章数量、内容、题材、特点等,要求学生在上作文课时间进行阅读,增强学生对优秀作文的感性认识,培养爱阅读作文的好习惯的一种阅读方式。在泛读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结合一列”:“读与思”相结合(阅读与思考);“读与记”相结合(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读与论”相结合(阅读过程中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便于课后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一列”是指依据作文内容编写阅读提纲,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构思的巧妙,选材的典型,语言的准确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做好“三结合一列”后,交流泛读心得,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集体精读指教师统一选择、印发作文选上的一篇优秀作文,在规定时间内精读,开展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合作泛读的进一步提高,比泛读的要求更高,促进作用更大。课前,教师选印好作文,并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泛读,做好“三结合一列”。课堂精读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赏析。要求学生将合作泛读时自己认为是妙笔精华的词句奉献给大家,并做简要赏析。这一环节既检验了泛读阶段的成果,又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2.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的各个层面,包括标题、构思、选材、组材、结构、表达、语言等,挖掘出为自己所用的东西,并结合个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到“议有根据、议有目的、议有所用”。如对作文《童年趣事》的标题展开讨论,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眼(“趣事”);接下来要求对题目中的各个信息元素进行推敲,是“童年”而非“少年”“青年”,是“趣事”非“趣人”,等等,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审题的好习惯。
3.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拿自己的文章同范文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在阅读中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文中的材料在我们生活中也发生过,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文中的语言这么优美,我怎么就表达不出呢?等等。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了积累材料,学会了运用写作技巧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
4.求异。作文贵在出新,要求学生将范文中的材料换个角度来思考,看看是否有新意,做到“老瓶装新酒”,“换药不换汤”。如范文《论“滥竽充数”》的论题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得出“瞒和骗是不能持久的”、“人应该有真才实学”。换一个角度看看如何呢?从齐宣王角度立论,可以得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的论题;而从齐缗王的角度立论,可以得出“大锅饭该废除”的论题。只有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你的文章才会从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
5.改换。看看范文中是否可以换上更好、更典型的材料,能否重新选材、组材,结构上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如将记叙文中记人文章的事例,看看能否用到记事的文章中,因为记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入和事,只是文体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如果改换得当,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改换练习,对写作的提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体验。只有亲自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体味范文后,自己构思,“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列出写作提纲,组织好材料,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让同学品评,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二、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延伸拓展课内教学
课堂作文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交流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延伸拓展课内作文阅读教学到课外,加强阅读的实效。每班成立3—6人为一个课外阅读小组,实行每周定量阅读,定时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作文阅读,循序渐进,建立合作交流的平台,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好学生手中的作文资源,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责编 李 晔)